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文史动态
 
浙江大運河方志文獻輯存 | 宮雲維 孫福軒
来源:采薇阁书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6-17

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省地方志研究中心

浙大城市學院京杭大運河文化研究院

中國(浙江)地方志學術研究中心

浙大城市學院浙江歷史研究中心

《浙江大運河方志文獻輯存》编委会

主   編:宫雲維 孫福軒

副 主 編:袁新國 成夢溪 湯 敏 

編   委:(按姓氏筆畫排序) 

      仝相卿 李玲玲 成夢溪 林 建 姜 勇

      宮雲維 袁新國 孫福軒 曹福然 湯 敏


書名:浙江大運河方志文獻輯存

主編:宮雲維 孫福軒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書號:978-7-5402-7211-1

出版時間:2024年1月1版

册数:216册

中圖法分類號:K928.42

出版説明

二〇一四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録,這昭示着世界遺産領域對人類生存所面臨的特异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在人類文明史上互動的交彙點予以了特别關注,不僅統籌一體保護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産,而且特别重視綫形文化遺産。二〇一七年二月和六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就大運河保護、傳承和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這也意味著我國自上而下將大運河這一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工作放上重點軌道。大運河曾有著重要的運輸功用,如今更是作爲沿岸各地文化的載體,全面地了解大運河是好好保護、傳承和利用它的先决條件。中國的運河有悠久的歷史,重要的運河不止一條,京杭大運河無疑是最重要的。早在隋煬帝時期,就有兩條運河開鑿,一條從洛陽通往涿郡(今北京)的永濟渠,一條從洛陽通往揚州,再連接到杭州的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元朝時,統治者爲在北京建都,解决運糧問題,修浚利用一部分隋唐以來原有的運河和一些天然河道,又在山東開鑿濟州河、會通河,在北京、通縣間開鑿通惠河,形成了京杭大運河。在歷史上,大運河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就是保障國家的統一與首都的安全,保障首都和北方邊疆的糧食供應。唐朝後期開始,華北平原生産的糧食已不足以滿足首都長安和關中地區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江淮、江南的供應。元朝時建都北京,糧食供應更須依靠江南,而明清兩代亦以北京爲首都,隨著疆域愈漸遼闊,首都與北方邊疆對糧食的需求量更大,爲了調運如此巨量的糧食,運河水運幾乎是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直至清末海運興起,漸漸取代運河,漕運于清光緒二十七年方停止。今天回望歷史,不得不説,如果没有大運河保證漕運,元、明、清三朝就難以在北京建都,亦難以最大限度維持統治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更遑論三個王朝在中國大地的統一和鞏固。大運河凝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如今,因時勢與科技的變化發展,部分河段已喪失運輸功用,而如江蘇段則仍在通航,更重要的是,大運河運行千年,它所帶來的文化文明價值是不容低估的。沿河地方志書中能看到大量關于運河的記載,事實上,地方志書歷來就有記載水利之例,現存最早的地方志書《越絶書》就載:『秦始皇造道陵南,可通陵道,到由拳塞,同起馬塘,湛以爲陂,治陵水道到錢唐越地,通浙江。』地方志往往具有很强的資料性,其中記載的涉運河資料種類亦頗多,譬如大運河所流經的山東地區,其道光《濟寧直隸州志》『建置』類就記載了巡漕使院、管河州判署、總督河院署、運河道署、運河同知署等漕運相關公署,而其『職官』類又列任職官員,并有傳記,其中如宋禮、金純、陳瑄等人傳記内容詳細,尤重寫其治河經歷。另外,如乾隆《德州志》中又述德州因運河而興盛的歷程,可見地方志書中也記述了沿河城市因運河而發展的經濟狀况。在文化方面,地方志書也記載了運河給該地帶來的影響,譬如道光《濟寧直隸州志》中記述龍神廟、漕河神廟等,都與河神信仰相關,其中記載的運河祠祀不僅祭祀神靈,更爲治河名人修建祠堂,祭祀供奉,而方志中『藝文』類可見的運河相關詩文亦不勝枚舉。浙江段是大運河尤爲重要的一個河段,包括江南運河浙江段、浙東運河及其故道等河道,長度約五百二十八公里,覆蓋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寧波五個城市,轄區内文化遺産豐富,文化底藴深厚,是大運河活態特征體現最爲顯著的河段。大運河浙江段共有十一個河段共二百八十餘公里河道、十三處遺産點和十八個遺産要素列入世界遺産名録,沿綫名城古鎮分布密集,運河保護開發走在前列,流域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浙江因運河而得神韻,運河因浙江而得厚重,大運河作爲主動策應構築文化浙江的重要名片,了解其歷史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顯而易見,沿河的地方志書是不可或缺的文獻。浙江是有著悠久修志歷史的省份,現存地方志的質量與數量在全國亦名列前茅。在這些志書中,首先最值得關注的即是輿圖,多數志書卷首往往繪製當時、當地之輿圖,山川地勢、河流渡口、城鎮分布,歷歷在册,運河之興建與變化,也隨載在這些輿圖之中,譬如康熙《餘杭縣新志》,卷前繪製縣治圖,其河流渠道皆清晰可見,對了解當時當地之水流走勢很有幫助。其次,浙江地方志書多設『水利』類目,其中運河相關記載不少,譬如成化《杭州府志》中述:『新開運河在武林門外北新橋之北,通蘇湖常秀潤等府,凡舟巨物夥礙行于上塘河者,皆由此達』,又『宦河塘在北新橋之北,接連運河大塘,長三十六里』,又『運河下塘即前之新開運河未有塘,而今築也』,諸如此類,盡述運河始末。此外,我們如今去了解大運河的歷史,已不僅僅限于運河本身,更深層次的是去挖掘運河所藴含的文化脉絡,浙江志書中詳盡記載的物産風物,在漕運中流傳到北方;浙江志書中記述清理河渠的方法,作爲寶貴的治水經驗,造福當時和後代、當地和他方;運河開鑿前後沿岸經濟的變化與發展,給我們今天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道路帶來啓發與警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習總書記的指導思想是我們今天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的方向,遵循『保護優先、合理利用、融合發展、緑色生態』的工作方針,以文化建設爲引領,帶動經濟、社會、生態等各項建設,打造大運河『文化工程』『生態工程』『精神工程』『發展工程』是當務之急。『運道有迹可循,而通變則本乎時勢』,變動是大運河的天然屬性,也是其生命之源,因此,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的今天,我們更要科學地去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文化。推動大運河浙江段文化建設的第一步,即是深入認識與弘揚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這一全民共有的財富,開發歷代浙江運河沿岸地方志書無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條渠道,有鑒于此,本編搜集大運河浙江段方志文獻四十九種彙編成書,希望對了解大運河歷史文化有所助益,亦希望能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編者識

二〇二三年三月



總目録

第一册

(咸淳)臨安志(一)序至卷十一 宋 潜説友 纂修 清道光十年汪氏振綺堂仿宋刻本 一

第二册

(咸淳)臨安志(二)卷十二至卷二十四 宋 潜説友 纂修 清道光十年汪氏振綺堂仿宋刻本 一

第三册

(咸淳)臨安志(三)卷二十五至卷四十 宋 潜説友 纂修 清道光十年汪氏振綺堂仿宋刻本 一

第四册

(咸淳)臨安志(四)卷四十一至卷五十五 宋 潜説友 纂修 清道光十年汪氏振綺堂仿宋刻本 一

第五册

(咸淳)臨安志(五)卷五十六至卷六十九 宋 潜説友 纂修 清道光十年汪氏振綺堂仿宋刻本 一

第六册

(咸淳)臨安志(六)卷七十至卷八十一 宋 潜説友 纂修 清道光十年汪氏振綺堂仿宋刻本 一

第七册

(咸淳)臨安志(七)卷八十二至卷九十七 缺卷九十 卷九十八至卷一○○ 宋 潜説友 纂修 清道光十年汪氏振綺堂仿宋刻本 一

第八册

(成化)杭州府志(一)序至卷八 首一卷 明 陳讓等 修 夏時正等 纂 明成化刻本 一

第九册

(成化)杭州府志(二)卷九至卷十六 明 陳讓等 修 夏時正等 纂 明成化刻本 一

第十册

(成化)杭州府志(三)卷十七至卷二十六 明 陳讓等 修 夏時正等 纂 明成化刻本 一

第十一册

(成化)杭州府志(四)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六 明 陳讓等 修 夏時正等 纂 明成化刻本 一

第十二册

(成化)杭州府志(五)卷三十七至卷四十四 明 陳讓等 修 夏時正等 纂 明成化刻本 一

第十三册

(成化)杭州府志(六)卷四十五至卷五十三 明 陳讓等 修 夏時正等 纂 明成化刻本 一

第十四册

(成化)杭州府志(七)卷五十四至卷六十三 明 陳讓等 修 夏時正等 纂 明成化刻本 一

第十五册

(萬曆)杭州府志(一)序至卷六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十六册

(萬曆)杭州府志(二)卷七至卷十三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十七册

(萬曆)杭州府志(三)卷十四至卷二十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十八册

(萬曆)杭州府志(四)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七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十九册

(萬曆)杭州府志(五)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二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二十册

(萬曆)杭州府志(六)卷三十三至卷四十五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二十一册

(萬曆)杭州府志(七)卷四十六至卷五十七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二十二册

(萬曆)杭州府志(八)卷五十八至卷六十三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二十三册

(萬曆)杭州府志(九)卷六十四至卷八十一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二十四册

(萬曆)杭州府志(十)卷八十二至卷九十二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二十五册

(萬曆)杭州府志(十一)卷九十三至卷一○○ 明 劉伯縉等 修 陳善等 纂 明萬曆七年刻本 一

第二十六册

(康熙)杭州府志(一)序至卷三 圖一卷 清 馬如龍等 修 楊鼐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二十七册

(康熙)杭州府志(二)卷四至卷九 清 馬如龍等 修 楊鼐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二十八册

(康熙)杭州府志(三)卷十至卷十五 清 馬如龍等 修 楊鼐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二十九册

(康熙)杭州府志(四)卷十六至卷二十 清 馬如龍等 修 楊鼐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三十册

(康熙)杭州府志(五)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 清 馬如龍等 修 楊鼐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三十一册

(康熙)杭州府志(六)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一 清 馬如龍等 修 楊鼐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三十二册

(康熙)杭州府志(七)卷三十二至卷三十五 清 馬如龍等 修 楊鼐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三十三册

(康熙)杭州府志(八)卷三十六至卷四十 清 馬如龍等 修 楊鼐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三十四册

(乾隆)杭州府志(一)序 首一卷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三十五册

(乾隆)杭州府志(二)卷一至卷七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三十六册

(乾隆)杭州府志(三)卷八至卷十四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三十七册

(乾隆)杭州府志(四)卷十五至卷二十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三十八册

(乾隆)杭州府志(五)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七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三十九册

(乾隆)杭州府志(六)卷二十八至卷三十四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册

(乾隆)杭州府志(七)卷三十五至卷四十一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一册

(乾隆)杭州府志(八)卷四十二至卷四十七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二册

(乾隆)杭州府志(九)卷四十八至卷五十五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三册

(乾隆)杭州府志(十)卷五十六至卷六十一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四册

(乾隆)杭州府志(十一)卷六十二至卷六十七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五册

(乾隆)杭州府志(十二)卷六十八至卷七十三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六册

(乾隆)杭州府志(十三)卷七十四至卷八十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七册

(乾隆)杭州府志(十四)卷八十一至卷八十八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八册

(乾隆)杭州府志(十五)卷八十九至卷九十六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四十九册

(乾隆)杭州府志(十六)卷九十七至卷一○二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五十册

(乾隆)杭州府志(十七)卷一○三至卷一一○ 清 鄭澐 修 邵晋涵等 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一

第五十一册

(萬曆)餘杭縣志(一)十卷 存六卷 明 戴日强 纂修 明萬曆間刻本 一

第五十二册

(萬曆)餘杭縣志(二)十卷 存六卷 明 戴日强 纂修 明萬曆間刻本 一

(康熙)餘杭縣志(一)序至卷二 清 張思齊 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二○一

第五十三册

(康熙)餘杭縣志(二)卷三至卷六 清 張思齊 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一

第五十四册

(康熙)餘杭縣志(三)卷七至卷八 清 張思齊 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一

第五十五册

(康熙)餘杭縣新志 八卷 清 龔嶸 續修 孫應龍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五十六册

(嘉慶)餘杭縣志(一)序至卷九 清 張吉安 修 朱文藻 纂 崔應榴 董作棟 續纂修 一九一九年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鉛印本 一

第五十七册

(嘉慶)餘杭縣志(二)卷十至卷十八 清 張吉安 修 朱文藻 纂 崔應榴 董作棟 續纂修 一九一九年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鉛印本 一

第五十八册

(嘉慶)餘杭縣志(三)卷十九至卷二十五 清 張吉安 修 朱文藻 纂 崔應榴 董作棟 續纂修 一九一九年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鉛印本 一

第五十九册

(嘉慶)餘杭縣志(四)卷二十六至卷三十四 清 張吉安 修 朱文藻 纂 崔應榴 董作棟 續纂修 一九一九年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鉛印本 一

第六十册

(嘉慶)餘杭縣志(五)卷三十五至卷四十 清 張吉安 修 朱文藻 纂 崔應榴 董作棟 續纂修 一九一九年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鉛印本 一

(光緒)餘杭縣志稿 不分卷 清 褚成傅 纂修 清光緒三十二年刻本 二二七

第六十一册

(弘治)嘉興府志(一)序至卷八 明 柳琰 修 曾春 纂 明弘治五年刻本 一

第六十二册

(弘治)嘉興府志(二)卷九至卷十七 明 柳琰 修 曾春 纂 明弘治五年刻本 一

第六十三册

(弘治)嘉興府志(三)卷十八至卷二十八 明 柳琰 修 曾春 纂 明弘治五年刻本 一

第六十四册

(弘治)嘉興府志(四)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二 明 柳琰 修 曾春 纂 明弘治五年刻本 一

(正德)嘉興府志補 十二卷 明 于鳳喈 修 鄒衡 纂 民國間抄本 一二五

第六十五册

(康熙)嘉興府志(一)序至卷八 首一卷 清 袁國梓 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一

第六十六册

(康熙)嘉興府志(二)卷九至卷十一 清 袁國梓 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一

第六十七册

(康熙)嘉興府志(三)卷十二至卷十四 清 袁國梓 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一

第六十八册

(康熙)嘉興府志(四)卷十五至卷十六 清 袁國梓 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一

第六十九册

(康熙)嘉興府志(五)卷十七上 清 袁國梓 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七十册

(康熙)嘉興府志(六)卷十七下 清 袁國梓 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七十一册

(康熙)嘉興府志(七)卷十八上 清 袁國梓 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七十二册

(康熙)嘉興府志(八)卷十八下 末一卷 清 袁國梓 纂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七十三册

(光緒)嘉興府志(一)序至卷三 首二卷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七十四册

(光緒)嘉興府志(二)卷四至卷八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七十五册

(光緒)嘉興府志(三)卷九至卷十三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七十六册

(光緒)嘉興府志(四)卷十四至卷十七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七十七册

(光緒)嘉興府志(五)卷十八至卷二十二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七十八册

(光緒)嘉興府志(六)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九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七十九册

(光緒)嘉興府志(七)卷三十至卷三十五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册

(光緒)嘉興府志(八)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九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一册

(光緒)嘉興府志(九)卷四十至卷四十三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二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卷四十四至卷四十六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三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一)卷四十七至卷五十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四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二)卷五十一至卷五十三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五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三)卷五十四至卷五十六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六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四)卷五十七至卷五十九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七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五)卷六十至卷六十二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八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六)卷六十三至卷六十四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八十九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七)卷六十五至卷六十九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九十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八)卷七十至卷七十三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九十一册

(光緒)嘉興府志(十九)卷七十四至卷七十七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九十二册

(光緒)嘉興府志(二十)卷七十八至卷八十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九十三册

(光緒)嘉興府志(二十一)卷八十一至卷八十三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九十四册

(光緒)嘉興府志(二十二)卷八十四至卷八十八 清 許瑤光等 總修 吴仰賢 總纂 清光緒四年刻鴛湖書院藏本 一

第九十五册

(正德)桐鄉縣志 十卷 明 任洛 纂修 譚鎧同 校 清影抄本 一

第九十六册

(康熙)桐鄉縣志(一)序至卷三 清 徐秉元 修 仲弘道 纂 清康熙十七年刻本 一

第九十七册

(康熙)桐鄉縣志(二)卷四至卷五 清 徐秉元 修 仲弘道 纂 清康熙十七年刻本 一

第九十八册

(嘉慶)桐鄉縣志(一)序至卷五 清 李廷輝 修 徐志鼎 纂 清嘉慶四年刻本 一

第九十九册

(嘉慶)桐鄉縣志(二)卷六至卷八 清 李廷輝 修 徐志鼎 纂 清嘉慶四年刻本 一

第一○○册

(嘉慶)桐鄉縣志(三)卷九至卷十二 清 李廷輝 修 徐志鼎 纂 清嘉慶四年刻本 一

第一○一册

(光緒)桐鄉縣志(一)序至卷二 首四卷 清 嚴辰 修纂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二册

(光緒)桐鄉縣志(二)卷三至卷五 清 嚴辰 修纂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三册

(光緒)桐鄉縣志(三)卷六至卷十 清 嚴辰 修纂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四册

(光緒)桐鄉縣志(四)卷十一至卷十四 清 嚴辰 修纂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五册

(光緒)桐鄉縣志(五)卷十五至卷十六 清 嚴辰 修纂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六册

(光緒)桐鄉縣志(六)卷十七 清 嚴辰 修纂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七册

(光緒)桐鄉縣志(七)卷十八至卷二十 清 嚴辰 修纂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八册

(光緒)桐鄉縣志(八)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 清 嚴辰 修纂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九册

(嘉靖)海寧縣志 九卷 明 蔡完 纂修 明嘉靖刻本 一

(順治)海寧縣志略 不分卷 清 秦嘉係 修 范驤 纂 清光緒八年清風室叢刊本 三五五

第一一○册

(康熙)海寧縣志(一)序至卷四 清 許三禮 修 朱嘉增 纂 黄承璉 續修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一一册

(康熙)海寧縣志(二)卷五至卷九 清 許三禮 修 朱嘉增 纂 黄承璉 續修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一二册

(康熙)海寧縣志(三)卷十至卷十一 清 許三禮 修 朱嘉增 纂 黄承璉 續修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一三册

(康熙)海寧縣志(四)卷十二至卷十三 清 許三禮 修 朱嘉增 纂 黄承璉 續修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一四册

(乾隆)海寧縣志(一)序至卷三 首一卷 清 金鼇 修 黄簪世 續修 王又曾 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一

第一一五册

(乾隆)海寧縣志(二)卷四至卷六 清 金鼇 修 黄簪世 續修 王又曾 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一

第一一六册

(乾隆)海寧縣志(三)卷七至卷八 清 金鼇 修 黄簪世 續修 王又曾 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一

第一一七册

(乾隆)海寧縣志(四)卷九至卷十二 清 金鼇 修 黄簪世 續修 王又曾 纂 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一

第一一八册

(乾隆)海寧州志(一)序至卷三 首一卷 清 戰魯村 修 清乾隆四十年修道光二十八年重刊本 一

第一一九册

(乾隆)海寧州志(二)卷四至卷六 清 戰魯村 修 清乾隆四十年修道光二十八年重刊本 一

第一二○册

(乾隆)海寧州志(三)卷七至卷十 清 戰魯村 修 清乾隆四十年修道光二十八年重刊本 一

第一二一册

(乾隆)海寧州志(四)卷十一至卷十六 清 戰魯村 修 清乾隆四十年修道光二十八年重刊本 一

第一二二册

(嘉泰)吴興志(一)序至卷十四 宋 談鑰 纂修 一九一四年南潯劉氏嘉業堂刻本 一

第一二三册

(嘉泰)吴興志(二)卷十五至卷二十 宋 談鑰 纂修 一九一四年南潯劉氏嘉業堂刻本 一

吴興文獻志 不分卷 清 陸心源 編 稿鈔本 三二三

第一二四册

(崇禎)烏程縣志(一)序至卷六 劉沂春 修 徐守綱 潘士遴 纂 崇祯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一二五册

(崇禎)烏程縣志(二)卷七至卷十二 劉沂春 修 徐守綱 潘士遴 纂 崇祯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一二六册

(乾隆)烏程縣志(一)序至卷六 清 羅愫 修 杭世駿 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一二七册

(乾隆)烏程縣志(二)卷七至卷十六 清 羅愫 修 杭世駿 纂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一二八册

(光緒)烏程縣志(一)序至卷八 清 潘玉璿 馮健等 修 周學濬 汪曰楨等 纂 清光緒七年刻本 一

第一二九册

(光緒)烏程縣志(二)卷九至卷十八 清 潘玉璿 馮健等 修 周學濬 汪曰楨等 纂 清光緒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三○册

(光緒)烏程縣志(三)卷十九至卷二十七 清 潘玉璿 馮健等 修 周學濬 汪曰楨等 纂 清光緒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三一册

(光緒)烏程縣志(四)卷二十八至卷三十六 清 潘玉璿 馮健等 修 周學濬 汪曰楨等 纂 清光緒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三二册

(嘉靖)德清縣志 十卷 明 郝成性 修 陳霆 纂 明嘉靖四年刻本 一

(康熙)德清縣志(一)序至卷三 清 侯元棐 修 王振孫等 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三七一

第一三三册

(康熙)德清縣志(二)卷四至卷十 清 侯元棐 修 王振孫等 纂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三四册

(嘉慶)德清縣續志 十卷 清 周紹濂 修 徐養元等 纂 清嘉慶十三年刻本 一

第一三五册

(嘉靖)蕭山縣志 六卷 明 林策 修 張燭 纂 魏堂 續增 明萬曆三年增刻本 一

第一三六册

(康熙)蕭山縣志(一)二十一卷 鄒勷 修 蔡時敏 蔡含生 纂 清康熙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一三七册

(康熙)蕭山縣志(一)二十一卷 鄒勷 修 蔡時敏 蔡含生 纂 清康熙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一三八册

(乾隆)蕭山縣志(一)卷一至卷十四 清 黄鈺 重修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三九册

(乾隆)蕭山縣志(二)卷十五至卷二十四 清 黄鈺 重修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四○册

(乾隆)蕭山縣志(三)卷二十五至卷三十四 清 黄鈺 重修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四一册

(乾隆)蕭山縣志(四)卷三十五至卷四十 清 黄鈺 重修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四二册

(嘉泰)會稽志(一)序至卷七 宋 沈作賓 修 施宿等 纂 明正德五年刻本 一

第一四三册

(嘉泰)會稽志(二)卷八至卷十三 宋 沈作賓 修 施宿等 纂 明正德五年刻本 一

第一四四册

(嘉泰)會稽志(三)卷十四至卷二十 宋 沈作賓 修 施宿等 纂 明正德五年刻本 一

第一四五册

(嘉泰)會稽志(四)續志八卷 宋 沈作賓 修 施宿等 纂 明正德五年刻本 一

第一四六册

(萬曆)會稽縣志 十六卷 明 楊維新 修 張元忭 徐渭 纂 明萬曆三年刻本 一

第一四七册

(康熙)會稽縣志(一)序至卷十 首一卷 清 吕化龍 修 王元臣 重修 董欽德 金炯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四八册

(康熙)會稽縣志(二)卷十一至卷二十 清 吕化龍 修 王元臣 重修 董欽德 金炯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四九册

(康熙)會稽縣志(三)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八 清 吕化龍 修 王元臣 重修 董欽德 金炯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一

第一五○册

(萬曆)紹興府志(一)序至卷四 明 張元忭 孫鑛等 纂修 明萬曆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五一册

(萬曆)紹興府志(二)卷五至卷十 明 張元忭 孫鑛等 纂修 明萬曆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五二册

(萬曆)紹興府志(三)卷十一至卷十七 明 張元忭 孫鑛等 纂修 明萬曆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五三册

(萬曆)紹興府志(四)卷十八至卷二十四 明 張元忭 孫鑛等 纂修 明萬曆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五四册

(萬曆)紹興府志(五)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三 明 張元忭 孫鑛等 纂修 明萬曆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五五册

(萬曆)紹興府志(六)卷三十四至卷四十 明 張元忭 孫鑛等 纂修 明萬曆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五六册

(萬曆)紹興府志(七)卷四十一至卷五十 明 張元忭 孫鑛等 纂修 明萬曆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五七册

(康熙)紹興府志(一)序至卷四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五八册

(康熙)紹興府志(二)卷五至卷九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五九册

(康熙)紹興府志(三)卷十至卷十四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六○册

(康熙)紹興府志(四)卷十五至卷十九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六一册

(康熙)紹興府志(五)卷二十至卷二十七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六二册

(康熙)紹興府志(六)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五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六三册

(康熙)紹興府志(七)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三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六四册

(康熙)紹興府志(八)卷四十四至卷四十九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六五册

(康熙)紹興府志(九)卷五十至卷五十八 清 張三異等 修 王嗣皋等 纂 清康熙刻本 一

第一六六册

(乾隆)紹興府志(一)序至卷四 首一卷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六七册

(乾隆)紹興府志(二)卷五至卷七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六八册

(乾隆)紹興府志(三)卷八至卷十四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六九册

(乾隆)紹興府志(四)卷十五至卷十八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册

(乾隆)紹興府志(五)卷十九至卷二十六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一册

(乾隆)紹興府志(六)卷二十七至卷三十一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二册

(乾隆)紹興府志(七)卷三十二至卷三十五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三册

(乾隆)紹興府志(八)卷三十六至卷四十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四册

(乾隆)紹興府志(九)卷四十一至卷四十五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五册

(乾隆)紹興府志(十)卷四十六至卷五十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六册

(乾隆)紹興府志(十一)卷五十一至卷五十五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七册

(乾隆)紹興府志(十二)卷五十六至卷六十一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八册

(乾隆)紹興府志(十三)卷六十二至卷六十五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七九册

(乾隆)紹興府志(十四)卷六十六至卷七十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八○册

(乾隆)紹興府志(十五)卷七十一至卷七十六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八一册

(乾隆)紹興府志(十六)卷七十七至卷八十 清 李亨特等 修 朱叔鴻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一

第一八二册

(萬曆)上虞縣志(一)序至卷八 首一卷 明 徐待聘 修 馬明瑞 葛曉等 纂 明萬曆三十四年刻本 一

第一八三册

(萬曆)上虞縣志(二)卷九至卷二十 明 徐待聘 修 馬明瑞 葛曉等 纂 明萬曆三十四年刻本 一

第一八四册

(康熙)上虞縣志(一)序至卷八 首一卷 清 鄭僑 修 唐徵麟等 纂 清康熙十年刻本 一

第一八五册

(康熙)上虞縣志(二)卷九至卷二十 清 鄭僑 修 唐徵麟等 纂 清康熙十年刻本 一

第一八六册

(萬曆)新修餘姚縣志(一)序至卷十二 明 史樹德 修 楊文煥等 纂 明萬曆三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一八七册

(萬曆)新修餘姚縣志(二)卷十三至卷二十四 明 史樹德 修 楊文煥等 纂 明萬曆三十一年刻本 一

第一八八册

(乾隆)餘姚志(一)序至卷十六 清 唐若瀛 修 邵晋涵 纂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八九册

(乾隆)餘姚志(二)卷十七至卷二十七 清 唐若瀛 修 邵晋涵 纂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九○册

(乾隆)餘姚志(三)卷二十八至卷四十 清 唐若瀛 修 邵晋涵 纂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九一册

(光緒)餘姚縣志(一)序至卷七 首一卷 清 周炳麟 修 邵友濂 孫德祖 纂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九二册

(光緒)餘姚縣志(二)卷八至卷十二 清 周炳麟 修 邵友濂 孫德祖 纂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九三册

(光緒)餘姚縣志(三)卷十三至卷十八 清 周炳麟 修 邵友濂 孫德祖 纂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九四册

(光緒)餘姚縣志(四)卷十九至卷二十一 清 周炳麟 修 邵友濂 孫德祖 纂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九五册

(光緒)餘姚縣志(五)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三上 清 周炳麟 修 邵友濂 孫德祖 纂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九六册

(光緒)餘姚縣志(六)卷二十三下至卷二十七 末一卷 清 周炳麟 修 邵友濂 孫德祖 纂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一

第一九七册

(康熙)鄞縣志(一)序至卷五 首一卷 清 汪源澤 纂 聞性道 考述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九八册

(康熙)鄞縣志(二)卷六至卷九 清 汪源澤 纂 聞性道 考述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一

第一九九册

(康熙)鄞縣志(三)卷十至卷十三 清 汪源澤 纂 聞性道 考述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一

第二○○册

(康熙)鄞縣志(四)卷十四至卷十七 清 汪源澤 纂 聞性道 考述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一

第二○一册

(康熙)鄞縣志(五)卷十八至卷二十 清 汪源澤 纂 聞性道 考述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一

第二○二册

(康熙)鄞縣志(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 清 汪源澤 纂 聞性道 考述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一

第二○三册

(乾隆)鄞縣志(一)序至卷五 首一卷 清 錢維喬 錢大昕等修 盧鎬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一

第二○四册

(乾隆)鄞縣志(二)卷六至卷十 清 錢維喬 錢大昕等修 盧鎬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一

第二○五册

(乾隆)鄞縣志(三)卷十一至卷十六 清 錢維喬 錢大昕等修 盧鎬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一

第二○六册

(乾隆)鄞縣志(四)卷十七至卷二十一 清 錢維喬 錢大昕等修 盧鎬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一

第二○七册

(乾隆)鄞縣志(五)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 清 錢維喬 錢大昕等修 盧鎬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一

第二○八册

(乾隆)鄞縣志(六)卷二十六至卷三十 清 錢維喬 錢大昕等修 盧鎬等 纂 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一

第二○九册

(嘉靖)定海縣志 十三卷 明 何愈 修 張時徹等 纂 明嘉靖四十二年刻本 一

第二一○册

(光緒)鎮海縣志(一)卷一至卷七 清 于萬川 修 俞樾 纂 清光緒五年鯤池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一册

(光緒)鎮海縣志(二)卷八至卷十二 清 于萬川 修 俞樾 纂 清光緒五年鯤池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二册

(光緒)鎮海縣志(三)卷十三至卷十八 清 于萬川 修 俞樾 纂 清光緒五年鯤池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三册

(光緒)鎮海縣志(四)卷十九至卷二十四 清 于萬川 修 俞樾 纂 清光緒五年鯤池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四册

(光緒)鎮海縣志(五)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八 清 于萬川 修 俞樾 纂 清光緒五年鯤池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五册

(光緒)鎮海縣志(六)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六 清 于萬川 修 俞樾 纂 清光緒五年鯤池書院刻本 一

第二一六册

(光緒)鎮海縣志(七)卷三十七至卷四十 清 于萬川 修 俞樾 纂 清光緒五年鯤池書院刻本 一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会议指南|202410-76(总第2875期) 2024-10-21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Walk,听老房子讲述历史 2024-10-21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2024-10-18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的高度 2024-10-18
讲座预告丨周东华:司徒雷登与浙江情缘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