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市)人,孙坚次子。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主传》记载“生而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侔於父兄。”他自幼受到母亲的严格教育,聪明机敏,系统地学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书及诸家兵法。孙策脱离袁术,平定江东诸郡,十五岁的孙权任阳羡(今江苏宜兴南)长,便能“参同计谋”,使孙策也感到吃惊。朝廷欲笼络孙策,派使者刘琬到吴郡赐命,回朝时,告诉大家:“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材秀明达,然皆禄祚子终,惟中弟孝廉(孙权)形貌奇伟,髓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亦策寿。”建安五年(200),孙策被袭重饬,临终,将未竟事业托付于孙权。
孙 权 年仅十八岁的孙权,接管吴郡、会稽、丹阳、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后,深知任重道远,待老臣张昭以师傅之礼,重用周瑜、程普、吕范等旧将,招延俊秀,遍访名士,礼聘鲁肃、诸葛瑾为幕宾。一方面主动给曹操写信示好,稳住曹操;一方面亲率大军攻灭反叛,平定山越,安定后方,并三次进兵攻打江夏,以报杀父之仇。 建安九年(204),丹阳太守、孙权弟孙翊被部属都督妫览、郡丞戴员所杀,孙权亲率大军前去平叛,任命从兄孙瑜代翊为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孙权再次攻打黄祖,终于袭破夏口(今湖北汉口),斩黄祖。闻曹操已在布置南进,孙权退兵驻守紧临荆州的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拥兵观变。 建安九年(204),丹阳太守、孙权弟孙翊被部属都督妫览、郡丞戴员所杀,孙权亲率大军前去平叛,任命从兄孙瑜代翊为太守。建安十二 年(207),孙权再次攻打黄祖,终于袭破夏口(今湖北汉口),斩黄祖。闻曹操已在布置南进,孙权退兵驻守紧临荆州的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拥兵观变。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大军进攻荆州。刘表之子刘琮立即投降。曹操写信威胁孙权道:“近来奉辞伐罪,旌旄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经反复权衡,决定迎战曹操。命周瑜为都督,率军三万渡江与刘备会战曹操。十一月下旬,在赤壁(今湖北蒲圻长江南岸)和乌林(长江北岸)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后,鼎立势成,曹操强盛,孙权极力维护与刘备联盟。
赤 壁 之 战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徙治所于秣陵。次年筑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今南京)。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进攻濡须,孙权率军迎战。相拒月久,曹操见权军整肃,不禁叹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在基本消除了曹魏对东吴的威胁后,孙权于黄龙元年(229)四月,在武昌南郊即皇帝位,史称吴大帝。孙权立国江东,浙江乃至整个江南的历史开始步入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纪元。 孙权执政期间较重视向海外发展。他令吕岱派人南宣国威,使境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等国遣使朝贡。吕岱还与南海诸国广为交往,使大秦(罗马)商人也通过交州到武昌朝拜孙权。黄龙二年(230),孙权令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兵士一万人,组成大型舰队从章安(今属浙江台州椒江)启航,前去夷洲(今台湾),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该岛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太元二年(252)四月,孙权病逝于建业,享年七十一岁。当年七月,安葬于蒋陵(在今南京)。 陈寿在《三国志·孙权传》中评道:“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