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特别关注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文史动态
 
2018年历史学新书(38)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8-10-24


01

640.webp.jpg

晚清人物丛考

作者戴海斌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8-9
页数: 772
定价: 128.00

本书系有关晚清时期历史人物的专题研究,旨在深化对于重要政治上层人物如李鸿章、张之洞、奕劻、荣禄、李秉衡等人的理解,也注意挖掘袁昶、刘鹗、寿富、张佩纶、张元济、郑观应、王闿运、钱恂、陈三立、陶森甲、沈瑜庆等中等人物(取非达官显贵亦非草根平民、既富传统素养又经新学熏陶之意)的历史意义 ,考辨这些人物之于晚清变局关键节点的关系及作用,强调史料批判与综合利用,由人及事、及世,希望达到知人论世之目的。

 

戴海斌,1978年生,浙江绍兴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专业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外交史,对地方(地域)社会文化史、民国学术史亦有兴趣,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华文史论丛》、《新史学》(台北)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目前研究兴趣包括:(1)庚子事变前后清政府政治与外交转型,兼及朝野力量互动,并拟将研究时段继续后推,侧重用连续性视角(相对于晚清前期与民国)考察清末十年的对外交往形态;(2)晚清时期旅华日本人书信、日记等史料的整理和研究,通过内外文献互证,对近代重要史事进行补充、修订甚或改写;(3)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前史和早期发展史,有兴趣从具体人物、人际网络、学脉承继等角度做一些学术史探讨。

 

02

640.webp (1).jpg

东方堡垒

作者: 鄺智文  蔡耀倫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7-18

I S B N:9789888513666

頁數: 488

定價:HK$148.00

香港除了是知名的貿易港,也是英國的「東方堡壘」。許多人把這個殖民地與直布羅托和馬耳他相提並論,它是大英帝國戰略中關鍵卻又脆弱的環節,在紛亂的歲月接二連三受到敵人威脅。本書檢視香港在大英帝國防衛體系中不斷發展的角色,來自俄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和其他國家此起彼伏的挑戰,以及二次大戰前一段時間的防務準備。書中有一章論述1941年日本侵略這個殖民地時爆發的香港戰役,為這場戰事提供新的解讀。其餘各章探索香港在冷戰時期迭經變化的戰略角色,以及軍事實力的逐漸減弱。本書不但集中於政策和事件,還探討香港駐軍的日常生活,軍方和文人政府之間的鬥爭,以及武裝部隊和平民之間的關係。  這是首個有關香港防衛的全面研究,涵蓋殖民時代初期至1970年英國結束在蘇伊士運河以東地區的軍事利益,書中採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檔案的原創研究,包括英文、日文和中文資源。書中並附有多幅詳細地圖,供歷史學者和軍事愛好者研究。

 

鄺智文,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主修歷史),英國劍橋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學院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近代東亞史、軍事史。曾於Modern Asian Studies、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國史館刊》等中英文學術雜誌發表論文,並撰有專著《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合著)、《老兵不死:香港華籍英兵(1857-1997)》、《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民國乎?軍國乎?──第二次中日戰爭前的民國知識軍人、軍學與軍事變革,1914-1937》、Eastern Fortress: A Military History of Hong Kong , 1840-1970、War and Geopolitics in Interwar Manchuria等。    

蔡耀倫,中學教師及軍事愛好者。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畢業、主修歐洲史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曾執教伊利沙伯中學、金文泰中學、慕光英文書院,自大學時期已開始研究1941年香港戰役。撰有專著《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合著)。

 

03

640.webp (2).jpg

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

作者苏精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8-6-1
页数: 252
定价: CNY 35.00

同文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展开自强运动而设立的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官为宗旨,包含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与广东同文馆三馆。本书以这三馆为研究对象,内容分为两部分,上编讨论三馆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经过与演变、馆务行政与管理、教学与课程、教习与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它们在外交、教育与西学等方面的成效;下编则以三馆的中外教习、学生中曾任驻外使节及洋务专家者为对象,分别探讨他们的生平志业与成就。

 

苏精,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及人文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著有《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近代藏书三十家》等。

 

04

640.webp (3).jpg

清末民初的石印术与石印本研究

作者杨丽莹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以上海地区为中心
定价: CNY 68.00

石印术是十八世纪末西方人发明的一种平版印刷术,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一度取代雕版印刷成为当时出版业的主流技术,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本书以考察这一印刷技术的特点为切入点,专注于考察在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的激荡下,印刷技术的变革对中国传统书籍出版文化的影响。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研究中文石印技术与书籍的专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计八章。*部分重点考察石印术在欧洲发明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应用情况,厘清不同石印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其与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术、西方铅印技术的关系,以便更为清晰地了解石印术在中国被接受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以上海地区的石印业为中心,对石印术在中国的传播展开全面调查,尝试勾勒石印术在清末民初的发展历史轨迹,考察印刷技术的变革对出版事业的影响,发掘石印业与我国传统雕版印刷业之间的关联。第三部分分别从传统四部书籍和西学书籍入手,从文化层面上考察印刷技术的变革对我国传统书籍的出版从内容到形式上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之关系。本书期望通过以上考察,展示西方石印术被国人接受到广为利用的过程,探讨其被接受的原因,加深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技术相融合的理解,并促进对我国书籍出版文化之近世变迁的理解。

 

杨丽莹,复旦大学文学博士。2011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主要从事古籍整理、版本文化以及印刷史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撰有《扫叶山房史研究》等著作。

 

05

640.webp (4).jpg

民间习俗与国家法律

作者:邵琪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8年6月
页数: 406
定价: 32.00

明清以来直至近现代,土地买卖一直是中国乡村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时至民国,在华北乡村,土地买卖不仅延续了历代以来土地买卖的诸多特征,而且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现象与趋势:某些民间习俗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土地买卖仍然延续;此时期,当发生土地买卖纠纷时,法院或根据法律规定,或依据民间习俗。本书溯源明清,而着重对民国时期华北乡村的土地买卖作一综合探讨,以考察中国乡村土地买卖的演进、变迁与时代特征。

 

06

640.webp (5).jpg

现代性的磨难

作者徐小群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初期中国司法改革(1901—1937)
译者杨明 / 冯申 
出版年: 2018-9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1901—1937 年司法改革的著作。它引用了大量史料,通过细致周密的分析研究,向读者展示了20 世纪初期,主要是民国时期中国司法改革的艰难历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首部分是来自中央的改革展望,第二部分是省级机关与司法财政,第三部分是县级司法程序,第四部分是规范化改革与非规范的实践。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访问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室等,获得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并参考了大量中外史料。本书英文版于2008 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成为这一领域里的重要著作。

 

徐小群 1982 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5 年取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留学。1993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07

640.webp (6).jpg

花卉瓜果蔬菜文史考论

作者:程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8-9-1
定价: 168

页数:640

本书为我国花卉、瓜果、蔬菜等植物相关历史和文化问题的专题论文汇编,共收集作者近十多年发表的学术论文40多篇。上编为花卉文化部分,既有对花卉文化概念,我国花卉文化繁荣状况、发展规律、民族传统,我国国花等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理论阐发,也有对梅、杏、牡丹、水仙、杨柳、芦苇等花卉植物个案的深入探讨,较为充分地揭示了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面貌和民族特色。下编为瓜果、蔬菜及农书的系统考论,分别就西瓜、南瓜、黄瓜、丝瓜等外来植物的起源和利用,梅杏等水果的种植应用,莼菜、茭白等蔬菜的相关名实问题等进行专题考辨,解决了很多长期困惑的问题。

 

程杰,1959年3月生,江苏泰兴人。1975年高中毕业,在乡务家。1978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本科毕业,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1993年任副教授,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任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1999年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改任教授。主要从事宋代文学、花卉文学、花卉文化研究,发表《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宋代咏梅文学研究》《梅文化论丛》《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中国梅花名胜考》等。

 

08

640.webp (7).jpg

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研究

作者王春霞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1
页数: 272
定价: 59.00

本书稿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新的史料,反映了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的全景。具体包括:民国时期我国公立医院的社会工作、民间慈善医院的社会工作、具有西方教会背景的医院社会工作、精神病院的社会工作、康复医院的社会工作等,书稿还对民国时期我国医院社会工作的先行者如浦爱德、宋思明、吴桢等人的社会工作进行了考察,对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本书稿将我国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为学界提供了新的史料及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王春霞,女,山西运城人。1997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分别于2000年、2003年获西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8-2012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现为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民国医院社会工作研究”(10YJC840067)等课题5项,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民国档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排满”与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等著作两部。

 

09

640.webp (8).jpg

启蒙观念史

作者: []文森佐·费罗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The Enlightenment History of an Idea
译者马涛 / 曾允 
出版年: 2018-10-1
页数: 392
定价: 69.80

启蒙运动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分水岭,关于它的哲学和历史学解释却一直令人困惑。作者认为,必须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重新审视才能理解其本质及重要性。作者通过分析18世纪以来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如何界定、阐释启蒙,双方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的分野,对启蒙观念所遭受的误解、滥用和捍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启蒙运动是“现代性的试验场”,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变革,它重塑了西方的身份认同,通过人权的发明革新了政治,创造出一种批判文化,并重新定义了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自我和生活的认知。 本书是启蒙运动研究权威学者文森佐·费罗内三十年研究的集大成著作,突破了英语世界的主流观点,是关于启蒙观念的第一个详尽解释。

 

文森佐·费罗内(Vincenzo Ferrone),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启蒙运动研究权威学者,都灵大学近代史教授,法兰西学院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1954年生于卢切拉,先后师从意大利史学家弗朗哥·文丘里和美国史学家玛格丽特·雅各布。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旧制度与启蒙运动史,目前集中研究人权史和启蒙文化中现代政治语言的出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费罗内教授著述颇丰,除本书外,代表著作还有《意大利启蒙运动的思想根源》(1982)、《启蒙政治》(2003)、《人权史》(2014)等。

 

10

640.webp (9).jpg

坐堂审案

作者: []佩妮·达比希尔(Penny Darbyshire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英国法官的职业生活
原作名: Sitting in Judgment: The Working Lives of Judges
译者韩永强 
出版年: 2018-7
定价: 168.00

作者通过直接、亲身观察英国各级法官的日常工作,以引人入胜和极富有启迪性的方式研究了英国境内法官的实际工作方式,展现了法官们的日常工作情况,他们的遭遇、压力与紧张,以及他们对其职责的态度及其应对司法职责的方式;也展现了英国司法界存在的令人担忧的一些问题。总之,本书客观呈现 了英国法官们的现代审判经历、教育背景、培训和职业生活、法院和司法界的现状,揭开了法官们的神秘面纱。

 

佩妮•达比希尔(Penny Darbyshire),法学教授,法社会学博士。自1978年以来任教于英国金斯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现为法社会学研究会会员、英国法学会(SLS)会员、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伦敦法学中心兼职教授。曾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兼职任教。1992年和1993年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做访问学者、任讲师。2005年在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Wolfson College,University of Cambridge)做访问学者。

 

11

640.webp (10).jpg

饥饿帝国

作者: ()莉齐·克林汉姆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食物塑造现代世界
原作名: The Hungry EmpireHow Britain’s Quest for Food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译者李燕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472
定价: 99.00

《饥饿帝国》选取了二十道美食作为研究大英帝国历史的切入点,通过非洲人如何教美国人种植水稻、东印度公司如何把鸦片变成茶叶、美国人如何成为世界上吃得最好的人等历史事件,详细阐述了从十六世纪至今,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经贸发展、物种迁移、人员流动、技术革新的历史过程。

 

莉齐·克林汉姆 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为剑桥大学耶稣学院研究员,于华威大学教授历史,现为华威大学副研究员,皇家文学基金会驻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研究员。著有《帝国体制》《咖喱传奇》《战争的滋味》《饥饿帝国》等。

 

12

640.webp (11).jpg

学问生涯

作者[美]道格拉斯格林伯格 / [美]斯坦利•N.卡茨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译者吕大年  
出版年: 2018-9
页数: 277
定价: 54

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ACLS)于1982年开办“学问生涯暨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讲座”,每年邀请一位杰出的人文学者来谈他的治学经历。1985年邀请的是历史学家劳伦斯•斯通,1990年的是古典学家保罗•奥斯卡•克利斯特勒,随后有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古代晚期史权威彼得•布朗等,大师云集,斯为学术之荣耀。本书收录了1983—1993年间十位著名学者的演讲,激励与启发有志于学的人,同时也是了解这些国际著名学者的重要资料。译者是吕大年、高峰枫等学者,可谓名家名译。

 

道格拉斯•格林伯格(Douglas Greenberg),美国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新泽西州立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艺术与科学学院常务院长(2008—2012),曾任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副主席。

斯坦利•N.卡茨(Stanley N. Katz),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名誉主席。

 

13

640.webp (12).jpg

国家与自由

作者: []昆廷·斯金纳  / 李强 主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昆廷·斯金纳访华讲演录
译者张新刚 
出版年: 2018-9
页数: 288
定价: 55.00

昆廷·斯金纳是“剑桥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当世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史家。本书据2017年他在北京大学发表的一系列演讲和座谈整理而成,通过生动解读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人的作品,系统阐释了数十年来他对现代政治思想的研究,尤其侧重分析两个关键观念——国家和自由;在访谈和座谈部分,斯金纳就自身治学经验及“剑桥学派”的研究解答了诸多重要问题,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独特而深入的思考。

 

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1940年生,享誉世界的思想史家、历史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政治科学教授、现代史钦定讲座教授,与约翰·邓恩、约翰·波考克并称为剑桥学派三大师,现为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巴伯·博蒙特人文科学教授。著有《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马基雅维利》《国家与公民》《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自由》《政治的视野》等。

 

14

640.webp (13).jpg

The Tale of Cho Ung

作者: Sookja Cho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A Classic of Vengeance, Loyalty, and Romance
出版年: November 2018
页数: 240
定价:$30.00£24.00

The Tale of Cho Ung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beloved stories of Chosŏn Korea. The anonymously written tale recounts the adventures of protagonist Cho Ung as he fearlessly confronts and overcomes obstacles and grows into a heroic young man. As a child, Ung flees a wicked tyrant who wrongfully killed his father and took advantage of the emperor’s death to seize the throne from the young prince. Driven by his passion, righteousness, and sense of duty, he pursues retribution and restores justice. His journey, from its innocent beginnings to his final triumph, unfolds as a complex tapestry of loyalty, honor, retribution, and love interspersed with threads of romance and the supernatural.

This first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of The Tale of Cho Ung offers a glimpse into the vernacular and popular literature of the late Chosŏn period, exemplifying the types of stories and heroes that were favored by its reading public. The tale emphasizes individual affections and ethics between child and parent, husband and wife, subject and ruler, pupil and teacher, yet explores human life in all its complexity, even subtly dissenting against traditional Korean social norms. This unabridged translation draws upon the many surviving editions of the novel, which vary in length and format. In her introduction, Sookja Cho addresses how the novel evolved and changed over time, while her annotations help to reveal the depths of a text that conveys the richness and complexity of premodern Kore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ookja Cho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Korean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到会稽康氏——兼说古代浙江的外来文明 2024-05-14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系列活动暨第三届杭城悦读文化节”启动 马卫光出席 2024-05-10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古四记》边上 2024-05-06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约研究员)全体会议 2024-04-30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全网首发】 2024-04-3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