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钱塘人物
 
孙权
来源:邹身城系杭州市历史学会原副会长  作者:  日期:2016-11-14

孙权


   


 

    孙权(182—252),字仲谋,富春人,孙坚次子。三国吴大帝。

 

 
孙权画像


      孙权十五岁时,即被孙策命为阳羡县(今宜兴)长。建安五年(200),孙策临终前把尚未稳定的基业托付给孙权。


    当时权年方十八,临危受命,立即改装上马,出巡各军,以安定军心民心。同时谦逊地接待孙氏旧部,尊如师长;又广招贤士,分部诸将,镇抚骚乱的山越,使吕范平鄱阳、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分别负责几个最难治理的县。令三弟孙翊接任丹阳太守,不幸为部属所害;改令从兄孙瑜驰赴丹阳,抚平乱事。令贺齐先讨平上饶,继伐黟、歙,捷报频传。然后亲统三军西征黄祖,先破其水军前锋,继督率吕蒙、凌统、董袭等猛将尽率精锐冲击,乘胜攻破江夏城,虏获数万口。骑士冯则追杀黄祖,并将其首献上,孙权终于报了杀父之仇,并除却屡次逼境的心头大患。数年之间完成父兄未竟之功。

 


孙权画像


    这时国家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中原袁绍与曹操两雄角斗,已在官渡大战中见分晓,曹操以少胜多,消灭袁绍主力,统一了北方,加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居绝对优势,志在统一天下,积极准备南下翦灭孙权和刘备等处于弱势的诸侯。正巧荆州的刘表病逝,子刘琮举兵降曹,献城纳地,大张曹操的声势。刘备南逃,在当阳溃败,残部奔至夏口,几无可以继续退守之处。曹操乘机收编荆州水军,顺江而下,直逼江东,给孙权下战书说:“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江东群臣,大多惊恐失色。孙权心有未甘,在听取了刘备使者诸葛亮以及大臣周瑜、鲁肃等人的分析后,决意联刘抗曹。他拔刀猛砍座前奏案说:“诸将吏有再敢言迎曹操者,与此案同!”以示决心力挽狂澜,与曹操决一死战。

 

孙权画像


    战事以孙权军为主力,刘备余部任侧翼,双方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曹操被迫引兵北去,局势趋于稳定。孙权即着手分地置郡,整顿内部,巩固地盘,迁治建业(今南京),建石头城,发展经济,使军民信心倍增,不但确保了江南的平安,还逐步向外拓展。这时刘备也利用机会大力发展,地跨荆、益,志图王业。孙刘之间的联盟脆弱,时有矛盾。权使吕蒙对蜀将关羽“外倍修好”而暗中谋取荆州,经过周密策划,一举擒杀关羽父子,全部占有长江中下游。刘备为报仇兴兵伐吴,又被孙权部将陆逊杀败。两国均顾忌曹魏南侵,因而再度和解。三国鼎立的局面遂趋于相对稳定。


三国鼎立


    孙权又推行屯田,革新农耕技术,注重兴修水利,多次宽赋息调,促使百姓安居,得以勉力农耕;组织部分士兵专业从事手工业劳动,称为“作士”,发展手工业生产。又对在深山扎寨的“山越”,采取强制出山的政策,壮者入部伍,老弱为编户。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推进了江东经济的发展。孙权初当政时仅有版图六郡,人口稀少,城邑寥寥可数,田地更属有限;及至他晚年时,东吴版图已增至43郡313县,疆域远比蜀汉辽阔。城市规模明显扩大。


    两汉时江东地区仅有一个较大的城市——吴郡,孙权时期新兴大城市有了建业(今南京,所谓“六朝故都”实由孙权首创)、武昌(今鄂城)、番禺(今广州)、会稽(今绍兴,虽为越国故都,但秦统一时遭彻底拆毁)等多处。海南岛于汉代罢弃郡县,孙权又重新开拓,设置了珠崖、儋耳。


    孙权还以开拓海洋的胸襟,于吴黄龙二年(230),派遣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搭船数百,到达台湾。还派遣朱应、康泰等出使海外,这些人“经历及传闻凡百数十国”,回国后各就见闻撰写《扶南异物志》、《外国传》,介绍海外地理知识及风土人情。史载林邑、堂明等国曾相继遣使来吴,孙权一一以礼相待。


    孙权生于忧患,受命于危难,能审时度势,执政五十余年,无论内政、外交、军功、文治,多所建树。正如张大可教授所说:“孙权不愧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相关内容
红色人物:唐敦禄——中共下浙皖特委委员 2024-03-27
红色人物:茅丽瑛 “孤岛”抗战女杰 2024-03-22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东汉著名隐士——严光 2024-03-20
余杭人物春秋:余杭谪滇名幕平显小考 2024-03-15
余杭人物春秋:柔道鼻祖陈元赟 2024-03-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