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文史动态
 
书单  2019年历史学新书(15)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5-07

1

话语的长城

1.webp.jpg 

作者: []苏源熙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文化中国探险记

原作名: Great Walls of Discourse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Cultural China

译者: 盛珂

出版年: 2019-2

定价: 48.00

“文化中国”包括三个部分:历史上的中国国土本身(目前正经历不同的政治命运),海外华人社会(很多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以及有关中国的研究或写作。本书在这三个维度上, 对“中国”的多重意义进行解读和分析。本书由几篇原本独立的论文构成,但在结集成书的时候,作者在逐渐清晰的共同问题意识下,作了相应改动。

 

苏源熙(Haun Saussy),美国著名汉学家,2004年从斯坦福大学转至耶鲁大学,任比较文学教授。他在东西方比较研究领域是公认的一流学者,其《中国美学问题》 (1993)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2

司马迁生年研究

2.webp.jpg 

作者: 张大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9-1

页数: 261

定价: 88.00

司马迁生年十年之差,即生于公元前145年与生于公元前135年两说,自王国维1917年开启司马迁行年研究以来,至2015年纪念司马迁延辰2160周年重启论争,历经百年,学术界开展了三次全国范围的学术大讨论:1950年代中、1980年代初、2010年代中,参与研讨的学者前后48人,发表学术论文91篇。本书《司马迁生年研究》八讲,系统梳理了百年论争司马迁生年两说的论点、论据。经过作者总盘点,证实王国维说,“十年之差由数字讹误造成”。王国维的考证“前145年说”,论点坚实、方法正确、逻辑严密,结论成立,而论据粗疏,应予纠正。“前145年说”后继论者,运用文献和史实考证,合于“前145年说”的行年关节点有六大证据,有师事孔安国、董仲舒两大旁证,以及交友六条证据,共十四条证据,足可定案司马迁生于前145年。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专集的学者。2011年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主要有《三国史研究》、《司马迁评传》、《史记论赞辑释》、《史记文献研究》、《史记精言妙语》、《史记全本新注》、《中国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人物评传丛书》、《资治通鉴新注》等二十余种著作,其中《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为高校教材。合著有《司马迁一家言》等。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

 

 

3

中国的神兽与恶鬼

3.webp.jpg 

作者: []伊藤清司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山海经》的世界 :增补修订

译者: 史习隽

出版年: 2019-3

页数: 300

定价: 38

中国古代,在人类生活的空间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孕育着无数野兽猛禽的森林、荒漠和原野,这些空间被人们成为“外部世界”。人们认为,“外部世界”中生活着超自然的恶鬼、神怪、怪兽、神兽等,它们有的善良,有的邪恶。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作者诠释了中国古人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好奇与畏惧。

 

伊藤清司,1924年生,2007年卒,曾任庆英大学教授,兼任中国云南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及民俗学。著作《<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曾于1990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史习隽,攻读东洋史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4

阐释的演化: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研究

4.webp.jpg 

作者: 吴珺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页数: 220

定价: 68

出版年:2019

本书运用阐释学翻译理论,在通过对伊藤漱平版 《红楼梦》三个版本(1958全集本、1973奇书本、 1996 Library本)展开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建立了章回 、隐喻等小型语料库,并采取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 研究方法,多角度、系统性地梳理与论证了伊藤漱平 《红楼梦》日译本特色以及三个版本的演化过程。兼 与金波陵一《新译红楼梦》进行横向比较也是本书特 色之一。另外,本书对“逐语译”与伊藤漱平《红楼 梦》日译本之间的关系、“逐语译”与日本近代翻译 观形成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做了探索性研究。

 

吴珺,北京语言大学日汉同声传译方向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副教授。目前从事日汉口笔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红楼梦》日译本研究。曾在2004年、200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1995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陈梅洁”校级优秀教学奖;2015年获得北京语言大学“教学名师”称号。所在团队培养的同声传译方向研究生在全国“永旺杯”口译大赛上多次获大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及校级项目若干项,撰写专著一部,发表论文十余篇。日本翻译学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

 

 

5

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

5.webp.jpg 

作者: 熊月之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9-3-30

页数: 520

定价: 98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洪波涌起、排空而来,中国被动卷入、被迫认知、努力因应。本书从思想文化、社会变迁、人物取向、教育变革等方面,探讨了近代中国在西力东侵的深刻影响下所发生的巨大变革,重塑对近代中西交汇下一些人、事、物的认识。本书所解,既是国门洞开初期国人了解、学习西方的进程,也是在全球化道路上由被动而主动、由自在而自觉的不断迈进的过程。

 

熊月之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冯桂芬评传》《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编《上海通史》《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等。

 

 

6

旅外徽州人与近代徽州社会变迁研究

 6.webp.jpg

作者: 张小坡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8-9

定价: 88

近代徽州人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保持着强劲的向外迁移态势,构成了以一支以徽商为主体的成份多样、阶层多元的旅外徽州人群体。他们组成了类型多样的同乡团体,或是在故土发生水旱灾害时,慷慨解囊,纾灾解难;或是面对家乡日趋蔽塞落后的环境,积极发声,广泛行动。本书系统勾连明清至近代旅外徽州人有关资料,从宏观上的地理分布到具体个案的探究,清晰勾勒出旅外徽州人在徽州乃至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张小坡,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首批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徽学、历史地理学。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合著三部。

 

 

7

概念的历史分量

7.webp.jpg 

作者: 方维规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

出版年: 2019-4-5

页数: 445

与所有史论一样,概念史也需要假设,没有假设便无论点可言。真正的概念史从来不只是概念的历史。根究概念嬗变而外,更在于提炼历史语义的内在结构;除了透过语境来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考证和解析那些富有“整合力”的特定概念。这就是本书取名《概念的历史分量》的用意所在。概念史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挖掘那些弃之则无法经验的概念,或曰不可替代的基本概念(科塞雷克语)。

 

近代以降,中国不断努力翻译介绍一种截然不同的、西方的知识文化体系,并试图把西方的科学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现代汉语的很多重要词汇和概念,均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本书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即“大概念”的探究,例如对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探讨,对“民族”及相关核心概念的通考,对“经济”译名的溯源,对“知识分子”概念的辨析……都试图用“概念史”方法进行详实的知识考古,以结构性的目光来理解近代历史演进的内在脉络。

 

方维规,1957年出生于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中德联合培养研究生。1986年至2006年在德国学习和工作, 获哲学博士学位和德国教授学位,先后在多所德国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概念史、文学社会学、海外汉学研究。德文专著五部,中文专著四部,英文专著、编著各一部,中文编著五种,译作四部(中译德,德译中),论文百余篇。

 

 

8

铁路与郑州城市化进程研究(19051954

8.webp.jpg 

作者: 刘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325

定价: 62.00

19世纪末期,以驿路、黄河、运河为中心的郑州区域传统交通体系由盛转衰,郑州的发展严重失衡,以至在区域城市体系中沦落至边缘位置。20世纪初期,平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修建,将郑州与省内外多个城市中心直接相连,郑州作为铁路交通网络节点上的城市,获得了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由此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型。本书是对近代郑州城市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作者利用大量日文调查资料和原始档案史料,以铁路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铁路枢纽的确立使得郑州出现了围绕交通中心服务的新的城市功能,并指出铁路在促进郑州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对郑州城市空间扩张和区域经济中心地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影响了郑州的经济地理格局。郑州的城市化过程就是在以铁路为主导的诸多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刘晖,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上海中华文化学院)副教授,先后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交通社会史、城市史及当代中国研究。著作有《中华民国专题史:城市化进程研究》(合著)、《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政治史——中国共产党的危机与再生》(合译著)等多部。在《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现代中国研究》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承担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8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

 

 

9

战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

 9.webp.jpg

作者: 高明士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年: 2019-2

页数: 158

定价: 68

《战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对战后日本的中国古代史研究进行介绍。内容分为三篇,首先讲述日本东洋史即中国史学界的成立与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当时学界主要争论的问题——时代区分问题。对诸位学者所持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第二篇则介绍了新旧中国史料的研究成果。包括云梦秦简、敦煌文书以及日本近出有关中国史的资料。第三篇为参考文献,收集了日本研究中国史的相关论文以及著作。

 

高明士,1940年生,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曾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汉城大学(首尔大学)国史学科研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法制史。著有《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等书。

 

 

10

历史的叙述方式

 640.webp.jpg

作者: 茅海建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19-4

定价: 54.00

本书为茅海建教授近年学术随笔、演讲等结集而成,大体分为四部分,包括与历史观察和思索结合的游记(西伯利亚铁路、张库大道、贝加尔湖、满洲里,越南),近代中外交流与关系的关键时刻与转变(马嘎尔尼使团、甲午战后中日博弈、乾隆时期的澳门角色),康有为思想晦暗不明之处,晚清思想革命以及辛亥革命的反思,史学研究反思与回忆故人、故事等。

 

茅海建 澳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2014)、《依然如旧的月色》(2014)。

 

 

11

独异性社会

14.webp.jpg 

作者: []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出版社: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现代的结构转型

原作名: Die Gesellschaft der Singularitäten: Zum Strukturwandel der Moderne

译者: 巩婕

出版年: 2019-5

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 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基于这一论断,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仔细研究了21世纪初以来,独异化进程在经济、劳动、数字技术、生活方式和政治各领域的表现。他意在提出一种现代性理论,借助这种理论,他揭示了这一进程如何与社会的文化产业化紧密交织,揭示了这一进程的矛盾式发展动态,也揭示了它的背面。独异性社会不单单承认胜利者;它还制造着各种不公、悖论和失败者。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

 

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1970年生,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在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有:《发明创造性——社会的美学化进程》(1995),《美学与社会——社会学及文化科学领域的基础篇章》(2018)。

 

 

12

西方的军事胁迫

12.webp.jpg 

作者: []罗布·德维克(Rob de Wijk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万进萍

出版年: 2019-2

页数: 292

定价: 60.0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动辄以胁迫外交、武力威慑、军事干预的方式介入其他国家和地区事务,但是绝大部分行动中军事优势并未转换为胜势,胁迫行动往往功亏一篑,甚至让西方强国深陷泥淖。本书以西方国家在阿富汗、伊拉克、科索沃和利比亚等地实施的军事行动为例,从政治、战略和战术层面对西方军事胁迫行动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了这些行动导致失败的教训,并就如何成功采取军事胁迫提出了建议。

 

罗布·德维克(Rob de Wijk),荷兰海牙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荷兰莱顿大学海牙校区国际关系与安全学教授。于1977年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开始职业生涯,后成为莱顿大学政治科学系讲授国际关系的讲师;曾任荷兰国防部国防概念司司长,对20世纪90年代初荷兰军队的改革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曾担任皇家荷兰军事学院国际关系领域的教授。

 

 

13

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

13.webp.jpg 

作者: []彼得·哈里森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The Bible, Protestantism, and the Rise of Natural Science

译者: 张卜天

出版年: 2019-3

页数: 420

定价: 72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或科学革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彼得·哈里森是目前研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顶尖学者,在这本书中,他考察了圣经在自然科学的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示了圣经的内容,尤其是它被诠释的方式,对公元3世纪到17世纪的自然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新教处理文本的方法有关,这种方法宣告了中世纪象征世界的结束,为科学地研究自然和用技术开发自然确立了条件。

 

彼得·哈里森,牛津大学前任Andreas Idreos科学与宗教教授,目前为昆士兰大学欧洲著述史中心研究教授和主任。他是2011年在爱丁堡大学举行的吉福德讲演的主讲人,也是牛津大学伊安·拉姆齐中心的高级研究会员。著有《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剑桥科学与宗教指南》。编有《与自然角力:从预兆到科学》等。

 

张卜天,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国内杰出的中青年翻译家,译有图书40余部,译文质量获得读者一致好评。

 

 

14

勃朗特姐妹

14.webp.jpg 

作者: [] 特里·伊格尔顿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权力的神话

原作名: Myths of PowerA Marxist Study of the Brontës

译者: 高晓玲

出版年: 2019-3

页数: 264

定价: 48.00

《权力的神话》是英国著名批评家伊格尔顿关于勃朗特姐妹的几部为人所熟知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谢莉》《教师》《维莱特》《艾格妮丝·格雷》的解读。伊格尔顿从小说文本和勃朗特姐妹所生活的历史背景与家庭环境出发,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和她们所处的社会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勃朗特姐妹生活在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也即从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主义,向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转型的时代。一方面,身为牧师的女儿,她们有机会接受体面的教育,却因为迫于生计不得不做家庭教师,寄人篱下;另一方面,当工业革命正在她们家的门口如火如荼地展开,大规模的劳工运动也就此复兴。这种时代的交替在她们身上留下明显的烙印,“对异见者既同情又恐惧,对当局既心存不满又满怀敬仰”,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她们作为中低阶层在转型时代所特有的一种摇摆立场。站在新时代的端口,在迈向城市化的英国社会里,人们正在学习新的感受方式,压抑、顺从和形塑自我;人们也有新的主体模式,既热情不断又挫折不断,既孤立无依又聪明自立,此般分裂式的处境在她们的小说中有充分而自由地展现。当然,勃朗特姐妹的个性迥异,这也造就了她们的小说内容的不同发展趋势。相比夏洛特·勃朗特的“适度妥协”,艾米丽·勃朗特的性格则更显“激烈决绝”,正如他们的主人公在《简·爱》和《呼啸山庄》中表现出来的一样。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生于1943年,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出版著作超过四十本,代表作有《权力的神话》(1975)《批评与意识形态》(1976)《文学理论:导论》(1983)《批评的功能》(1984)《美学意识形态》(1990)《理论之 后》(2003)《理性,信仰,革命》(2009)《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2011)《文学事件》(2012)《激进的牺牲》(2018)。凭借深厚广博的学识和独树一帜的批评,伊格尔顿不论在文学研究者还是爱好者那里,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15

The Board of Rites and the Making of Qing China

 15.webp.jpg

作者: Macabe Keliher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出版年: 2019-10-8

页数: 278

定价: USD 80.00

The Board of Rites and the Making of Qing China presents a major new approach in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Qing empire (1636–1912) in early modern China. Focusing on the symbolic practices that structured domination and legitimized authority, the book challenges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s of state-formation, and argues that in addition to war making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the disciplining of diverse political acto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order through symbolic acts were essential undertakings in the making of the Qing state. Beginning in 1631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key disciplinary organization, the Board of Rites, and culminating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first administrative code in 1690, Keliher shows that the Qing political environment was premised on sets of intertwined relationships constantly performed through acts such as the New Year’s Day ceremony, greeting rites, and sumptuary regulations, or what was referred to as li in Chinese. Drawing on Chinese- and Manchu-language archival sources, this book is the first to demonstrate how Qing state-makers drew on existing practices and made up new ones to reimagine political culture and construct a system of domination that lay the basis for empire.

 

Macabe Keliher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24-11-22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先生逝世,享年94岁 2024-11-20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2024-11-19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宋》出版 2024-11-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