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文史动态
 
没有空调就用扇子消夏?可是扇子不是为了纳凉发明的啊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  作者:萃花小姐姐  日期:2018-08-01

640.webp.jpg


经公众号“艺萃”(ID:yicuichina)授权转载


每一个夏天,大家应该都会对一个道理深有体悟:我的命,果然是空调给的。

 

640.webp (1).jpg


然而奇怪的是,空调这个东西普及到家家户户也就一二十年的事,以前的酷暑怎么就忍过去了呢?

 

可能有些读者还记得,想当年,扇子还是每家每户消夏的必需品。

 

其实在那些没有空调的几千多年里,一把好的扇子,从来不仅仅用来消暑的。为了身体片刻的舒适,多么肤浅!

 

但扇子的诞生,其实是为了人类心灵最深层次需求、为了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也就俗话说的——撑场面!

 

撑场面的利器

 

最早的扇子是舜时期的“五明扇”,是古代仪仗中用的一种障扇。它是拔了野鸡尾巴上的羽毛,集齐了五种颜色制作而成的漂亮扇子。

 

五明扇的形状也并非如今的扇子,它的形状如“阖”(《说文》解释:‘阖,门扇也’),也就是扇面像一扇门,需要由他人举着,围在身旁,表示广开求贤之门。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

 

640.webp (2).jpg

影视剧中的“大扇子”

 

周代时,这种障扇的排场还规定了尊卑等级:“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

 

汉代又规定了障扇是帝后的专属,其它人都不能用,妥妥的身份象征~

 

唐玄宗时就更有仪式感了,上朝的时候,要用六柄障扇把天子遮住,等皇帝就坐好了,这些扇子就像舞台的帷幕一样“噔噔噔”左右拉开,让臣子们拜见圣容。退朝的时候,也要先合上扇子,等皇帝离场之后再撤扇,大臣们才能作鸟兽散了。

 

640.webp (3).jpg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故宫博物院藏

 

障扇成了撑场面的利器,那普通人用来纳凉的正经扇子,又是什么情况?

 

文艺青年的最爱

 

古时常见的扇子有纨扇、折扇两大类。

 

纨扇(也叫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边框和扇柄多为竹制,扇面用白娟绷紧。

 

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的《团扇歌》,是纨扇最初也是最好的代言,诗写道: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借咏团扇,表达自己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担心被君王冷落,就像秋天的扇子一样被丢弃。

 

这个典故一出,纨扇就成了那些深宫里哀怨、寂寞的的宫娥们的象征,一直被后世的文艺青年们引用。

 

有写诗的,比如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纳兰性德的《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有画画的,如周昉的《挥扇仕女图》:

 

640.webp (4).jpg

《挥扇仕女图》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馆

 

此外,在纨扇上作画也是文人们的情趣所在,特别是北宋皇家画院的画师,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信手拈来,贡献了一大批精美的纨扇画。

 

640.webp (5).jpg


折扇是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

 

640.webp (6).jpg

清,竹股烫花素面折扇,故宫博物院

 

据传在北宋时期由古日本和高丽传入中国,《宋史》记载,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八日,倭国僧侣嘉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觐见了宋太宗,献上桧扇二十二枚,蝙蝠扇二枚。桧扇与蝙蝠扇就是指折扇。

 

明永乐皇帝很喜欢这种方便的折叠扇子,此事从宫中传出,折扇很快就在全国普遍使用了。

 

640.webp (7).jpg

明 宣宗 御笔花鸟 台北故宫博物院

 

由于永乐皇帝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折扇,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赠送给大臣。随后文艺青年们也跟着互赠题诗题画的折扇,表喻友情别意。一把题过诗画过画的折扇,也是文化人身份的象征。

 

640.webp (8).jpg

明,文徵明绘 《红杏湖石图》扇页,故宫博物院

 

640.webp (9).jpg

明 丁云鹏画后赤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40.webp (10).jpg

清 任薰 赶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清时期直到民国,扇面画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载体,扇面与卷、轴、册构成了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四种形式。

 

无论纨扇、折扇,统统逃不过文艺青年们的“魔手”。

 

民国时,大佬杜月笙为了纪念杜氏家祠落成,邀请了社会名流开party,大家也人手一把扇子。

 

640.webp (11).jpg

杜祠落成合影。左起:杜月笙、黄金荣、王晓籁、虞洽卿、张啸林;下:雪艳琴、杨小楼、龚云甫

 

不过百年光景,有了空调,扇子不再是纳凉的必需品,有了豪车名表大别墅,也就无需扇子这样的玩物了。

 

仿佛真的印证了班婕妤的秋风纨扇的预感,被遗落在记忆深处……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24-11-22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先生逝世,享年94岁 2024-11-20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2024-11-19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宋》出版 2024-11-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