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洞的这三尊菩萨已经不在了 往前翻100年,北京的老牌楼、上海的城隍庙、杭州的苏小小墓会是什么模样? 20多年前,旅居意大利的浙江丽水人陈伟荣,在当地一个小城的邮票商店,无意中看到一张来自中国晚清时期的明信片,落款日期为1904年2月5日。画面上的照片是中国城墙,空白处有人用意大利语写满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寄托,“我非常高兴收到全家人的好消息,我一点点在进步,对这门语言(中文)的学习……代我抚摸孩子们并拥抱你。”这些明信片背后的故事以及百年前老外镜头中的中国,深深吸引了陈伟荣。 近30年来,陈伟荣陆续在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欧洲海外各地,收集了数百张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老明信片,其中就有断桥、紫云洞、岳飞庙、苏小小墓等杭州景点的影像,而现在,这些明信片正在杭州展出。记者 潘卓盈 明信片上有李鸿章也有西湖风景 昨天,由杭州市政协文史委、杭州江南锡器博物馆主办的“百年记忆:明信片上的近代中国——旅意归侨陈伟荣先生藏老明信片展”在杭州江南锡器博物馆(笕桥机场路250号)开幕。现场展出的430张珍贵老明信片,统统来自陈伟荣的收藏。它们全部是当年来中国的欧洲人寄给家乡亲朋好友的原件,上面真实记录着100多年前中国的生活风貌和时代缩影。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6日,为期3个月。 这批明信片上的照片,人物涉及李鸿章、张之洞、八国联军头目、外国使臣等,既有北京、上海、青岛等开埠通商城市的名胜古迹,又有百工百业以及婚丧嫁娶等风土人情,还反映了当时部分历史事件,如清朝皇帝接见外国使节、义和团等,有些照片甚至是第一次在国内公开出现。 其中,有9张关于杭州的明信片,呈现了晚清到民国时期,京杭大运河、紫云洞、岳飞庙、苏小小墓、曲院玉带桥、断桥残雪、碧血丹心石牌坊等景点的真实历史影像。 这样的紫云洞我们已经看不到了 杭州历史学会、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丁云川指着“紫云洞”的明信片说:“你看照片里,三尊菩萨还在,下面吴昌硕题字的碑文也能清晰看到。不过,现在你去紫云洞,这些都不在了。”致力于研究杭州历史文化的丁云川也收藏过一批和杭州城有关的老照片,不过他收藏的“紫云洞”旧照是黑白的,“但这次展出的明信片画面是彩色的,这样的紫云洞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还有“苏小小墓”明信片。画面上,一个女子孤立湖畔,一个商贩在墓边摆了个小摊,卖的是什么呢?“估计是点心、茶水之类的吧。俞平伯曾经就写过西泠桥上卖甘蔗,所以卖吃喝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丁云川说,“推断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前拍摄的吧。说起这个照片,2004年,苏小小墓重修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历史上的墓究竟是怎么样的,墓碑上的十二副楹联该如何排序。我当时恰好淘到了一张苏小小墓的历史照片,也就是明信片上这个画面。我拿到重修指挥部,专家一比照,心中有了谱。所以说,历史影像资料的保护和留存很重要。”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汪林茂认为,这次明信片展,除了让人回望、反思历史以外,最重要的是留下了珍贵的传承记忆。而在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周东华看来,这些历史资料对杭州的国际城市化建设同样有着借鉴意义:“你可以从中看到,1840年开埠后,北京、上海是如何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汇的聚集地。另一方面,我觉得明信片本身是生活化的东西,是历史文化传播非常好的载体,能让普通人走近历史。”(原题为《100年前的苏小小墓、紫云洞是怎么样的?老明信片重现珍贵历史画面》。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