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特别关注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钱塘人物
 
杭州历史上的清官——南宋临安知府张枃
来源: 方志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林正秋  日期:2019-06-25

张枃,字定叟,广汉(今属四川)人。他是南宋主张抗金的宰相张浚(1097—1164)之次子。官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位至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期间又两次兼任临安府(今杭州)的知府。《宋史》有传,对他的评述是:“枃天分高爽,吏材敏给,遇事不凝滞,多随宜变通,所至以治辨称。再渡以来,论尹京者,以枃为首。” 

张枃以父亲张浚之恩始授承议郎,初任广西经略司机宜文字及严州(治今建德)通判。《宋史》说:“方少年,已有能称。”当时上级转运司向朝廷推荐官员的名单中却没有张枃名字。宋孝宗看了有些不满意,“特令再荐”。不久,宋孝宗召见张枃,升他差知袁州(今江西萍乡、宜春等)。初到袁州,就遇到一位县尉“获盗”,上送州衙审判。张枃再审,知其枉,就放他走,时人“莫不怪之”。未久,果获真盗,人们佩服。后改知衢州。此时,他的哥哥张栻(1133—1180),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年仅四十八岁就早丧了。因其子女尚幼,张枃就向朝廷请假为哥哥治丧事,受到孝宗的称赞。事毕,朝廷任命张枃为浙西路“督理荒政”。却巧,浙西路所属苏州与湖州正缺太守,朝廷就任张枃兼摄(管)。两州正遇灾荒,粮食缺少、粮价暴涨、州民不安。而当地有位“执政(副宰相)姻党”,却屯积粮食,不肯救荒。张枃不怕权贵,责令他们立即放售,缓解粮荒,也受到了孝宗的称赞。《宋史》说:“帝奖其不畏强禦。”朝廷便升他为浙西路转运司判官。 

淳熙十一年(1184)五月,张枃升为转运司副使兼知临安府。这是他首次兼任都城临安府的知府,至淳熙十三年(1186)八月离任,改知徽宗潛邸所在的镇江府(今属江苏)。首任临安府知府,张枃虽仅在任二年多,他却为临安府做了多件好事。 

▲《咸淳临安志》中张枃第一次任临安知府的记载

一是在他到任时,临安府及所属余杭、富阳等县均遇到旱灾“民饥”的情况,他立即上奏朝廷、免除临安府及诸县因灾害中所“逋欠”的税额四万缗与稻米八百斛,减轻诸县民的负担,平稳地渡过了灾荒。

二是他采取了“抚良戢奸、恩惠并用”的策略稳定了京城的社会秩序。因为“都城治穰,姦盗聚慝”,成为京城治安的难题。他果断地把京城分为若干区域,采用“分地以警捕”的责任制。由于责任落实,姦盗之事日益减少,出现了“夜户不闭”的良好环境。又如京城有位名叫张师尹者,因有女儿是担任皇宫后宫供给使的女宦官,常常“恣横”市场,强买货物,造成临安商贸混乱不堪的局面,京城居民大为不满。张枃也采取了果断措施,“痛绳以法”,判令他家搬离京城迁到时江南东路的信州(今江西贵溪一带)居住,“其类帖服”。朝廷升他为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又赐他三品官服,作为奖酬。

三是重视京城的公共工程建设。据《万历杭州府志》载,他在京城公共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四件事。一是维修、加固钱塘江的堤岸,减少了潮患对京城的威胁。二是重修了唐代刺史李泌所开凿的六口大井,较好地解决了城区的饮水问题。三是修筑了城南江边的便门外的浙江闸、龙山的浑水闸、清水闸及保安门闸,这些水闸的修缮较好地解决了江水入河的沙泥淤积问题。江水经澄清后流入城内河道,成为清水,减轻沙泥对河水的污染和河道的淤塞。四是在钱塘门外王家桥新建临安府贡院,成为府属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潛、昌化、富阳、新城(即新登)与盐官(今海宁)九县贡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试场所。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四月,张枃以试户部侍郎兼吏部郎除兵部尚书再次兼知临安府,约至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改知长江流域重镇襄阳府(今湖北省襄樊市)。这次张枃兼任临安知府约有一年半。据南宋《咸淳临安志》卷48《秩官》形容:“风采信于他日。” 

▲《咸淳临安志》中张枃第二次任临安知府的记载

他在任上大力整治西湖环境。当时有一宫廷太监(内侍)名毛伯益,占据西湖中菱池地建造一座亭子,与皇帝外戚的舆仆(车夫),发生“以刀争斗”,外戚舆夫杀死内侍的仆人,因双方都有大后台,成为一件难以判案的狱案。双方都找到权贵关系,“宣谕求免罪”。但张枃不怕得罪权贵,坚决依刑法判罪。他说:“吾官可去,法不可屈!”这次判案,深受京城民众的称赞。当年八月,朝廷升他刑部尚书兼知临安府。

张枃卸任临安知府后,进焕章阁学士、知襄阳府。后又进徽猷阁学士、知建康府,但不久仍复知襄阳。宁宗即位后,归正人陈应祥、忠义人党琪等谋袭均州,枃平息叛乱后,仅斩其为首者二人,其余从者皆被释放,地方得到安宁。后枃升宝文阁学士、知平江府,未行,改知建康府。升龙图阁学士、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奉新县旧有营田,募民耕作,亩赋米斗五升,钱六十,而后税赋不断增加,民为所困,枃悉奏请免除,甚得民心。

资料


张枃的父兄

张枃之父为南宋抗金名将、名相、学者张浚。张浚(1097—1164),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被斥十多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帝完颜亮率大军征南宋,张浚再获起用。宋孝宗即位后,除枢密使。隆兴元年(1163),封魏国公,督师北伐,初战告捷,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后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隆兴二年(1164)病卒,葬宁乡,赠太保,后加赠太师。乾道五年(1169)谥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

张枃之兄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张栻。张栻(1133—1180),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孝宗淳熙七年(1180)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自视为一个农民”的校长、教师 2024-09-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