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南安(今属福建)人,后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北宋庆历二年(1042)第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知江宁县。大凡百姓有忿争,苏颂常晓喻他们要相互亲善,倘若积小怨而彼此失欢,一旦有难又将如何?百姓往往称谢而去,或半途思之而止。 调任南京留守推官,留守欧阳修委以政事,当时杜衍年老,居于睢阳,见过苏颂,深为器重,说:“与你相知,知你异日必为重官。苏颂以后历政之路,似杜衍所言。 皇祐五年(1053),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中,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苏颂在馆九年,侍奉祖母及母亲,养姑表姊妹及外族数十人,始终甘之如怡,而妻子儿女的衣食常不周及,却处之安然。富弼曾称赞苏颂为古君子。 英宗朝,苏颂迁度支判官;神宗朝苏颂送契丹使节,住宿恩州时,恰逢驿站起火,属吏请苏颂出外避火,苏颂不动,州兵想进入救他,闭门不纳。初起火时,众人纷乱,说使者有变,救兵亦想因而生事,多亏苏颂镇静而制止。苏颂还朝入奏,后命为准南转运使。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知审刑院。 吴越饥荒,苏颂出知杭州。一日,苏颂出巡,遇到百余人哀诉“转运司要我们交还拖欠的市场交易费,夜囚昼系,我们即使死了也无以偿还啊。”苏颂说:“我释放你们,让你们营生,衣食之余的银两都交还官府,不设期限,好么?”百姓都称谢不敢有负,果然都如期而足。 元丰初年,权知开封府,不久知河阳,改知沧州。后召判尚书吏部,兼详定官制,从此吏部始有四选法;契丹通好八十余年,而盟誓、聘使、礼币、仪式都无所考据,苏颂一二年而成书,神宗喜面名《鲁卫信录》。 元祐初年,拜刑部尚书,再迁为吏部尚书兼侍读,乞诏史官采两《唐书》中君臣故事,以备圣览,每每进读有兵息民的事例,定援引古今,感动人主。 苏颂也深通律历,他上奏任用更部令史韩公廉,传授他古代历法,制造机器,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让激水带动转轮,不靠人力。时间到就报时,占验星辰,前所未有。元祐七年(1092),拜宰相。绍圣四年(1097),以太子少师致仕。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卒,时年八十二。徽宗下诏停止视朝二日,赠司空。 苏颂虽为贵臣,但生活起居一如寒士,他对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