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特别关注
 
又到高考时,来看看历史上那些状元的字
来源:杭州日报艺术典藏  作者:艺术典藏  日期:2018-06-07

640.webp.jpg

记者 郑成航

640.webp (1).jpg

只要考试这种形式存在,“状元”这个名词大概就不会被遗忘。

真实的状元其实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1904年,刘春霖考中甲辰恩科头名,成为中国1300年科举历史上的第638位状元,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此后,江湖上没有哥,但哥的传说一直都在。在封建社会,文状元们以文入仕,是庞大知识分子群体的巅峰。而在老百姓眼中,对状元的崇尚,更蕴含着对文化的推崇和敬仰。

古时吏部常以身、言、书、判择人,大凡先试后铨,即先观书、判,再察声、言,然后注拟。如何观书?楷法遒美就是其中关键的一条,否则吏部绝不会铨选为士。这大概也是我们今天所知进士和状元们个个善书的原因。这大概也是“状元书法”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的缘由。

《杭州日报艺术典藏》集纳四朝状元书法,预祝高考考生们出色发挥,实现理想!

 

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

贺知章: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状元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特地赐名“千秋”。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真是给足了面子。

 

贺知章 草书《孝经》

 

这分尊荣之气,可能在他37岁金榜题名时就定下了。贺知章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更难得的,他是唐代大诗人少数能善始善终者。人生过半,已无少年轻狂,激进的功名之心亦缓,贺知章远离权力中心,没有机会令荣华突至,亦避开政治斗争的锋芒。时任宰相的陆象先是贺知章的亲戚,又是密友,欣赏他的清谈风韵,号称“一日不见贺知章便觉了无生趣”,可见贺知章是多么会聊天。玄宗皇帝到泰山封禅,礼仪、祷天的文章,皆与贺知章商讨,贺知章还为祭祀的乐章作歌词。皇帝宴饮、重大问题决策,他更是不离左右,多有应制、唱酬。这一番君臣际遇,可以说明贺知章智商、情商都不低。

 

贺知章 草书《孝经》

 

贺知章的书法有名作《孝经》,以草书写《今文孝经》,北宋《宣和书谱》有著录。据说,贺知章还与草圣张旭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孝经》虽然不像张旭草书那么狂放,却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十足风流倜傥。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

文天祥:孤臣书风一派坚贞

127812月,战败退守于广东海丰一带的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以战俘的身份被软禁在元军船上。元军统帅张弘范希望文天祥给时任南宋枢密副使张世杰写一封劝降信,但文天祥写下《过零丁洋》一诗交给张弘范,算作答复。诗的内容,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文天祥 《木鸡集序》


“辛苦遭逢起一经”,此时的文天祥一定想起了二十多岁即考取状元,在集英殿答对论策的情景: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向皇帝道贺:“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及第之后,文天祥将表字改为“宋瑞”,如此吉利的名与字,让亲擢其为状元的宋理宗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惜国祚将移,非文天祥一人之力所能挽回。

 

文天祥 《木鸡集序》

 

文天祥书法以小篆著称,古人评价:“笔画贞劲,似其人也”,可惜今天无法再见。传世的文氏书法多为行草书,较有名的是《木鸡集序》。此卷书于宋度宗咸淳九年冬至,文天祥时年三十八岁。文章是应同乡张强之请而作。全卷通篇笔势迅疾,清秀瘦劲,具有俊逸豪迈之气。

 

明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状元

商辂:杭州地区最会考试的学霸

“三元”,就是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三个第一名。明代“连中三元”者只有商辂一人。碰巧,他是一位杭州人,出生于淳安。据说,今日杭州中山中路的“三元坊”就是早年为纪念商辂所设地名。

商辂的父亲是一名县吏,他出生时,知府看见吏员们住的“小区”里有光。第二天就问“最近谁家有事?”,商辂的父亲告说生了一个儿子。知府很惊讶,嘱咐他的父亲:“你要好好的抚养,这孩子将来必大贵”。果然,商辂在1435中了乡试解元,十年后进京参加会试和廷试,均取得第一名。

 

640.webp (10).jpg

商辂 《浙藩送行诗序》

 

商辂生活在明代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一生经历十分复杂。在“土木之变”中,商辂和于谦一齐力阻徐有贞等人的南迁之议,最终使监国的郕王定下了固守京师、抵抗入侵的决心。商辂后来因为被谗言而下狱,太监兴安在英宗面前替商辂求情,说:“当初有人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等人,陛下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于是皇帝把商辂放了,但被削职为民。商辂赋闲在家后,有同僚曾去探望他,见他儿孙满堂,不禁感叹道:“我与你同朝为官十多年,从没见你错杀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上天对你的报答吧!”《明史》本传赞曰:“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民间也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

 

商辂 《浙藩送行诗序》


商辂善书,但传世墨迹甚少,著名者有《浙藩送行诗序》。此段序文结体挺秀,宛然是元代大家赵孟頫的遗风,清丽刚健尤胜。翁方纲跋云:“此册若掩去文毅之名,以为吴兴真迹,识者也难以辨”。

 

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状元

文震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622年,当46岁的文震孟考取这一届的状元时,他一定因为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屡屡下第而唏嘘不已,也一定会到宗祠里烧一炷清香告祭祖先。尤其是那位最有名望、也最不擅长考试的曾祖父文徵明。

曾祖父虽然在书画史上声名煊赫,读书考试的记录却很尴尬:小时候,7岁还不能说话;参加岁试时,因为书法太差而被列为三等;想考举人,从27岁考至46岁,连续乡试七次颗粒无收,53岁时才被推荐以贡生进京,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640.webp (13).jpg

文震孟 小楷扇面

 

文震孟与曾祖父,好像也具有某种相似性。一开始,他比曾祖幸运得多,21岁即获乡荐,但随后却进入了长达二十年的漫漫会试路,直到第十一次赴京赶考。文震孟高中状元,曾祖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与有荣焉,真可谓“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文震孟曾做到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是苏州四大“状元宰相”之一。他为人刚直清正,连天子也敬畏他三分。一次进讲《尚书》,崇祯帝将一只脚搁在膝上,文震孟在朗诵至“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时,两眼盯着思宗的脚,皇帝慌忙用袖子掩住脚,再慢慢地把脚抽回放下。为此,文震孟也屡遭排挤,终因得罪内阁首辅温体仁而遭削职。清白世家,或许总与浊世不相容,曾祖如此,文震孟也如此。

 

640.webp (14).jpg

文震孟 西园公宴诗轴

不过,文震孟的书法却很受热捧:“书迹遍天下,一时碑牒署额,与待诏(文徵明)埒”。文震孟的书法达到了和曾祖类似的社会影响力,这一份状元的尊荣不容忽视。

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

翁同龢:打通颜字和北碑的两朝帝师

1865年十月十七日,年仅10岁的同治皇帝在“垂帘听政”的慈安、慈禧两太后安排下,第一次见到充任帝师的翁同龢。这一天天刚亮,翁同龢就来到弘德殿候驾,待同治帝驾到,翁同龢等立即向前行君臣大礼,同治帝喊了一声“师傅”,随后君臣趋步进入书房。同治帝坐两面东,师傅们坐东面西,一天的授读正式开始。这位咸丰六年的状元,开启了自己的两朝帝师生涯。

640.webp (15).jpg

翁同龢 遗屣轩立轴

 

清朝皇帝取试,又讲究书法的传统。自顺治、康熙以来,科举考试中选出的状元大都是那些书法出众的考生。比如,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所以他在选状元的时候首先要看哪个考生的书法最接近欧阳询的风格。康熙皇帝则喜“二王”和董其昌书法。

 

640.webp (16).jpg

翁同龢 录苏轼论画语轴

 

640.webp (17).jpg

翁同龢 池静林幽联

而这些状元当中,书法水平最高的,莫过于翁同龢。翁同龢早年从习欧、褚、柳、赵,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他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用功最深,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沙孟海评价他道:“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些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

刘春霖:第一人中最后人

刘春霖的一生中,“状元”的头衔可谓跟随始终。谁能想到,在他考中状元的第二年,持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第一人中最后人,只今四海剩孤身”,这种心情,我们恐怕很难想象。

640.webp (18).jpg

刘春霖 楷书七言联

 

据说,刘春霖的状元跟他的书法可能直接相关:这一年殿试,主考大臣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当时内外交困,忧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正准备做七十大寿,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看到朱汝珍的第一份试卷时,慈禧一见“珍”字便想起了珍妃,肝火上升;又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想起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这些大清朝的“首逆”都出自广东,于是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看第二份试卷,慈禧心头又不禁高兴起来。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肃宁人刘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加之他的书法圆匀平正,望之舒心。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

640.webp (19).jpg  刘春霖 儒甑轩

 

640.webp (20).jpg

刘春霖 行书七言联

因为是状元,刘春霖虽经世变,一生尚算平稳;但也因为是状元,刘春霖被各派利用,壮志难酬。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几次派人找刘春霖,请他去做官,曾参加过张勋复辟的刘春霖均装病回绝,自道:“我因一时之错,参加了张勋复辟,深感自疚。现在又要我在日本扶植下的宣统皇帝前任职,我是不去参加的,不能一错再错。”郑孝胥不甘心,亲自来找刘春霖,他们在清末有过相同政治主张,但刘不客气地说:“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岂能随汝而毁我之誉。”刘晚年热心公益,在教育、赈灾等方面贡献甚多。被赞为“义士状元”。

刘春霖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时书法界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延伸阅读

历代状元有多少?

据专家统计,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河北故城县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河北肃宁县人)止,在这1283年间,在历史文献中有名有姓的状元约为600人,其中有籍可查者为448名。

中国状元的地理分布区域,先是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各省,其中以河北、河南、山东居多,自宋以来,状元地理分布区域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其中以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居多。江苏是各省中出状元最多的.为76名;其次是浙江,64名;河北排第三,40名。

历代状元大省TOP7

江苏 76

浙江 64

河北 40

河南 39

福建 35

江西 33

山东 31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二) 2025-01-15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14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2025-01-13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2025-01-13
南宋时期净慈寺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2025-01-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