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 毛奇龄(1623 -1716),又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号秋睛、一日初睛,以郡望人称西河先生。萧山人。明亡后,他哭于学官三日,于县城之南山上筑土室,读书其中。 顺治三年,他参加抗清义军,后又因避仇,流寓江淮间达30余年,遍历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康熙十八年,以原监生荐举博学鸿词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馆纂修官。二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不久,因病请假归里,后不复出,潜心研治经学。 毛奇龄初曾著《毛诗续传》三十八卷,后在流寓江淮间,失其稿,于是就所记忆著《国风省篇》1卷、《诗札》1卷、《毛诗写官记》4卷,又在江西参议道施闰章所,与湖广杨洪才说诗,作《白鹭洲主客说诗》。明嘉靖中叶,浙江鄞县人丰坊伪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等,毛奇龄作《诗传诗说驳议》,“引证诸说,多所纠正”。在《明史》馆任纂修官时,进呈所著《古今通韵》,诏付史馆。返乡后,著《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易韵》《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其言《易》,发明荀虞干侯诸家,旁及卦变卦综之法。”又就《春秋》经文起义,著《春秋毛氏传》《春秋简书刊误》《春秋属辞比事记》,条例明晰,考据精赅。对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也都有考证。他工诗文掖书面、精酒音的、音律,著有《竞山乐录》《圣谕乐本解说》《皇言定声录》等,他“著述之高,甲于近代”后人编有《西河全集》,共百二十一 种,四百九十三卷,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四部。《四库全书》收录他所著书多至四十余部。 毛奇龄治经学,讲求“通经致用”,多从重事功的观点出发,批评宋学的“尚浮词”“薄事功”,认为是与“经义全然乖反”,不符儒学宗旨。他强调“重事功,尚用世,以民物为怀,以家国天下为已任。圣学在此,圣道亦在此”。他批评宋儒是“空讲理学,有知无行",主张“知是理必行是理,知是事必行是事”,指出有知无行只是“空理”,有知有行才是“实功”。他指斥宋儒把理欲对立是背离儒学的“异端”,反对“以空言说经"和“以已意说经",提倡注经“必藉实据”。他的《四书改错》一书,猛烈地批评朱熹《四书集注》的错误,把该书的错误归纳为三十二类,认为是书“无一不错”。 梁启超称毛奇龄为“反宋学的健将”。 毛奇龄负气好胜,好为辩驳,“大抵他人所已言,必力反之以求胜”。《古文尚书》自宋吴棫后多疑其伪,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毛奇龄乃力辨为真,作《古文尚书冤词》,又删旧作《尚书广听录》为五卷,以求胜于阎若璩。他不加分析地力反阎若璩之说,是不足取的。毛奇龄处于清代汉学发轫之初,其学说必然有很多粗陋和错误之处,但他的学术贡献,也是有目共睹,《清代七百名人传》说:“自后儒者多研究汉学,不敢以空言说经,实自奇龄始。”就是最好的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