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
夏天,你好
 
特别关注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
夏天,你好
禹杭履迹
 
江小郎游运河㊴丨萧山来氏之祖与祇园寺
来源:萧山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4-06-18

浙东运河不仅是一条商贸交流的纽带,也是一条积淀浓厚宋韵文化的水路。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热衷参访禅院,参与寺院的兴建和经藏的刊刻等活动,对寺院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祇园寺清幽的环境和优越的文化氛围,使其成为文人墨客们的雅集之地。

宋代寺庙通常设有供香客和外来旅客的客房,而一些等级且规格较高的寺庙,如余杭的径山寺和萧山的江寺、祇园寺,还承担着官员留宿的功能。南宋嘉泰元年(1201),来廷绍以宣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出任知绍兴府,曾寄居在祇园寺。

微信图片_20240618104337.png

来廷绍,字继先,号平山,是萧山长河来氏之祖。他原籍河南鄢陵县,出生于江西袁州。南宋时期,中原地区陷入动荡,苟安江南,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来廷绍对此深感忠愤,时时不忘河南故都,自称思洛子。

来廷绍,字继先,号平山,是萧山长河来氏之祖。他原籍河南鄢陵县,出生于江西袁州。南宋时期,中原地区陷入动荡,苟安江南,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来廷绍对此深感忠愤,时时不忘河南故都,自称思洛子。

南宋庆元五年(1200),他的好友辛弃疾担任浙东安抚使,而来廷绍则出任朝散郎龙图阁直学士。翌年,来廷绍被任命为宣奉大夫,出知绍兴府,辛弃疾不胜欢喜:“来君来,事济矣,祖宗耻,可雪矣!”然而,来廷绍在即将上任时在萧山病倒,而且病情十分严重。嘉泰二年(1202)十二月十五日,他在萧山祇园寺病逝,享年53岁。来廷绍虽在病中,仍未忘怀故国,作《正命诗》一首:

病卧僧房两月多,

英雄壮气渐消磨。

昨曾饮药疑尝胆,

今天披衣似挽戈。

吩咐家人扶旅榇,

莫教释子念弥陀。

此心不死谁如我,

临了连呼三渡河。

祇园寺是当时萧山最大的一所禅寺,规模宏大,巍峨深广,寂静冷落的僧房,反衬着流寓病人的孤独和凄清,平添了几分悲凉的心情,但他抗金意志却并不消沉!来廷绍出任的绍兴,正是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报仇复国之地。他用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的典故,来衬托自己以范蠡、文种自况,力图效法句践,实现抗金复土的素志,勉人勉己,激起人们对抗金的共鸣。当然,面对沉疴难起的现实,不得不吩咐家人备办棺木,操理后事。这里他借用了许浑 《伤故湖州李郎中诗》中“乡路兵戈旅榇回”的典故,来委婉地表达无可奈何的心情。但仍谆谆告诫不要叫和尚念经拜佛,超度亡灵。既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态度,也显示了他最关切的是抗金大业而不是为了亡灵升天。最后用宗泽临终时“三呼渡河”的典故作结,坚信自己身虽死而力主抗金精神永存,收复山河的伟大事业永存。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武林水 2024-06-26
运河文史 | 杭州城内两条运河 2024-06-18
展览解读⑳丨斗茶佳器 黑盏成风 2024-06-18
运河文史 | 十九世纪前欧洲有关“京杭大运河”的地图及其中的杭州 2024-06-17
萧博考古青年㊳丨湘湖龟山墓地——“瓿” 2024-06-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