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讲座纪要 | 杭州寻宋:从孔…
新书 | 夏承焘师友信札
【讲座】包伟民:数据、货币、…
“杭韵缥缃”2025年杭城悦…
 
特别关注
 
高宗:哪里还有像杭州这样,能…
马叙伦先生的笔记文学——写在…
徐廷绶和五峰书院
乾隆借银修海塘
文史动态
 
新书 | 夏承焘师友信札
来源:浙江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5-04-30

无可否认,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递变得愈发便捷,从而助推人类社会一步跨入了信息时代。看今天都市地铁车厢里,几乎所有乘客,不分坐立,均不约而同低头玩着手机;在大小超市里,连老头老太们购物都能掏出手机轻松完成扫码;至于几近八旬的我,也不例外,蹲家手机聊天看信息,间或购物点餐,忙得不亦乐乎。生活节奏骤然加快,还真有点让人不适应。有时甚至会想,倘若我父母亲他们能够穿越到今天,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光景?起码,父亲那些经多年伏案积累但最终未及完成的大部头词学著述,像《词例》《词林系年》等,一定能够在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加持下加快完成;另外,他也可以采用今天的高效网络通信方式与师友亲朋们交流问学了…… 

微信图片_20250430092123.jpg

《《夏承焘日记全编》

2022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夏承焘日记全编》12卷本,读者诸君可以从时间跨度几近70年的日记中,见证到我父亲是怎样从一个20世纪20年代志向满满的年轻学者逐步成长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词学大家乃至被学界尊称为“一代词宗”的历程。细思起来,我以为这一切成就取得全然来自于父亲的那种坚守一生的“沉浸书海任游弋,淘尽沙砾求真金”的执着和 

“开放自我广交友,不拘一格采众长”的气度。而这其中,师友间的交流显然成了他做学问不可或缺的支点,不间断地书信往来也俨然成为他生活和求学的一种常态。于是乎,在不经意间就留存下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文人信札。常年笔书通信,这对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因而也更反衬出本集所展示的这批有幸跨越世纪保存下来的信札的珍贵。 

微信图片_20250430092126.jpg

7年前的一个冬日,温州《瓯风》杂志主编方韶毅君来北京找到我,想了解我父亲留下来的信札情况,表示如可能愿意承担这本信札集的整理工作。父母相继去世后,我由于自身工作上的羁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腾出时间整理他们遗留下来的书稿,当然也包括信札部分。当时,所有信札都已由母亲生前用细线绳分类绑成小捆存放。韶毅先生来访之后,我把现存的全部信札打开捋了一遍,列出来信者名单,并将这些信件一一翻拍后陆续传给了韶毅先生,希望这些尘封已久的信札能通过公开发行,让它们潜在的学术价值得到释放。

前年北京全国图书展会期间,见到浙江古籍出版社王旭斌社长,他告诉我古籍社已将信札集列入了出版计划。就在今年初春,我收到了韶毅先生传来的信札集校样,并希望我为此写一篇序。其实父亲晚年,整理出版他的相关著述都是由我母亲操持的,如果母亲今天还健在的话,这篇序也应该是由母亲来完成的,而现在只好由我勉力代为了。

微信图片_20250430092127.jpg

从信札集校样中收录的众多信件看,有从我这里集中提供的部分,也有韶毅先生通过其他途径收集到的部分,总体数量庞大。在每封信的前面,韶毅先生都要对写信者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作一个梗概介绍;每封信的后面还要对相关内容编写详尽的注释,其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信札集后记中有述,韶毅先生为编好这本集子,曾广泛求教于业内专家、学者,查阅了众多书刊及相关资料,历时数载才有了今天这本厚重的信札集出版。所以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韶毅先生为编注此集所付出的超常心力!也感谢所有在编注过程中给予协助的专家朋友!

微信图片_20250430092139.jpg

当然,这次出版的信札集,亦或还有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书中未能达成往返信札的同时载入,还有就是仅将少量信札真迹影印而未能还原所有信札原貌。随着时光流逝,这些信札距今已达数十年至近百年不等,想搜集到这么长过往时段的往返信札,其难度不可想象;而全部信札影印出版又可能涉及成本问题。即便如此,仍瑕不掩瑜,这些保存数十年的信札能得以抢救整理出版,已充分体现出业界对这批信札学术价值的肯定。在这里,我想不论出版方、编注方还是家属方,都会心怀同一个愿望,希望这本信札集的出版能为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承和研究贡献一份的薄力!

                                                                      吴常云

                                                                2024年春于北京

本文选自《夏承焘师友信札》序言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讲座纪要 | 杭州寻宋:从孔庙到林逋墓 2025-04-30
【讲座】包伟民:数据、货币、理论——中国传统经济通胀关系再思考 2025-04-28
“杭韵缥缃”2025年杭城悦读文化活动 2025-04-24
2025年杭城悦读文化活动暨政协委员走进文史馆主题读书活动启动 马卫光出席 2025-04-22
新书速递 | 张凯:《“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2025-04-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