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德《富塘胡氏宗谱》记载:自北宋末年至明朝末年的近600年间,胡氏家族就有33人考中贡士以上功名,其中进士13人,仅宋崇宁二年(1103),富塘胡氏一个家族就有4人同登进士第,这在中国科举史上是不多见的,而胡国瑞便是这四人之一。他在朝为官时,深受祖宗良好家训引领,形成好的家风,又以自己的良好言行,引领下一代。胡国瑞不仅自己做人正直、为官清廉,还经常警告官衔比他高的外甥,不能贪婪。他年老还乡后,在家乡开办义学,其美德在古代严州府境内享有盛名。
胡国瑞(1080—1132),字嘉言,又字彦嘉,寿昌县七都(今大同镇富塘村)人,宋崇宁二年(1103)进士。宋大观三年(1110),敕命朝廷《九域图志》编修官,特授宣教郎;宋政和五年(1115),敕命特授承议郎;宋政和六年(1116),敕命特授依前承议郎,行秘书省校书郎;宋重和元年(1118),敕命特授依前朝奉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宋重和元年(1118),敕命特授朝散郎;宋宣和元年(1119),敕命特授依前朝奉大夫尚书司封郎中;宋宣和五年(1123),敕命特授依前尚书朝散大夫吏部郎中;宋宣和六年(1124),敕命特授朝议大夫尚书吏部郎中;宋靖康元年(1126),特授中大夫。 据载,宣和二年(1120)方腊起事,后朝廷命其为乡导,因剿方腊有功,迁吏部侍郎,为官清正。胡国瑞有一个外甥叫王黼,当时也在朝为官,且官位比胡国瑞高。作为姑父的胡国瑞深知王黼的为人,知道他是一个伪善而贪婪的两面派。虽然王黼身居高位,但胡国瑞从不肯以亲戚的关系去捞什么好处,反而常常为国家的事情和王黼争执,闹得不欢而散。王黼恨透了胡国瑞,欲置胡国瑞于死地而后快。幸好不久王黼垮台,胡国瑞才幸免于难。王黼倒台后,有人以胡国瑞是王黼的亲戚为由,要将他一起治罪。皇帝知道胡国瑞和王黼政见不合,不应治胡国瑞的罪,但还是将他贬为舒州(今安徽安庆市)知州。时遇洪涝及战乱,百姓生活艰辛,胡国瑞以疏流固堤、垦荒耕作以安民心,深得民众爱戴,不多久,胡国瑞因为年老多病而告老还乡。胡国瑞还乡后,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并且尽力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他在家乡开办义学,让孩子们免费来上学,并把自家的田地划出一部分来作为培养读书人的经费,名叫“赡土田”,后人称之“义畈”。 胡国瑞虽然远离庙堂,身居江湖,但仍然忧国忧民,他呈宋高宗的遗表,忠君爱民之情溢于纸上:疾痛而号,尚起爱心之念;死期将至,难忘报国之心。其情堪比诸葛亮的《出师表》。
原文 黎明早起,清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落日便息,关销门户,须加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要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为人存心忠厚,立品端方,居家勤俭,行谊贤良。器质而洁,瓦缸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天刚亮时就起床,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屋外都要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晚上睡觉前关锁门窗,一定要亲自检查。不论是一粒饭或一口粥,都要想到它得来很不容易,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纵然是半丝半缕的布匹,也要珍惜物力制造的艰难。凡事应该事先做好准备,不要等到下雨了,才想到要修补房子;口渴了才想到要挖井取水。为人要心存忠厚,人品端正,居家勤俭,品行、道义贤德良善。日常用的餐具,只要实用干净就好,即使是很普通的瓦罐、碗盘,也胜过价格昂贵如金似玉、却不实用的器皿;饮食要合乎自然简单,不能偏食,即便是自家菜园里种植的普通蔬菜,也胜过稀有珍贵的佳肴。不要建筑华丽的豪宅,不要图谋肥沃的土地。 一夫一妻,互敬互爱到老白头。祖宗虽远,祭祀忠诚。家境贫穷,子孙诗书不可不读。居身务其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以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一夫一妻,互敬互爱白头到老。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当饮水思源常念祖宗之德,逢年过节祭祖时,一定要心存诚敬;子孙即使再愚笨,也不能不教导他读经,更应该给他机会,让他接受圣贤的教诲。立身处世务必节俭朴素;教育子女要因材施教,使用适当的方法,更要合乎义理。不要贪图意外之财,饮酒要有节制不可过量。与肩挑货物的小贩交易,应当体恤他们靠体力谋生不易,不要斤斤计较,贪小便宜;看见生活穷苦的亲戚或邻居,必须温和地给予关怀和照顾。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男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兄弟叔侄等至亲,在财物的分配上,须让孤寡者多分一些,长幼有序内外责任要分别清楚,家规须严谨分明,执行要严格认真。听信不明理的妻子所说的话,因而造成父子、兄弟之间亲情失和,甚至分离,不是大丈夫应有的作为。过分重视钱财,却亏待父母,即是不孝,没有资格为人之子。嫁女儿选女婿要注重品德,不要贪图金钱物质的享受,索取丰厚的聘礼,娶媳妇应该寻求贤淑女子,不要计较嫁妆丰盛与否。 见富而生诌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 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家,就表现出巴结奉承的样子,是可耻的行为;遇到贫穷的人,就摆出轻视骄傲的样子,这种行为最是低贱。在乡(族)里要避免与人争斗甚至打官司,打官司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待人处事应避免多话,因为言多必失。不要倚仗势力欺凌孤儿寡妇。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借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己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得意之时不可以舍不得放下。人家有喜庆,应该诚心祝福,不可以嫉妒;人家遭遇不幸时,应当同情怜悯,不可幸灾乐祸。做善事希望人家看见,不是真善;做坏事怕人家知道,便是大恶。见到美色而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自己的妻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处境;把怨恨藏在内心,外表装作若无其事,却暗中害人,是最损阴德的事,灾祸将会连累到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餮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其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力争孝子贤孙,忠臣义士,烈女节妇,其操行卓异。毋以少凌长,以当欺贫,安分守己,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只要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平安顺利地过日子,虽然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该纳的税早日缴完,即使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读书志在学习圣贤,做官能把心思放在国家和百姓身上;男子力争做一个孝子贤孙,忠臣义士。女子要做操行杰出显著的烈女节妇。不要以少凌长,以富欺贫,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能够做到这样,差不多就可以接近圣贤的境界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