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根据世界遗产第3、4条标准,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时间,所有的欢呼与掌声都属于浙江良渚,世界焦点也再次汇聚到这座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充满人文气息的古城遗址。 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左右,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
书名:《良渚王国》 索书号:K878.32/000/2019 馆藏地点:地方文献阅览室(馆内阅览) 内容简介:本书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介绍良渚古城的考古成果,良渚古城核心区包括莫角山宫殿区、城墙、外郭,以及祭坛墓地、外围郊区和外围水利系统,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同时介绍了良渚文明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良渚王城的兴起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
书名:《良渚玉器》 索书号:K876.84/0001/2018 馆藏地点:地方文献阅览室(馆内阅览) 内容简介:本书将良渚玉器分为六大类,即葬具上的礼仪用玉,反映神权的琮和琮式玉器,反映王权的钺和权杖,反映财富观念的璧,礼仪服饰用玉和礼仪工具用玉,大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众多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较多的石制农具,如三角形石犁和V字形破土器等。这表明水稻栽培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在仙蠡墩、徐家湾、钱山漾、水田畈和吴县澄湖等遗址的良渚文化堆积中,都发现了稻谷和稻米的遗迹。良渚文化时期的农业已由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阶段,这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由此带动了当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更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这也使得良渚文化成为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书名:《良渚人的衣食》 索书号:K871.134/833.2/2013 馆藏地点:地方文献阅览室(馆内阅览)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稻之耕贮、鱼肉果蔬、米酒之酿、饮食之仪、衣之原料、纺织缝纫、衣冠鞋履、装饰之美等。
“五千年依稀如梦,仿佛只是昨天,山河依旧,白鹭如前……”正是良渚的先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辉煌的精神文明,才使得良渚文化犹如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在美丽的绿洲上熠熠生辉。穿越千年的文化必将在华夏文明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庆祝“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浙江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将于2019年7月9日至14日举办为期一周的《文献丈量良渚 文化穿越千年》专题图书展览。届时欢迎各位读者来地方文献阅览室赏析。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