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1159-1223),字安卿 ,是朱熹的关门弟子,晚年在严州丽泽书院讲学时留下著名的《严陵讲义》。他是漳州龙溪(今福建省漳州)人。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要他放弃世俗科举的道路,将朱熹的《近思录》等哲学著作送给他。陈淳读了,即尽弃其业,专攻理学。 朱熹出守漳州,陈淳登门请教,朱熹教以致知格物之理,使他受到很大的启发。从此,读书更加用功,每天都要钻研新的问题。朱熹看他长进很快,十分高兴,多次对人说:“我这次南来任职,最高兴的就是为道学门中得到陈淳这样的青年人才。”十年后,陈淳再去拜见朱熹,朱熹对他说:“你的学问水平已经窥探到事物的本源了,只是书还要读得更多更深一点。”从此,陈淳读书更加刻苦用功,注意抓住精要之处。朱熹逝世后,陈淳追思师训,痛自裁抑,更是无书不谈,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 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六十四岁的陈淳以特试赴京,回来后经过严州。知州郑之悌率领州府僚属恭迎,请他到州学中给学生们讲学。这时,陈淳的学问已经十分成熟,严陵讲学,刚好给了他一个总结一生治学经验的机会 。 山城严州,读书人不多,且崇尚与朱学相对的陆学,全用禅家的心性道来做学问,讲求“顿悟”,不重视日常事物本源的研究,“认形气之虚灵知觉为天理之妙”,却又要“把圣门以自标榜”。陈淳对这种“学问无源”的风气十分感慨,决心借此机会大大地宣传一下朱嘉的学说。他将自己毕生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归纳成“道学体统”、师友渊源”、“用工节目”“读书次第"四个方面用以阐述朱嘉学术体系的哲学观点道学渊源治学方法和读书门径,言约而,意博,世称《严陵讲义》。这是一篇很有分量的学术报告,是他一生钻研学问的总结,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有着高屋建瓴的地位,在宋代学术史上也是一篇重要的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