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逢贤太守,多是谪宦来。”范仲淹的这句诗既是夫子自道,也点出了睦州历史上的一个史实。许多正直而有才干的朝臣,因为忠言贾祸,被贬到睦州这个偏远军州来,知名者如唐武则天时的名相宋璟, 协助唐明皇李隆基夺取皇位的刘幽求,大诗人许浑、杜牧,宋代则有名臣田锡、赵抃和因为反对宋仁宗废郭后的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现江苏苏州市)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两岁丧父,随母改嫁。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年轻时就立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成为北宋一代名臣,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像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担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因为反对仁宗废郭后,被贬任睦州知州。春初从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出发,出汴水、淮水,入运河南下,再溯钱塘江抵达睦州,路上足足走了3个多月,一路风波险阻,写了不少感叹自然风波和政治风波的诗歌,传世名篇《江上渔者》就作于来睦州的途中: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到睦州后,他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办学校。除了官学以外,还创办了睦州有史以来第一所书院——龙山书院,第二件大事是兴建严先生祠,并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这一千古名文。 严子陵像
严子陵是东汉初年的高士,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他拒绝篡汉的王莽政权的聘召,保持了气节,受到时人的敬重。刘秀登基后,几次请他出山做官,都被他谢绝了,却来到富春江七里泷隐居,躬耕垂钓,自食其力。严子陵鄙视富贵、追求自由的高尚情操,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典范;刘秀也没有以皇帝之权强迫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而是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选择,放他归山隐居,体现了一种大度和宽宏的精神。范仲淹赞美“包乎天地之外”的“光武之量”和“出乎日月之上”的“先生之高”,歌颂这样的君臣关系,表达了他对明君贤臣、清明政治的渴望。 思范坊(范仲淹) 为了办好书院,建好严先生祠,范仲淹邀请著名学者李觏前来讲学,请会稽画僧悦躬绘制严先生像,请著名书法家邵餗书写碑文。他的《严先生祠堂记》和另一篇名文《岳阳楼记》同被收进著名的散文选本《古文观止》中,流传极广,文末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更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说起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原来,在初稿中,“先生之风”的“风”字是个“德”字。范仲淹写完文章后请李觏提提意见,李觏也不客气地指出:“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博。以‘德’字承之,气势不足。如换成‘风’字,就妥贴多了。”范仲淹听了,觉得李觏的话很有道理,不禁感动得要“下座拜之”。这个“一字师”的故事流传很广,充分体现了范仲淹虚心求教的广博胸怀。 范仲淹守睦不过半年,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执政理念,他的崇高品行,都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他的事迹被后人一再提起,为了纪念他,人们陆续建造过思范亭、思范堂、后乐堂、潇洒亭、潇洒楼、范公祠、思范坊等建筑,他的事迹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