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尚湖,俗称西湖。尚湖因位于虞山之南山下,素有“西湖”之称。因为传有商末隐士姜尚太公,曾在虞山西湖隐居垂钓,而得“尚湖”之名。尚湖与虞山相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之誉,为古城琴川平添了万种风情。从古至今,尚湖都是江南著名的风景胜地。历史上有元代黄公望、倪云林等,明代陈儒、沈周等许多文人、画家曾留下许多题咏尚湖的图画和诗文。
元代的画家黄公望,出生在古城琴川河边。九岁后随养父黄乐,生活在虞山西麓之小山下黄家巷。虞山西麓下的小山,是虞山之余脉,有四峰,南峰为蔡家山,中峰为朱家山,西峰是钱家山,北峰是顾家山等。南峰为小山的最高处,约十七丈余,距虞山尚湖不足二里。登小山之顶,可遥见尚湖之水如一面明镜,映峰成画。 尚湖风景,自古迷人。宋代时常熟县令孙应时,曾在他的一首咏尚湖的五言诗《早秋独出·出行邑西湖》中描写道:“双湖带山郭,三岁甫来过。猎猎葭芦老,飞飞鸿雁多。晨晖明野树,晚思渺烟波。怀我孤山下,归欤具一蓑。”
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常熟贡生陈儒(字,宗道,号方溪)在他所作的《虞山四景》诗中,有《西湖秋碧》和《殿桥春霁》分别吟咏尚湖道“平湖如镜丽秋空,窗眇银河一道通。闻说溪边有奇观,风云接地起蟠龙。”“参差古殿映朝暾,湖外烟光远见村。昨夜桥边春雨足,双鱼飞破落花痕。”
▲尚湖旧照 因此,在至元元年,己入道归来后的黄公望,严守道规戒律,拒住家中,他择于南峰的山麓石平台上,新筑了自己的山居茅舍(世称“黄山人所”),独居其中,专心修道、作画(平台下西侧有一古石洞,面西南,称“白额洞”,小山人世代称俗其为“老虎洞”,洞内可容十余人,冬暖夏凉)。 明代绘画理论家唐志契所著《绘事微言》卷上和卷下中分别载述黄公望道:“黄公望,字子久,常熟人,神肖关荆,染宗北苑,年齐大耋,洪武中尚在。”“……黄公望隐于虞山,落笔便是常熟山色,信高人笔底往往为山川所囿乎”。 站在小山南麓黄公望山居茅舍前平台上,向东隔溪看虞山,向南过桥望尚湖(西湖),俯瞰山下湖桥景色,眺望湖甸烟雨。如此美景,更使专情于山水画的黄公望,对虞山尚湖情有独钟。在黄公望入道归来,回到自己故里小山后,一有空闲便纵情于山水之间。
黄公望非常喜欢故乡山水峰峦,或面山豪饮,或归隐卧石,或细悟山水,或纵情丘壑,终日游观不尽。 明代《弘治常熟县志》载描尚湖道:
“尚湖在县治西南四里,长十五里,广九里,又名西湖。盖以昆承湖相对而言也。虞山横列如障,而湖延亘其下,水光山色,实相映带,朝霏夕荫,气象千变,为一邑之胜概。
张洪(约1361—1444年,字宗海,号止庵,翰林院修撰)有诗云:溺溺秋风起白波,维舟无奈客愁何。江湖满地人来少,芦苇连天雁去多。咫尺不遑安信宿,百年能得几径过。自怜旧日嬉游处,都被农家插晚禾。”
还有,在明代《嘉靖常熟县志》中,也有描述尚湖之道:
“……邑水溢而出,亦汇于湖,虞山临于湖上,其滨饶葭苇蒲荷,鱼鸟翔跃,民墟栉比,率业鱼稻,柳港映带,景最胜佳,又名西湖,以拟馀杭之西湖,或曰太公尚当钓于此故曰尚湖。”
因此常熟的尚湖,成了黄公望和来虞山探访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豪饮和作画的极佳去处。夏文彦在他编的《图绘宝鉴》中,有记述黄公望常常在虞山上或小山南麓独饮、观赏尚湖之景的详细描述:
“大痴归来后居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霁雾之气运,得之于心而形于笔,故所画千丘万壑,愈出愈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
▲虞山烟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