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戳中回忆的老物件——工业记忆…
一代人的记忆——百年光华火柴
活动议程丨纪念章太炎诞辰15…
浙水敷文丨拿捏!策展人带你直…
 
特别关注
 
富阳场口八月半
一代人的记忆——百年光华火柴
讲座预告 | 抗战胜利后杭州…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与杭州文教近…
艺林文韵
 
东岳重生哑目连
来源:《如花在野的光阴——西湖乡土见闻录》  作者:金永炎  日期:2024-08-23

2014年2月,西溪哑目连戏最后一位传承人——95岁高龄的郑友文离世,杭州西溪老东岳的哑目连戏彻底陷入了濒临失传的危机。

东岳社区历史悠久,原村名是由庙坞内的东岳庙而来。从汉代至清代,东岳大帝朝朝加封,神主地位的至高威严,东岳的泰山神,移户江南,建庙于东岳村。旧时年年岁岁,敬香拜佛者纷至沓来,人流如潮,成了杭州历史最悠久、香火最旺盛的庙宇之一。宋高宗南渡在临安(今杭州)建都后,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枢密使史弥远上书,重拓东岳庙,获准后,历时三年,理宗宝庆三年(1227),庙殿落成,庙制甚肃,成为当时杭城东岳庙之冠。东岳庙和其他古刹的命运一样,屡毁屡建,屡建屡新。

东岳社区在非遗普查中了解到,西溪哑目连戏源于目连戏,目连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戏曲,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西溪哑目连戏就是目连戏的分支“闭口目连”,俗称“哑鬼戏”。表演时没有台词,全凭身段、手势、表情、舞蹈和武技来体现内容,唯一可作辅助的是锣鼓和目连号。老东岳的西溪哑目连戏,据说是从萧山、绍兴地区流传过来,在西溪民俗庙会、三方庙祭祀上表演。

微信图片_20240823180026.jpg

▲东岳哑目连戏

目连戏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讲的是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内容以表达民众祛疫驱祟、祈禳平安的愿望,剧目主要是《调五方》,其中又以《活捉刘氏》《送夜羹饭》等折子最为出名。戏曲一开场,不见演员,只见燃着的松香末发出微弱的亮光。突然从边上喷出酒精,松香末瞬间燃起火焰,这一举动显然引起台下观众的注意:戏文马上要开场了……1949年以后,由于东岳庙会、祭祀等民俗活动的停办,老东岳的西溪哑目连戏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当年学过哑目连戏的老东岳村民郑友文、郑阿金、郑迪焕、郑蓬春、郑金法等,如今所剩无几,郑友文就是其中之一。

社区里有位热心本土历史文化保护的郑发楚老师,他是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员和西溪文化研究会会员,他对60多年前曾在西湖区留下镇东岳村风行一时的哑目连戏进行调研,郑发楚老师一说起哑目连戏便眉飞色舞,眼神闪亮。小时候对目连戏的记忆让老人魂牵梦绕。他总觉得这么好看的哑目连戏失传太可惜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哑目连戏,如果只限于遗产而不继续传承,太可惜了。于是他想让哑目连戏重上舞台,让老百姓享受这一消失已久的传统剧种。他制定出抢救性保护措施,同时通过社区向有关部门申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哑目连戏重放光彩。

2014年年初,东岳社区在西湖区文广新局、留下街道文化站的支持和帮助下,联手打响了这一古老濒危剧种的抢救保护战。

抢救脚本资料。脚本是表演戏剧所依据的底本,他们请教郑发楚老师,他采访过当年的演出老演员,回忆记录了西溪哑目连戏中大部分的角色。当年,老东岳村民为了参加民俗庙会和祭祀活动,于1947年自发组织排演了哑目连戏,所用戏剧服装到“杭州大世界”租借,还有化妆师临场指导。根据不同人物和特点,以及基本步伐和动作,除以舞蹈和哑剧手段表演外,还融会了精彩的特技造型和托举技巧。说起当年《后抲刘氏》一折戏中,五鬼差追捕刘氏,小鬼在千钧一发之际用钢叉跺地叉住刘氏头发的高难动作及最后刘氏逃至高台倒翻下来,被众鬼差托举着下场的惊险。由于这些回忆没有照片,没有录像资料,没有后继传承,剧情和表演基本步伐和动作只能通过口述记录下来,并绘制成一张张表演动作图,这样基本有了初步的演出脚本。

聘请专家指导。通过西湖区文化馆吴碧君老师的牵线,邀请了浙江省京剧团的专家朱幼琪、谈家治担任技术指导。朱幼琪和谈家治都是浙江省京剧团的专家,分别负责指导西溪哑目连戏表演队的形体和器乐。

招聘业余演员。在社区内招募传承哑目连戏的业余演员,组建一支有志于恢复古老剧种的业余剧团。消息传出,东岳社区居民报名参与者十分踊跃,其中年纪最大的郑发洵,已满70周岁,而“70后”“80后”的志愿者也不在少数。年轻力量的加入赋予了哑目连戏新的希望。“80后”小伙子郑斌,对哑目连戏有特殊的感情,他的爷爷郑逢春在年轻的时候就参加过哑目连戏的演出,他虽然没有亲眼看过哑目连戏,但是他觉得有传承的责任。

排练开始了。每周安排两次排练,演员们白天都忙自己的工作,晚上集中在社区活动中心参加排练。第一堂课开课,面对零基础的学员,朱幼琪、谈家治两位专业老师分外用心,从基本功开始教起,一招一式,都要求精准到位。“虽然是业余的,但是我们要做到业余专业化。”这句话是两位老师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为了这句话,老师和志愿者学员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排练正好赶上一年中最热的天气,而社区办公楼也在装修,没有了排练场地,大家就挤在社区走廊里排练。夜晚,排练场内蚊虫飞舞,平均年龄在40来岁的业余演员在此聚精会神地排练。等排练完了,每个人都大汗淋漓,衣服也湿透了。59岁的开小店的郑发芸在伴奏组负责敲板鼓,以前,他从未接触过乐器,每天他就把自家开的小店当成了练功房,一有空就练,“咚咚咚”的鼓声吸引了不少顾客的驻足观望。到了晚上7点钟,正是小店生意最好的时间段,他索性一拉店里的卷帘门,背起板鼓就去社区参加排练。原计划全家人要出国旅游,郑发芸也放弃了,他怕出去好多天,回来跟不上排练进度。49岁的郑华在省科协工作,经常跟着领导出差。领导得知他在参与恢复哑目连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常常为了照顾他的排练时间而调整出差行程。63岁的郑发初,爱人患有胰腺癌,一直由他照顾,但是他没有落下过一次排练。41岁的郑捷是西溪哑目连戏表演队负责人。作为生意人,他平时忙得团团转。但只要是跟哑目连戏有关的事,他就当仁不让地里外张罗。60岁的小锣敲击手郑健,原来是驾驶员,开了一辈子车,前几年从上海退休回到老家东岳社区,陪着老母亲生活。虽说对戏曲完全是个门外汉,郑健却只用了4个月时间排练,就能够一气呵成地敲下来,与表演队十分合拍。56岁的郑友明在哑目连戏中饰演“白无常”。一开始他没想到这么难、这么累。从压腿、手势等基本动作开始,练了3个多月。一个动作要练成百上千遍。练着练着,就有人要打退堂鼓,大家找时机便拉这人出去喝一顿老酒,酒喝好了,人也劝好了。他们都是零基础,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一开始,今天刚把一个动作教完能够顺利走一遍了,明天过来就又忘了。

经过几个月艰苦排练,哑目连戏迎来了第一批观众——亲友团。看到自己的丈夫、儿子演得有模有样,大婶大妈们乐开了花,在她们心里,这群老爷们儿早已是大明星了。2014年10月18日,时隔67年,哑目连戏在发源地老东岳以全新姿态重新登台亮相。折子戏《送夜头》表现刘氏的家丁送夜头,身旁跟着白无常,家丁往杯中筛酒,被无常用另一只杯接去;家丁拿起酒壶直接往自己口中筛,亦在途中被无常接去;家丁吃粉丝时,无常吃粉丝的另一端,吃着吃着,粉丝越吃越短,家丁与无常对面相觑,几乎鼻尖碰着鼻尖,家丁见到无常,吓得魂不附体。这些片断的表演,充满了幽默风趣的喜剧色彩,演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11月14日,哑目连戏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省非遗曲艺专家徐洪图评价:“很有东岳特色。”12月19日,哑目连戏赴外桐坞村文化礼堂演出,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哑目连戏。

微信图片_20240823180028.jpg

▲舞台合照

后来,表演队开始着手准备排练新的折子戏《捉刘氏》,刘氏是这出戏当中的女主角,但是整个表演队全是男演员,这可把大伙儿急坏了,准备招女主角。刚开始来的几个都缺了点感觉,排练时间又紧,社区文化员翁文直接把她妈妈给找来了,原本她妈来杭州是准备带翁文儿子去龙游老家避暑的,结果一来就被她“套牢”了,龙游回不去不说,50岁出头的人还得每天“折腾”。不过看她妈状态倒也乐在其中。除了她的妈妈外,还有两名原本表演队男演员的家属也进入了排练名单,三名“刘氏”的候选人都跟着朱幼琪老师训练。每周三和周五是女演员的排练时间,周三晚上两个小时,周五晚上有加课,得练上四个小时。

排练《捉刘氏》对饰演“刘氏”的女演员来讲,是非常辛苦的。因为这出戏主要靠“刘氏”撑场面,男演员们演的几个小鬼的戏份并不多。女演员有一个很有难度的动作,叫作“跪腿转身甩发转”。顾名思义,演员要跪在地上用膝盖转身移动,同时还要配上手部和头部的动作。平时在京剧中男演员都很少用这个动作,据朱幼琪说,从艺这么多年来,这还是第一次把这个动作教授给女学员。这个动作对年轻的男演员来说,就算悟性比较好的,也得练上一两个月。而这三个女演员年纪都有50岁左右了,更得下苦功夫。三名女演员用心、刻苦、不怕累,平时她们一有空就练习,在演出时,真的没有让观众们失望。

自从恢复表演的哑目连戏《送夜头》大获成功后,西溪哑目连戏在市、区多次非遗项目展示活动中演出,获得群众的广泛好评,且于2015年在杭州市传统戏剧大赛上获得金奖。经过近两三年来的传承与挖掘,西溪哑目连戏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与发展,在浙江省文化厅公布的2016年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西溪哑目连戏项目入选,这更加鼓舞了他们不断提高西溪哑目连戏的演出技艺。他们还注册成立了杭州东岳西溪哑目连文化中心,努力挖掘音乐、曲目内容,尽心提升演出水平,展示西溪哑目连戏的文化魅力,让这朵非遗之花美丽绽放。


相关内容
杭州沿江昆虫趣谈 2024-08-09
佳作欣赏 | 南宋宁宗帝后与马远的绘事交往(二) 2024-07-15
佳作欣赏 | 南宋宁宗帝后与马远的绘事交往(一) 2024-06-13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2024-05-16
西湖之谜系列|韬庵怎与昆曲结缘? 2024-05-1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