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钱塘人物
 
信不信?白堤不是白居易修筑的
来源:司马一民  作者:  日期:2018-05-07

诗与城

 

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把西湖分为外西湖与里西湖的著名堤岸,就是著名的“白堤”。

 

不少人以为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的,并且以他的诗《钱塘湖春行》为佐证: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其实,这个说法与史实有出入。白堤、白沙堤与白公堤并不都是一回事。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长庆四年春,白居易主持修筑过一条堤岸,被称为“白公堤”。白公堤在何处?说法不一:在钱塘门北,由石函桥北至余杭门(即武林门);在钱塘门外即今日松木场到武林门外(《古西湖白公堤堤址新识》云:在钱塘门外,自东往西,经昭庆寺前,直至宝石山麓与白堤的东端相交接处);新《西湖志》曰:在今宝石山麓至湖畔居一线。虽然说法不同,有一点是基本一致的,即白公堤的一端在钱塘门外,大约在今天的六公园(或湖畔居)附近。

 

白公堤把西湖一分为二,堤内是上湖,堤外为下湖;上湖蓄水,并建水闸,需要时放水,“渐次以达下湖”,这样既可防洪水淹没湖下农田,又可以蓄水,酌情泄流,灌溉农田。“劳心”的白居易还亲自写了一篇800多字的《钱塘湖石记》刻石立于水闸旁边,交代后任如何灌田、沦井、通漕。这里摘录一段:“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廻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立于田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简单翻译一下这段古文:关于钱唐湖(西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先将几个要点陈述如下:钱唐湖又名上湖,周围三十里。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笕决湖。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顷有多;每一昼夜,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之前需要挑选两个官吏,站在农田和湖边,会同本地农户,根据农田的面积,约好放水的时间,算好放水的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给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交上州府所属的各个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发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的小官,动不动就要十来天,即使得到了水,早已来不及了。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秋天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钱唐湖附近的一千多亩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

 

你不得不佩服白居易行事缜密,更显示出他爱民的拳拳之心,农耕社会,种田可是头等大事。

 

再来说说白沙堤。早在白居易为杭州刺史之前,白沙堤就有了,此堤何时所筑已不可考,但白居易的《杭州春望》说得明白:

 

望海楼明照曙霞,

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在诗中问,是哪个修筑这条通到孤山寺的白沙堤呢?它好似一条翠绿的腰带系在西湖的腰间。他在诗中自注:“孤山寺路(即白沙堤)在湖中,草绿时望如裙腰,旧志云不知所从始。”可见白沙堤确实在白居易为杭州为刺史之前就有了,也证实了白沙堤不是他主持修筑的白公堤。我们再回过头来读《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些春天的美丽景色不可能出现在824年的白公堤上,那时候白公堤工程正一派热火朝天人声鼎沸景象。即便白公堤后来美如白沙堤,白居易也不可能看到,因为同一年夏他已经从杭州离任了,因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中的白沙堤肯定不是他自己修筑的白公堤。

 

沧海桑田,那一条造福杭州百姓的白公堤由于城市地理的变迁,不知道何时湮灭的,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杭州人为怀念白居易这位好“市长”,有意无意地把白沙堤附会成了白公堤,并且简称为白堤,正好与苏堤相对应,始于何时也不可考。这是一个杭州人乐于接受的“美丽误会”,并且肯定将永远延续下去。(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致敬求是“大先生”|陈从周(下) 2024-12-27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