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秘色:钱镠墓越窑青瓷》 郑建华主编 鲍伟华副主编 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 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精装 330页 定价 398元 售价 398元 点击至展玩艺术甄选商店购书 目 录
钱镠墓秘色瓷简论 ︳郑建华 / 001 细颈盘口瓶 / 015 执壶 / 0211. 长颈圆腹执壶 / 0232. 葫芦形执壶 / 027 3. 垂囊形执壶 / 030 皮囊壶 / 035 龙纹罂 / 041 罐 / 0471. 夹耳带流盖罐 / 0492. 瓜棱腹盖罐 / 053 3. 四系罐 / 079 碗 / 0851. 圆口碗 / 087 2. 花口碗 / 110 盏 / 1131. 圆口盏 / 1152. 花口盏 / 118 盏托 / 123 1. 圆口盏托 / 1262. 花口盏托 / 1293. 敛口盏托 / 1364. 葵口盏托 / 138 海棠杯 / 141 1. 平口海棠杯 / 1432. 花瓣口海棠杯 / 147 盘 / 151 1. 平底盘 / 1532. 圈足盘 / 169 碟 / 183 1. 圆口碟 / 1852. 花口碟 / 211 盆 / 247 1. 折沿盆 / 2492. 撇口盆 / 252 钵 / 255 1. 平底钵 / 2572. 圈足钵 / 266 套盒 / 269 盒 / 285 1. 平底盒 / 2872. 圈足盒 / 294 熏炉 / 297 1. 盒式熏炉 / 2992. 兽头足熏炉 / 304 水盂 / 313 唾壶 / 317 枕 / 321 砚 / 325 后 记 / 329 温馨提示 * 图书商品没有质量问题恕不退换* 随意跑单退款的读者请慎重 究竟什么样的越窑青瓷是秘色瓷,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 但如郑建华在图录起首专文《钱镠墓秘色瓷简论》中所言,“钱镠墓越窑青瓷几乎件件堪称秘色瓷”。 他认为,吴越国时期,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越窑青瓷,就可称之为秘色瓷。这三个条件是 : 吴越小朝廷自用或用于贡奉,即“臣庶不得用之”;成瓷质量高,形美釉佳;一般由官窑烧制。 按照上述三个条件判断,钱镠墓出土的越窑青瓷绝大多数可归入秘色瓷之列。使用者身份显贵,自不待言。 细颈盘口瓶。浅盘口,方圆唇,细长颈,圆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上凹。颈部有两周凹弦纹,肩部有一周凹弦纹。浅灰胎,通体青釉,釉色呈湖绿色,釉面莹润,外底釉面发黑起泡。底面边缘残存一周垫烧泥点。 长颈圆腹执壶。喇叭口,圆唇,长直颈,圆肩,圆弧腹作四瓜棱形,平底,圈足微外撇。肩部按长弧形流,与流相对的一侧按宽带状把手,把手上有三道凹槽。流口釦银,颈肩交界处有一周凸棱。浅灰胎,通体青釉,釉色呈湖绿色,釉面莹润。足端有一周垫烧泥点痕。 葫芦形执壶。整体呈葫芦形,口部呈球形,圆唇,细长颈,球形腹,平底上凹。肩部按长弧形流,与流相对的一侧按双泥条状把手。颈腹交界处有一周凸棱。浅灰胎,通体青釉,釉色呈湖绿色,釉面莹润。底面边缘残存一周垫烧泥点,泥点数量为 10 枚。 垂囊形执壶。敛口,方唇,垂腹,腹部作八瓣瓜棱形,腹部一侧按长弧形流,与流相对的一侧按宽带状把手,把手上有三道凹槽,平底上凹。缺盖。浅灰胎,通体青釉,釉色呈湖绿色,釉面莹润。口沿有一周泥点痕,装烧时应有泥点间隔壶盖与壶身。底面边缘有一周垫烧泥点痕,泥点数量应为7枚。
皮囊壶。壶身上扁下圆,呈皮囊状。上有提梁,提梁上部中间戳印三枚圆珠纹;左右两侧和腹部各有一条凸起线;腹部一侧有短直流,根部戳印一周圆珠纹,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翘起一羽状尾,尾下有一小孔;提梁下端与壶体的连接处,做成相对的螭首形,两螭首相对的中心部位堆塑荷叶状小钮,其上有珠状凸起。圈足外撇。浅灰胎,通体青釉,釉色呈湖绿色,釉面莹润。足端有一周垫烧泥点痕。
龙纹罂。分为罂盖和罂身两部分 : 器盖顶部置空心宝珠纽,纽外有一周荷叶卷边,盖缘上卷;器身浅盘口,圆唇,长颈,圆肩,鼓腹,下腹斜收,圈足。颈部至肩部贴双泥条状曲形复鋬。颈部下端与腹部衔接处饰一周凸起,肩腹部划四爪盘龙一条,脚踩三朵如意祥云。浅灰胎,通体施釉。器身釉色不匀,大部青中泛黄,局部青中泛灰。器盖釉色均匀,青中略泛灰。盖内壁有一周垫烧泥点,足端有一周泥点垫烧痕。 图书内页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