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鲁西奇教授应杭州文史研究会邀请,在浙江图书馆作了题为“中古时代的滨海地域”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江学者”、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杭州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包伟民主持,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杭州文史研究会秘书长王利民,部分市政协委员、杭州文史研究会部分理事,以及来自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历史系学生,共50余人聆听了讲座。 鲁西奇教授首先讲解何为滨海地域。他说,中古时代,渔民、盐民、艇户以及海盗等人群居住、活动在滨海地域并靠海为生。他们在远离官府政治经济控制中心的偏僻港口进行活动和交往,并通过近海航路,将滨海地域联系起来,形成较为独特的“滨海地域社会”,对中国历史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鲁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受到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揭示的“滨海地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之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对政治、文化所产生影响的启发,提出了“中古时代的滨海地域”这一研究课题,试图将“滨海地域”作为一种在中古时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意义与特殊地位的“区域”,考察中古时代受海洋因素影响的地区,具有何种环境,居住于此的人群具有何种生计形态,形成何种社会与文化,以及国家如何控制此种地区,进而对起源于海滨地域的文化要素在中古时代中国历史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意义做出思考。 鲁教授还与现场读者就滨海地域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领域表现出的特点,以及此种地域与国家政治变局、社会变动及文化演进之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互动探讨。 包伟民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鲁西奇教授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学术成果,在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方面具有独到专长。讲座中,鲁教授从滨海地域的背景出发,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阐述话语,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他讲述的内容打破了人们传统认为的滨海地域,为现场读者巧妙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古时代滨海地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地位和意义。 现场读者为鲁教授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讲解所折服,在结尾提问环节就感兴趣的问题与鲁教授进行深入的沟通探讨,场面热烈。读者纷纷表示,聆听鲁教授的讲座犹如接受了一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洗礼,深受震撼、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