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枢(1131- -1205),字机仲。建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著名史学家,“纪事本体”的开创者。袁枢自幼勤奋好学。孝宗隆兴元年(1163),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教授兴化军。喜读史书,任国史院编修时,曾为神、哲、徽、钦《四朝国史志)撰写列传。他治学严谨,读史必读三遍,务求弄通方休。为人正直,敢于直谏,主张抗战。乾道七年(1171)任礼部试官时,上疏孝宗,要求开言路,进人才,图恢复,并批评当时的土大夫“多虚诞,侥荣利”。因反对皇亲担任要职无效,于乾道九年出为严州教授。 严州山城,历史悠久,山高水长,民风淳厚,多文学之士。教授的职务比较清闲,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读书。他把平生喜读的《资治通鉴》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通鉴》虽然史料赅博,但分年记事,头绪纷繁,一件事往往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前后不连贯,查找阅读十分不便。于是尝试着从中筛选出些重大的历 史事件,将历年的史料加以连缀形成一个个有头有尾的篇章。他将《通鉴》所记1300年的历史理出239个题目,记述305件史事,分为42卷,题名《通鉴纪事本末》。每一个题目记述的事件从头到尾,叙述清楚,前后本末,自成一章,读来醒豁而清晰。 书稿写成后就在严州开雕印刷,于淳熙二年(1175)印成,世称“严陵小字本”,现收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通鉴纪事本未》在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宰相龚茂良将此书推荐给宋孝宗。孝宗读了之后说:“治道尽在是矣。“随即下诏严州摹印十部,分赐东官太子及文武重臣,要他们熟读此书。 纪事本末体的出现,是中国史学发展成熟的结果,成为与编年体、纪传体并列的中国三大史书体裁之一。这一体裁弥补了编年体“前后隔越”、纪传体”彼此错陈的缺陷,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为普及历史知识起了重要的作用。南宋一代, 从淳熙二年间世到宝祐五年(1257)的八十年时间里,仅浙江就刻印了四次,平均二十年一次,重版率之高在古书刊刻史上极为少见。 《通鉴经事本末》出现以后,历代有不少续作和仿作,如明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和《元史纪事本末》,清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等,有十四种之多。这一体裁在当今史学界仍然受到重视。其任国史院编修官时,章惇家人以同里情谊,婉转请求替章惇的列传写得好一些,他说:“吾为史家,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论。”时人叹为“无愧古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