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月25日下午14时,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太炎讲堂“比较视野下的制度与思想文化”系列讲座活动于下沙校区A号楼512教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宋史研究中心吴铮强教授作题为“杭州寻宋:从孔庙到林逋墓”的专题讲座。讲座将杭州宋朝遗韵的胜迹路线串联起来,解码各遗址尘封的往事,并解析自然景观背后的文化权力和政治重建。此次讲座由人文学院林航教授主持,范立舟教授、陈兆肆教授、赵卓博士、姚鲁元博士及历史系本科生6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吴教授先带领大家概览杭州城地图,再沿着“杭州孔庙-钱王祠-西湖十景-栖霞岭岳王庙-孤山林逋墓”的路线展开寻宋旅程。其中对家喻户晓的或名不见经传的遗址均有所提及,有御街、通玄观造像、皇城遗址、和宁门、八卦田郊坛、淳化阁帖、六和塔、过溪亭等,于此可见其研究之细致深入。 他提到,杭州孔庙中的太学石经、道统十三赞及“大成之殿”刻石直接与皇帝相关,并在儒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南宋定都杭州最直接的实物证据。钱王祠表忠观修建的曲折历程,与题碑人苏轼的跌宕仕途紧密相关,深刻体现了政治权力对文化景观的构建与干预。德寿宫是由秦桧旧宅改建而来,是绍兴政变的发生地,在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认为,我们在研究时需要有意识地注意到,秦桧和岳飞对于整个南宋杭州的格局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特别指出,西湖最初是功能性而非观赏性,其园林化的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西湖十景”这一概念是南宋提出的,最早作为画院考试的命题,而后演变为诗词歌赋的主题,成为一种文化概念;经历元代对南宋皇城和景观的刻意破坏后,明朝出于驱除鞑虏等民族主义情感的寄托,对西湖十景进行重建;到了康乾时期,南北政权的较量使得政治力量介入对西湖的重建。讲座还设置了与谈环节,在与谈环节,各位老师就康乾南巡、岳飞推崇、雷峰夕照与南屏晚钟的改名等历史,指出处于文化长河下游的清朝受到上游宋朝的诸多影响,同时也对杭州文化的落实与重建起到很大作用。 讲座最后,吴教授为同学们指点迷津,耐心解答了大家对于政治博弈中的民众参与、历史研究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历史推测的逻辑与空间等方面的问题。讲座结束后,吴教授还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探讨。 本次讲座以“杭州寻宋”为轴线,通过吴铮强教授对历史遗存的层层解构,展现了宋韵文化在千年城市肌理中的深层积淀。从孔庙碑刻到林逋梅冢,从祠堂道观的政治干预到西湖十景的概念嬗变,师生们不仅触摸到南宋皇城的历史脉动,更深刻体悟到景观重构背后权力与文化的博弈共生。当暮色漫过钱塘,这场穿越八百年的精神漫游在掌声中圆满落幕,而太炎讲堂带来的启示仍在延续——历史景观既是凝固的时空切片,更是一面映照古今的明镜,等待后人以开放的学术视野继续解读其间的文明密码。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