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朝皇帝,南宋的建立者,庙号高宗1127-1162年在位。在位时的年号先后为建炎、绍兴。他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大观二年(1108)正月,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十二月封康王。宣和四年,出就外第。 靖康元年(1126)春,金兵围攻开封,赵构作为军前计议使出使金营议和。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又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到磁州(今河北磁县),在守臣宗泽的劝阻下留了下来,免遭成为金国的俘虏。当金兵包围开封时赵构正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师,但他却移屯大名府,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以避敌锋。徽宗和钦宗为金兵俘虏北去,他于次年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政权。 南宋政权初建,赵构起用抗战派大臣李纲为相。但赵构为了向金人屈膝求和,他在不久即罢免李纲及张所等抗战派将领,杀上书言事、力主抗金的太学生陈东和进士欧阳澈,把军政大权交给投降派大臣汪伯彦、黄潜善。十月,赵构逃扬州。其时老将宗泽留守开封,他在建炎元年(1127)冬、建炎二年春击退金军的大举进攻,吁请赵构返回东京,建策收复失地,都未被采纳,宗泽积愤成疾去世。建炎三年二月,金兵袭击扬州,赵构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在杭州,赵构迫于舆论的压力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大将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的不满情绪,发动兵变,杀了一批宦官,逼赵构退位,立其子赵势,改元明受。依靠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起兵勤王,赵构才得以复辟皇位。当时金兵继续南下,继宗泽担任东京留守的杜充放弃开封,退守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不久投降金军。赵构一面派遣使臣向金乞怜,一面准备逃跑。金人没有理会他的乞怜。九月,赵构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渡海.逃到温州。金军追至明州,沿途遭受南宋军民的不断袭击遂于建炎四年春北撒。赵构回到临安府(即杭州),后以临安为南宋都城。 建炎四年九月,金册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与南宋对峙。 为防止金兵的再次南下,赵构在军事上作了一些部署,他任命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又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负责西路战事。虽然张浚部署四川五路大军在富平一役中惨遭败绩,但吴价在此后的和尚原、仙人关大败金兵,扼制了金兵在西路进一步南下的势头。绍兴四年(1134)五月至七月,岳飞出师攻打伪齐,收复襄阳等六郡。十月,韩世忠又在在扬州大仪镇伏击敌军取得成功。宋军在战场上的胜利使赵构建立的南宋政权逐渐稳固。 绍兴七年,由于宋廷在罢免刘光世时措置失当,大将郦琼叛降伪齐,宰相张浚的北伐计划受挫。赵构既患有严重的恐金病,又担心诸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所以力主与金人议和。为此,遭到南宋广大军民的反对,大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反对尤其激烈。绍兴十年,刘铸在顺昌府大败金军主力,韩世忠、岳飞诸军也纷纷出击,岳家军还取得了郾城大捷和颖昌大捷,恢复了北方大片失地。但赵构深恐诸将权势过重,在秦桧的策划下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柄,不久又杀害力主抗金的岳飞和战将张宪、岳云,迫令抗战派韩世忠等人退闲,并于绍兴十一年十一月,与金人签订了屈辱的和议,确定双方边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史称“绍兴和议”。 宋金和议签订之后,秦桧长期任相,赵构虽然对他日益猜忌,但是出于维护宋金既定局面的考虑,仍继续任用秦桧。他们一起采用高压手段钳制抗金舆论,并严禁私史,大兴文字狱,实行专制腐朽的统治。秦桧死后,赵构贬逐了秦氏一些党羽,但他在对金政策上继续坚守“绍兴和议”。 绍兴三十一(1161)年秋,金完颜亮大举南侵,赵构又想再次逃离临安府。完颜亮采石渡江失败后,南宋再一次渡过了难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赵构借口“倦勤”,将帝位传给了宗室之子赵春,自称太上皇帝,居德寿宫。赵构虽然退位,但在政治上仍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由于对金签订屈辱和约,迫害逐杀功臣良将,尤其是冤杀岳飞一事,赵构深为后人诟病。但和议的签订实是双方军事力量平衡的产物,在客观上为南宋赢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的安居乐业。 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赵构去世,终年八十一岁。死后葬绍兴会稽攒宫,山陵名永思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