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文史动态
 
书单  2019年历史学新书(34)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9-19


1

不丧斯文

 1.webp.jpg

作者: 李若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周秦之变德性政治论微

出版年: 2019-9

页数: 290

定价: 78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周秦之变背景下的德性政治。德性政治即道德与政制(道德与权力)合一的制度。本书从哲学角度,深入研究汉代儒学与制度的相关性。作者论证周礼体制的特色是政治制度与道德修养合二为一,即位德合一。周秦之变的核心即由礼变为法。汉将儒学德性转化为制度,以秦制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王朝政制对接。华夏三千年变局在于“德”“位”之分合。作者进而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性质的发展方向是打破权力主导,以文化建构人的关系,回归人的真实存在。

 

李若晖,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领域(研究专长):先秦两汉哲学、历史、文献。代表性著作:《郭店竹书老子论考》、《语言文献论衡》、《思想与文献》。

 

 

2

秦汉魏晋南北朝人口性比例研究

2.webp.jpg 

作者: 高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8-1

页数: 420

定价: 108

全书由十篇专题论文和一篇概述性“前言”组成,采用了系列论文的形式,以时间为序,把汉魏时期的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与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问题、战争徭役、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婚姻习俗、传统文化等等历史文化因素联系起来进行了综合的考察,拓宽了人口性比例问题的研究思路;同时,作者把中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研究,与历史地理环境的研究结合起来,从历史地理环境下的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出发,考察了育龄女性人口锐减的原因,增强了该研究的科学性,也开辟了历史人口问题的研究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土壤研究、疾病史研究等方面相结合的新的研究方向;在研究资料的运用方面,作者特别注重对简帛文献、人骨资料等与传世文献记载的结合,并善于引用现代医学的成果来映证之,这是十分可贵的优点。以上这些,保障了该研究的前沿性、独创性和科学性,使之在同类问题的研究中走在了学术的前沿。

 

高凯,男,汉族,1965年生,湖南省益阳人,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兼任河南省九三学社人口、资源与环境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天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理事、中国灾害史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简牍学、中国人口史、历史地理学和中国生态社会史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3

眼随心动

 3.webp.jpg

作者: 赵世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历史研究的大处与小处

出版年: 2019-9

页数: 320

定价: 59.00

本书是赵世瑜多年历史研究生涯的提炼、概括,多篇文章既是一个学者的成长历程,也是方法论的具体实践。如何能够跳脱理论,从宏观对整个学科进行观察,勾勒出相互之间的联系,本书是一个范例。  眼随心动,始终离不开手足并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作者的基调及风格。

 

赵世瑜,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教育部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及民俗学史。主要著述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多种。

 

 

4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4.webp.jpg

作者: 叶成勇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 2019-7

定价: 150

作者以区域社会考古学为研究导向,基于考古资料,通过典型文化事项和族群源流的个案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化对南夷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把考古资料引向社会结构和文明化进程层面进行分析,论证并阐释了战国秦汉时期边疆南夷区域早期文明化国家化进程。这既有利于深化对西南民族历史的认识,又提供了一个区域性多元文化互动与社会整合的分析框架。

 

叶成勇,男,仡佬族,197710月生,贵州思南人,历史学博士(考古学专业),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5

香茗雅器

 5.webp.jpg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出版社

副标题: 明代茶具与明代社会

作者:蔡定益

出版年: 2019-9

定价: 158

明代最典型的茶具有炉、盏、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茶具,这些茶具在明代的茶书、诗歌、茶画以及小说戏曲中均有大量的记载和描绘。明代茶具与宫廷、文人以及世俗社会皆发生密切关系,是宫廷生活、文人生活以及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茶具主要由设于景德镇的御器厂生产供应,文人深刻影响了明代茶具的设计。儒、释、道三教均对明代茶具的纹饰、器型和款识产生很大影响。明代文人往往赋予茶具以人格、礼仪、入世以及崇玉等儒家思想观念。明代僧人普遍喜持茶具饮茶,茶具在茶禅一味的思想中扮演重要角色。明代茶具与道教(道家)的道法自然、隐逸避世和长生神仙等思想皆有密切关系。

 

蔡定益,男,江西安福人,历史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2005年南昌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2016年安徽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目前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省级各类项目五项、市级项目两项、校级项目六项,已在《安徽史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香茗流芳:明代茶书研究》。

 

 

6

清代汉学家族研究

 6.webp.jpg

作者: 罗检秋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9-9-6

页数: 530

定价: 99.00

目前清代学术家族的研究偏重于江南文学群体,而对清代学术主流——汉学的研究仍囿于吴、皖分派思路,涉及汉学家族的论著非常薄弱。全稿以二十多个汉学家族为基本素材,围绕清代汉学的家学传衍、家法内涵、学术方法、汉宋关系和学术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考辨。作者不仅阅览了清代学者的大量经史论著、文集和传记资料,而且搜集、使用了以往研究者忽略的汉学家书札和族谱资料。比如后者,作者曾在北京、上海、湖南、江苏、安徽、福建等地收集汉学家的族谱资料二十多部。基于翔实的史料,书稿就清代汉学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论述详尽,文字简炼。

 

罗检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至民国的思想文化史、社会文化史。主要学术成果有《文化新潮中的人伦礼俗(189519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3年版;《中国文化发展史(晚清卷)》(第一作者),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三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

 

 

7

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

 7.webp.jpg

作者: 贾国静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9-8

定价: 98

本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选题视角新颖,在梳理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从荒政与河政两个层面探讨其与晚清政局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借此探究单次灾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的把握较为准确,并得出了一些合理的结论。比如:申报人认为铜瓦厢决口改道具有双重属性,其既为近代重大灾害事件,又是清初以降备受重视的河务问题,在清代黄河史上具有时间坐标意义。

 

贾国静  1977年生,山东茌平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近年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灾荒史、清代黄河史研究,在《历史研究》《史学月刊》《清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多项。

 

 

8

清朝回疆伯克制度研究

 8.webp.jpg

作者: 陳殷宜

出版社: 文史哲

出版年: 2019-5

本書意圖打破伯克是造成官與民的隔閱及貪索者的論點,期待伯克的價值與貢獻,得以被正視。全書藉清朝檔案為基石,由乾隆朝至光緒朝為縱向,以伯克之人為本,從伯克制度形成、設置、變化、管理結構、補放、俸給、職掌、執行職務、年班、回疆弊端,作為橫向的探索。本書著墨較深有四:一伯克補放,詳述制度更迭、升遷、任期、革休、撫卹等;二伯克年班,述及班次、沿途照料、時間及路線、車馬及行李、傷病故處理、萬壽聖節的朝觐;三伯克職務,以執行 諭令、大臣交辦事務、周邊各國往來及保衛疆土等面向,突破伯克職掌原有的認知局限;四回疆弊端,由兩個制度探討大臣的貪婪與伯克的難處。

 

 

9

返归未来

 9.webp.jpg

作者: 戴锦华 / 王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出版年: 2019-8

页数: 303

定价: 39.00

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和王炎围绕电影议题所做的七次深度对谈。通过鲜活犀利的思想碰撞与文字交锋,他们将个体记忆与银幕现实置于20世纪这一动荡多变的历史长流中,向读者揭示出作为一种特殊叙述语言的电影在“书写历史”与“呈现记忆”的过程中带来的谜题、反思、挑战以及寄望。我们将看到,对历史的叙述也是对未来的勾勒,是打开未来想象的钥匙;最终,电影同我们一起不断返归未来。

 

戴锦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任教11 年,1993 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开设《影片精读》《中国电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曾在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著十余部,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代表作有《浮出历史地表》《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涉渡之舟》《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海外经历,往来于中美学界从事教学与研究。著有《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欧洲成长教育小说叙事的时间性研究》《奥斯威辛之后——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像生产》《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穿越时间的纵深——从耶路撒冷到纽约》。发表文章百余篇。

 

 

10

西沟

10.webp.jpg 

作者: 常利兵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一个晋东南典型乡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1943-1983

出版年: 2019-8

页数: 370

定价: 72

本书从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的分析路径研究了集体化时期一个晋东南典型乡村的成长史。自抗战年代就已出名的西沟,先后产生了李顺达和申纪兰两位全国劳动模范,从此西沟人家的命运开始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历史完全关联在一起。那么,西沟村是如何由原初的不毛之地一步步地成长为家喻户晓的红色样板村的?一条穷山沟是如何生产出其普遍意义的,也即“红旗”是如何在西沟村上空飘起来的,并持续至今?“红旗飘飘”背后的实践逻辑和运作机制是什么?它在贡献于国家的同时又是如何实现自我前途的?国家意义上的西沟村与当地村民生活中的西沟村有着怎样的关系和表现?等等。作者在书中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详实的富有见地的研究,也为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历史经验文本。

 

常利兵,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农村社会史,尤为注重对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卫生医疗和农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在《开放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读书》、《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11

欧洲思想的危机

11.webp.jpg 

作者: []保罗·阿扎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1680-1715

译者: 方颂华

出版年: 2019-7

页数: 497

定价: 90

保罗·阿扎尔在本书中描述了17世纪和18世纪之间的一段历史,以及其间发生的引人入胜的思想变迁。这是一个从神法时代到自然法时代的转折,“曾几何时,大部分法国人的思想还是以博絮埃为参照的;但转瞬间,法国人就全效仿起了伏尔泰:这分明是一场革命”。  通过研究16801715年间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伟大思想流派,作者用一幅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画卷,向我们展现了旧制度下各种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矛盾冲突又无比激烈的思想理念的群像,由此,也让我们领略到一出一直延续到今日且尚未落幕的伟大剧作。

 

保罗·阿扎尔(Paul Hazard1878-1944),法国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1925年起任法兰西公学院比较文学教授,1940年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代表作《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其他重要作品有《18世纪的欧洲思想,从孟德斯鸠到莱辛》等。

 

 

12

托马斯·克伦威尔

 12.webp.jpg

作者: []特蕾西·博尔曼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亨利八世最忠诚的仆人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作名: Thomas Cromwell: The untold story of Henry VIIIs most faithful servant

译者: 郭玉红

出版年: 2019-9

页数: 512

定价: 88.00

托马斯•克伦威尔作为一位不择手段的阴谋家,不惜一切代价攫取权力而一直以来广受唾骂。作为英王亨利八世的左膀右臂,他是英国宗教改革的设计师;他确保了亨利与其第一个王后凯萨琳的离婚并策划了亨利第二任妻子安娜•波莲的倒台;他本人也被指控试图篡夺王位而差点送命。但在这本引人入胜的新的传记中,著名英国历史学家特蕾西•博尔曼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这位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一个充满爱心的丈夫和父亲,一个极度忠诚的仆人和朋友,以及一个在中世纪的英国转型为现代国家扮演着关键角色的改革者。

 

特蕾西•博尔曼(Tracy Borman),赫尔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英国历史皇家宫殿的联席馆长、遗产教育信托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著有《玛蒂尔达:征服者的妻子,英格兰的首位王后》(Matilda, Wife of the Conqueror, First Queen of England)、《女巫:一个关于巫术、丑闻和诱惑的传说》(WitchesA Tale of Sorcery, Scandal and Seduction)等书,还有备受称赞的《伊丽莎白身边的女人们:朋友、对手和塑造了童贞女王的敌人》(Elizabeth's Women: Friends, Rivals, and Foes Who Shaped the Virgin Queen)。

 

 

13

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

 13.webp.jpg

作者: []戴伦•麦加维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原作名: Poverty Safari: Understanding the Anger of Britain's Underclass

译者: 曹聿非

出版年: 2019-9

页数: 336

定价: 52

在《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一书中,戴伦从个人经历出发,邀请读者一同走入英国下层阶级民众的生活,直击他们的困境与心声。他不仅跨越了政治上的左、右翼之争,呈现出“贫困”的真相,更用理智、自省、真诚的态度指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为改变现状做出努力。本书是对当代英国的一次全面探究,荣获2018年奥威尔奖。

 

戴伦•麦加维(Darren McGarvey),别名“洛基”(Loki),成长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南部的波洛克地区,身兼作家、艺人、专栏作者多重角色,2015年成为苏格兰警署暴力防范部门的首位常驻说唱歌手。戴伦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BC)苏格兰频道的八个节目中登场,探讨反社会行为和贫困问题的根本成因。其首部著作《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出版于2017年,迅速成为《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并荣获2018年“奥威尔奖” Orwell Prize),该奖项是英国最重要的政治写作奖。

 

 

14

凱爾特最初的歐洲

 14.webp.jpg

作者: []原聖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被羅馬與基督教覆蓋的文化水脈

原作名: ケルトの水脈

译者: 鄭天恩

出版年: 2019-6-12

页数: 432

定价: NTD 550

長久以來因為基督教文明覆蓋,而被邊陲化的「凱爾特」,成為「異教」般的存在。然而,凱爾特文化並未因此被消滅,而是以地方民俗、傳說的形式保存下來。透過近代民俗學的成立,有關凱爾特的文化要素被重新挖掘、蒐集。另一方面,隨著民族國家的出現,凱爾特人也被法國視為是「我們的高盧祖先」而被正式納入正史之中。  到了二十世紀初,愛爾蘭以凱爾特當作建構自身民族起源的基礎之後,凱爾特一直以來被壓抑的文化水脈在二十世紀噴發出來,透過語言學、考古學、歷史學、文學的建構,「凱爾特學」於焉成立。跨越世紀之交,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成為歐洲共同的珍貴文化資產。  然而,此時充滿活力、具有豐富內涵的「凱爾特」,已經距離「真實」的面貌相距甚遠,成為結合歷史與虛構、事實與想像的學科。本書透過語言學、考古學、歷史學,試圖客觀地掌握凱爾特穿越漫長時光留給後世,清晰卻又模糊的文化遺產。

 

聖, 女子美術大學藝術學部教授,專長近代語言社會史、文化人類學、比較民俗學。精通布列塔尼方言。著有《周緣性文化之變貌》(三元社,一九九○)、《〈民族起源〉的精神史──布列塔尼與法蘭西近代》(岩波書店,二○○三);編著《凱爾特諸語文化的復興》(三元社,二○一二)、與平田雅博共編《帝國國民語言:來自邊境的視點》(三元社,二○一七)等等。

 

 

15

Chinese Esoteric Buddhism

15.webp.jpg 

作者: Geoffrey C. Goble / Jimmy Yu / Daniel Stevenson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Amoghavajra, the Ruling Elite, and the Emergence of a Tradition

出版年: 2019-11-5

页数: 312

定价: GBP 54.00

In this groundbreaki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Maram Epstein identifies filial piety as the dominant expression of love in Qing dynasty texts. At a time when Manchu regulations made chastity the primary metaphor for obedience and social duty, filial discourse increasingly embraced the dramatic and passionate excesses associated with late-Ming chastity narratives.  Qing texts, especially those from the Jiangnan region, celebrate modes of filial piety that conflict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patriarchal family and the state. Analyzing filial narratives from a wide range of primary texts, including local gazetteers, autobiographical and biographical nianpu records, and fiction, Epstein shows the diversity of acts constituting exemplary filial piety. This context, Orthodox Passions argues, enables a radical rereading of the great novel of manner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ca. 1760), whose absence of filial affections and themes make it an outlier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sentimental landscape. By decentering romantic feeling as the dominant expression of love during the High Qing, Orthodox Passions calls for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affective landscape of late imperial China.

 

Geoffrey C. Goble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religious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轶事》,聊聊湘湖明朝那些事儿 2024-12-16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城市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 2024-12-12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出版 2024-12-10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图录》出版 2024-12-10
书讯|“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出版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