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年时客居历阳(今安徽和县含山一带),躬耕以养弟妹,当地乡人称其“敦睦”。十七岁时,出任豫州军府的官吏。孙谦是个孝子,后因父亲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孝吊丧。独立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亲自躬耕收获,维持全家人的消乡,与邻里之间,往来密切,和睦相处。这对他后来数十年间官历南朝宋、齐、梁三朝的仕宦生涯,关心民生,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起了重要作用。
他在南朝宋孝武帝(454—464在位),曾任过几任地方小官,如句容(今江苏句容县)县令;南朝宋明帝在位时(465—472)称赞他“清慎强记”有冶干才能,升他明威将军、兼任巴东(今属湖北)与建平(四川巫山)太守。这里正是长江三峡地区,是蛮族聚居之地。蛮族依山傍谷,分成许多部落,大者数万家、小者上千户。过去朝廷都派强臣、驻扎军队,常常围剿他们,不仅向他们征服捐税而“徭役过重,蛮不甚命”,常常引起蛮族的武装反抗,刺杀朝廷官员。治理蛮族聚居之地,成为朝廷的难点。因此,朝廷往往派大军,进行高压统治。被派往的官员也提心吊胆自身的安全。故任命为二郡太守,给他一千武士跟随上任。而孙谦却上书说:“蛮族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而固辞不受,轻松上任。孙谦至郡,以改前任旧风,“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威信大著。”在任三年,始终如一,不兴功,不扰民,郡内秩序井然。
齐高帝升他为宁朔将军,钱唐县令。《梁书》卷47《良吏》称赞他“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孙)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丝绸制品)以送之,(孙)谦却不受。每去官(离任),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他升任江夏太守,由于朝政腐败,有人弹劾他在调职时未办好交接手续,被送入狱中数年。出狱后担任了没有实权的中散大夫。齐大臣萧鸾于延兴元年(494)废除齐海陵王自立为帝,称齐明帝。齐明帝在废海陵王之前,千方百计拉拢名臣孙谦作心腹,给他担任闲职卫尉。
南朝梁武帝代齐,孙谦于天监六年(507)升任辅国将军、零陵(今湖南零陵县)太守,当时年已八十,仍勤勉为政,削繁就简。“(孙)谦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制,收入常多于邻境。”天监九年(510),以年老,被调回朝廷,任光禄大夫,位为列卿,是很高的荣誉。梁武帝称赞他勤政为民,为政清廉的品行。《梁书》卷47《良吏》载:“高祖(即梁武帝)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天监十四年(515),高祖诏曰:光禄大夫孙谦,清慎(清廉勤慎)有闻,白首不怠,高年旧齿,宜加优秩,可给亲信二十人,并给扶。”
总之,孙谦为官一生,官历南朝宋、齐、梁三朝。《梁书》本传总结评价说:“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遽除屏风,冬则常被莞席,夏日无帐,而夜卧未尝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毎朝会,輙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过人甚远。” 此外,还补充一件照顾流浪者的善事:“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孙)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刘)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
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卒于官,时年九十二。”临终遗命诸子将其免冠下葬,以存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