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1236- 1283),字宋瑞,又字履喜,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末年宰相,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长目。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祭乡贤欧阳修、杨邦、胡铨画像,又了解到他们的谥号都带“忠”字,非常羡慕。宝祐四年(1256),年二十,举进士,其对策深得理宗和考官王应麟的赏识,理宗亲自将他拔为第一。 开庆( 1259)初,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建议迁都,时为宁海军节度判官的他上书乞斩宋臣,因免归。后迁至刑部郎官,又上书极言宋臣之罪,出守瑞州。后历任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在起草内制时,因反对贾似道称病致仕,被劾罢致仕,时年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1273),起复为湖南提刑,拜见故相江万里,江万里勉励他承担起世道之责。次年,改知赣州。德祐初(1275),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他手捧诏书涕泣,连忙派人发动当地豪杰,联合溪峒诸蛮,召集吉州之兵,组织了一支万人的队伍 前往临安勤王,并把所有的家产献作军费。 八月,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元兵已开始进攻常州,他派往常州增援的将领尹玉、麻土龙皆战死。常州失守后,元军人独松关,他奉命退守余杭。 次年正月,文天祥出知临安府,不久任命为枢密使,又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中请和,与元承相伯颜在皋亭山抗论。伯颜把他抓起来,与先前投降的南宋朝廷高级官员一起押往北方,至镇江,他与属下十二人逃脱,入真州(今江苏仪征)。制置使李庭芝误以为他受元人指派来说降,要部下苗再成杀他。再成不忍,将天祥放跑,于是他东走海道,历尽艰辛,辗转泛海至温州。 到温州后,上表劝从临安府逃出来的益王赵是即帝位,文天祥也以观文殿学土侍读被召至福建,拜为右承相。七月,以同都督出江西,收兵入汀州。十月,遣部下在江西宁都零都等地与元军作战,收复州县多处。 景炎二年(1277)正月,元兵入汀州,他移往漳州,部下吴浚投降了元军,来劝文天祥投降,他把吴浚捆起来杀死。后被元重兵击溃,退至广东。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天祥至潮阳,见元将张弘范。张弘范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回答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书《过零丁洋》一诗以明心迹,诗的最后二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来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张世杰等都牺牲了,南宋彻底灭亡,张弘范对他说,国家灭亡了,丞相已经尽了忠孝,劝他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仍然不失为宰相。文天祥流泪说:“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于是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大都(今北京)。天祥在路上一度绝食,八天后未死,才复食。到大都后,元政府对他招待极为丰盛,可是文天祥不睡不食,坐以达旦。元世祖忽必烈派人百般威胁利诱,文天祥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文天祥经过三年多的囚禁生活后,在柴市从容就义。死后,从他的衣带中搜出一首绝命诗,其云:“孔日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年四十七。后道忠烈。著有《文山集》《文山诗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