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诜 陆诜(1012-1070),字介夫,余杭人。北宋景祐元年(1034选士。初任北京(今河北大名)签书判官。庆历七年(1047),王则领导贝州(今河北清河县西)军民起义,陆诜奉命镇压,以功升集贤、通判秦州(今天水市)。历任陕西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知桂州(今桂林市)。后被派遣到邕州(今广西南宁),招抚左、右江少数民族武装四十五峒部,捡择工丁得五万人;整伤地方吏治,增强武备,军势大振,使经常骚扰边境的南交(今属越南)人遣使入贡南部边境得以安宁。后移知延州(今延安市),又先后徙知秦、凤、晋州。晚年知成都府,反对青苗法,奏言四川民食常不足,不能偿官贷,乞罢四路使者。陆诜在对外政事上,一直主张议和,以荀求时之安定。特别是在辽大兵压境时,仍反对“劳师屯成”,怕激怒敌国,使和谈破裂。陆诜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也持反对态度。熙宁三年(1070)卒于成都。一生清廉,死后苏轼曾作诗挽之。子陆师闵,以父任补官,历任提举成都路茶场、陕西转运使、户部侍郎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