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璹(1090-1162),字寿玉,县(今属浙江)人。出身于仕宦之官。以父荫入仕,初佐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二至四年(1132-1134)调任於潜县令。 自从南宋定都“临安”以后,於潜(在浙江临安境内)升为京县。楼到任后,一边遵行朝廷“劝课农桑”的诏令,一边体察民情,笃意民事,概念农夫蚕妇之作苦”。于是,他深入民间,逐步了解到农耕蚕织操作的详细过程,谙熟于胸,凭借善于诗画的才能,对耕织生产进行写实描摹,几经辛苦,终于绘成《耕织图》。耕图自“浸种耕、粑耨、耖碌碡(即榱)布秧(即播谷)、初秧,淤荫(即育秧)、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割、登场、持穗(即脱粒)簸扬(即风谷)、著(即出糙)、春碓(即出白)、筛(筛米)、人仓、祭神”共十三个环节。都配有图及五言易懂通俗诗。诸如“浸种”:“溪头夜雨足,门外春水生;筠篮浸漪碧,嘉谷抽新萌。西畴将有事,来耜随晨兴;只鸡登句芒,再拜新秋成。”又如“插秧”:“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溪南与溪北,笑歌插新秧。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我教插秧马(亦称插秧船),代劳民莫忘。 织图分“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蛾、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花(即提花)、剪帛、成衣”,共二十三图,也都配五言诗八句。诸如《三眠》:“屋里蚕三眠,门前春过半;桑麻绿荫合,风雨长檠暗。叶底蚕丝繁,卧作字画短;偷闲一枕肱,梦与杨花乱。”《练丝》:“连村煮茧香,解事谁家娘;盈盈意媚灶,拍拍手深汤。上盆颜色好,转轴头绪长;晚来得少休,女伴语隔墙。” 由于《耕织图》图文并茂,诗图合一,描摹现实,通俗易懂,因此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宋、元、明、清各朝,以及远传至日本、朝鲜等东南亚诸国,均有众多摹本流传。人们赞扬它是:“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堪称“世界瑰宝”。 《耕织图》在国内有两个版本:一是正本,进献高宗藏于皇宫一是副本,留在家中。后由其侄楼钥作跋,其孙楼洪、楼深,仿此画刊诸石刻。高宗见图后召见楼琦,给子嘉奖和提拔。并将图“宣示后宫,书姓名屏间”。楼璹在地方为官二十余年,所至勤于政事,治迹卓著,累官至知扬州兼准东安抚使,绍兴二十五年致仕,三十年卒,享年七十三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