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钱塘人物
 
这位杭州人倡议创建了中国近代以来私立图书馆的典范——上海合众图书馆
来源:文汇学人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11-27

合众图书馆对于进步书刊,包括共产党早期文献及革命史料,亦有蒐集。这些都是他处不经见之珍贵革命文献,其品种与数量,在国内外首屈一指。顾廷龙先生搜集、保存革命文献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如抗战胜利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有一次,顾先生从贵州大学图书馆搜集了一批革命文献,将其秘藏在合众图书馆的书架顶端与天花板接合之处,以免被人发现,直到解放后才取出。解放初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曾派员到上海征集有关革命史料,他们在许多地方空手而归,却在“合众”觅得一大批珍贵资料,视为至宝。惊奇之余,他们不住夸顾先生“真有远见”。


今年是著名图书馆事业家顾廷龙先生应邀主持创办合众图书馆80周年。在抗日烽火中为抢救历史文献创设的合众图书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成为重点为专家服务的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在上海“孤岛”时期诞生的合众图书馆和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在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藏书保存国粹,亦保存革命文献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所到之处,中国文化事业遭空前破坏,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亦损失巨大。据战时全民通讯社调查,卢沟桥事变后,公共图书为日本侵略者掠运,北平约20万册,上海约40万册,天津、济南、杭州等处约10万余册。“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上海市中心区图书馆毁于日本侵略者炸弹之下,南市文庙市立图书馆、鸿英图书馆等图书馆,亦散佚甚多。私家藏书,如江浙藏家上元宗氏咫园、虞山丁氏淑照堂、吴兴刘氏嘉业堂、平湖葛氏传朴堂、扬州王氏信芳阁、杭州王氏九峰旧庐、上海松江姚石子收藏等,先后遭劫。据国民政府教育部1938年底统计,中国抗战以来图书损失至少在1000万册以上。
      
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沦丧,上海的一些文化志士,悄悄展开了一场保护图书文献的事业。郑振铎、徐森玉、张寿镛等人组织的“文献保存同志会”,利用“庚款”的基金,为在重庆的中央图书馆抢购了大量善本。而叶景葵等先生也在策划着全新的名山宏业。
      
叶景葵(1874—1949),浙江杭州人,光绪二十九年应会试中第七名进士,时29岁。为赵尔巽所赏识,随官于山西、湖南、盛京、湖北等地,辛亥二月调部署造币厂监督,实授大清银行正监督。后任浙江兴业银行上海总行董事长、中兴煤矿公司董事长等职。


640.webp (1).jpg

叶景葵

      
1939年的春天,日本侵略之势愈炽,上海四郊已经沦陷,叶景葵目睹珍贵文献被日、美等国多方搜罗以去,很觉痛心,因此发愿创办私立图书馆,但自知非一人之力所能举办,特商请张元济、陈陶遗两先生一同发起,取众擎易举之义,命名“合众图书馆”。
      
叶先生深知做任何事业,最重要的是得人,办图书馆,首先是主持创办人员的选定。叶先生的目光聚焦时在北京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顾廷龙先生。
      
叶景葵先生邀顾先生前来主持创办私立的合众图书馆不是偶然的。
      
顾廷龙(1904—1998),江苏苏州人。顾先生正式进入图书馆工作,是在1932年6月后,那时,顾先生在燕京大学研究院修业期满,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暑假期间,一日,顾颉刚告先生,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部的房兆楹、杜联喆夫妇去美国,馆长洪业拟邀请顾廷龙担任燕大馆采购古书的工作。顾先生非常高兴,因为他“可以多看书了”。1933年7月,顾先生被任命为燕大馆中文采访主任,并兼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驻北平采访处主任,前后做了6年的图书采购工作。
      
顾先生在燕京大学图书馆期间,完成了《章氏四当斋藏书目》等专集的编撰工作。顾先生编撰《章氏四当斋藏书目》,采取前人藏书志编例,凡章氏题跋、友人识语及章氏移录前人题记不经见者全部备录,以资读者参考。此外,凡校证之本有章氏假自前人者,还在各题识之后加以按语,就见闻所及,记其姓氏、爵里、行谊之概略,以详渊源。这在当时可作析疑之助,在后来可充文献之徵。顾先生编《章氏四当斋藏书目》特别引起叶景葵先生的注意,叶在收到书目后,即致先生信,云:“体例极善,是以表章式老劬学之里面,吾兄可谓能不负所托矣。”
      
1939年3月15日,叶先生正式向顾先生发出邀请,函邀顾为合众图书馆总干事:“上海方面如有图书馆组织(私人事业,性质在公益方面),需要编纂校勘人才,吾兄愿意图南否?每月须有若干金方可敷用?移家需费用若干?幸斟酌示我。”
      
同年4月3日,叶先生又向顾详告创设合众图书馆之计划。云:“弟因鉴于古籍沦亡,国内公立图书馆基本薄弱,政潮暗淡,将来必致有图书而无馆,私人更无论矣。是以发愿建一合众图书馆,弟自捐财产十万(已足),加募十万(已足)。(此二十万为常年费,动息不动本。)又得租界中心地二亩,惟尚无建筑基金,拟先租屋一所,作筹备处。弟之书籍即捐入馆中。蒋抑卮君书籍亦捐入之。发起人现只张菊生与弟二人,所以不多招徕,因恐名声太大,求事者纷纷,无以应之也。惟弟与菊生均垂暮之年,欲得一青年而有志节,对于此事有兴趣者,任以永久之责。故弟属意于兄,菊生亦极赞许。今得来示,有意南还,可谓天假之缘。”
      
当时合众图书馆的发起人除叶景葵外,还有张元济(商务印书馆董事长,解放后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文史馆馆长)、陈陶遗(同盟会会员,北洋时代江苏省省长,戊通公司经理),他们都是身受民族压迫,并激发了爱护祖国文化的热情,而走到了一起。在初期的筹备阶段,都是三人在见面时商量并决定事情。
      
1939年5月4日,叶先生正式租定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614号房屋为合众图书馆筹备处。即日并致顾先生电报,告以“屋已租定”。标志合众图书馆已正式筹建。
      
张元济先生也于1939年5月25日致顾先生书云:“此间开创伊始,倘乏导师,便难措于。务望婉商当局,速谋替人。一俟交待停妥,即请移驾南来,俾弟等早聆教益。”
      
顾廷龙先生为叶、张老诚意所感,决计南下。
      
顾先生于7月13日离开北平,至塘沽登“盛京号”前来上海,7月17日抵达上海太古码头。
      
 7月18日,顾先生抵沪的第二天,也顾不上舟车劳顿,即草拟了《创办合众图书馆意见书》,请叶、张两先生审阅。
      
意见书大略如下:抗战以来全国图书馆,或呈停顿,或已分散,或罹劫灰,私家藏书亦多流亡。而日、美等国乘其时会,力事搜罗,致数千年固有之文化,坐视其流散,岂不大可惜哉!本馆创办于此时,即应负起保存固有文化之责任。为保存固有文化而办之图书馆,当以专门为范围,集中力量,成效易著。且叶揆初先生首捐之书及蒋抑卮先生拟捐之书,多属于人文科学,故可即以此基础,而建设一专门国学之图书馆。观于目前国内情形,在上海区域之中,普通者有东方图书馆,专于近代史料者有鸿英图书馆,专于自然科学者有明复图书馆,专于经济问题者有海关图书馆,至于中学程度所需要参考者有市立图书馆。他地亦各有普通图书馆在焉,本馆自当别树一帜。
      
意见书又指出:合众图书馆创办的目的,是在搜集各时代各地方的文献材料,供研究中国及东方历史者的参考,因为历史的范围广大和它发生关系的学科很多,所以形式不限于图书,凡期刊、报纸、书画、书札、拓片、古器、服物、照相、照相底片及书板、纸型等,亦均收存,务使与考史有关的东西,不致遭无人问津而毁弃。我馆在收购上,所拟标准是工具书、丛书、地方总集、批校稿本及其他可供历史参考的文献资料。对于进步书刊及革命史料、日人所著关于各地社会调查报告以及有关少数民族资料,亦颇蒐集。
      
同时,另就图书采购、分类编目、读者对象、编印稿本等事宜表达了意见。
      
顾先生怀着崇高的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拟就的《创办合众图书馆意见书》,分析了抗战初期中国图书馆事业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浩劫的状况,根据当时上海各类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创办合众图书馆的宗旨应负起  “保存固有文化之责任”,论述了合众图书馆的性质当以“专门为范围”,不能办成各种图书兼收并蓄的普通图书馆,必须别树一帜,建成以专门收藏历史文献为主的国学图书馆。《创办合众图书馆意见书》,既具远见卓识,又接上海地气,重点突出,切实可行,得到了叶、张等发起人的赞同与支持。
      
1939年5月合众图书馆开始筹建时,以上海辣斐德路614号房屋为临时馆址。1941年1月开始,合众馆自建馆屋,9月1日新馆竣工,地址在长乐路746号(富民路口)。计3层18间,建筑面积计1600平方米。建好后5月,即开始迁移。为了不受敌伪的干扰,“合众”没有开过正门,读者都是从富民路上的后门进出。长乐路、富民路口的馆舍一直延续到今天。
      
合众图书馆正式开馆后,作为“合众”的总干事,顾先生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藏书建设上。“合众”藏书的来源,在于叶先生的倡议,旨在保存国粹,联合气谊相投之友,各出所藏,以期集腋。1939年7月23日叶先生即将自藏精本第一批先行送来,计书架28只、图书84箱。叶氏当时所藏有2800余部,30000余册,有唐写本两种,宋元本9种,稿本、抄本、校本600余种,明刻善本400余种。其中最为重要者为惠栋手稿本  《周易本义辨证》、钱大昕手稿本《演易》、张惠言父子手稿《谐声谱》、钱仪吉稿本《南朝会要》,尤以顾祖禹稿本《读史方舆纪要》百十余册、彭兆荪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底本为最珍贵。
      
张元济于1941年春,以历年收藏的嘉兴一府前哲遗著476部1822册,海盐先哲遗徵355部1115册,张氏先世著述及刊印评校之书104部856册及石墨图卷各一,赠予“合众”。
      
蒋抑卮为浙江兴业银行董事,1941年赠书32800余册。
      
后来叶恭绰捐赠山水、书院、庙宇等志书一批。李宣龚、陈叔通诸先生均将大批藏书送来。
      
日本投降后,顾颉刚、潘景郑两先生藏书也陆续送来,数量也不少。1947至1949年中,吴兴章氏任缺斋、泾县胡氏朴学斋也大批送来。鄞县张氏、无锡裘氏、慈溪冯氏均以先人校读之本相送,其他各家捐赠书日多。
      
当时大批图书涌到,顾先生等人只求来的书赶快上架,做出草片,书到就能查取。
      
建馆之初,既得各家之捐赠,然各家多为有专门之藏,所以顾先生从两个方面来补充。一方面在原有各专门基础上补充,另一方面,把各家所缺乏而必须参考的尽力采购。凡属工具书类型的,如索引、辞典之类,便于参考的,极力购置。
      
经过数年的努力,合众图书馆至1946年时,其馆藏已达14万册,包括丛书1800余种,地方志2000余种,诗文别集4000余种,还有各种稀见的文献资料。上海地区地方文献较为丰富,其他各方面的图书也相当充实,对研究古代史和中世纪史的资料基本上可以适应。
      
尤其可贵的是,合众图书馆对于进步书刊,包括共产党早期文献及革命史料,亦有蒐集。如1920年8月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封面误题作《共党产宣言》)、1921年版《列宁全书》第一种《劳农会之建设》、1924年工人之路社编的《十月革命七周年纪念》、1926年版《中国农民运动近况》、刘少奇1926年的《工会基本组织及工会经济问题》、1927年版刘少奇著《工会经济问题》《工会基本组织》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以《指南针》伪装的《国际七月决议及最近来信》,1934年上海中国书店印的《第二次全苏大会文献》。抗日战争时期,1943至1945年苏中三分区江潮报社编的  《江潮报》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解放前中国译本有80余种。毛泽东单行著作如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有解放前各地区历年出版的100余种,等等。顾先生指出:这些都是他处不经见之珍贵革命文献,其品种与数量,在国内外首屈一指。
      
顾先生搜集、保存革命文献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如抗战胜利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有一次,顾先生打听到贵州大学图书馆有一批革命文献,原属汉奸陈群的旧物,他们正为如何处置这批书刊发愁。顾先生不失时机与对方联系,用叶景葵先生刊印的清张惠言所撰《谐声谱》等一批复本书籍与他们交换。为防惹事生非,专门请人镌刻了一方有“贵州大学图书馆遗存图书”字样的印章钤盖面上,以遮人耳目。为妥善保存革命文献,将其秘藏在合众图书馆的书架顶端与天花板接合之处,以免被人发现,直到解放后才取出。
      
解放初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曾派员到上海征集有关革命史料,他们在许多地方空手而归,却在“合众”觅得一大批珍贵资料,视为至宝。惊奇之余,他们不住夸顾先生“真有远见”。
      
合众图书馆在解放前的十年之中,是非常艰苦的。两年在帝国主义统治下,四年在敌伪统治下,在恐慌中度日,心神很不安宁。到了抗战结束,国民党的军统、中统就到处活动,又起搜查进步及敌伪书刊之风,令人惶惶不安。此十年中,币制迭更,币值日跌,物价飞涨,私立文化机关的维持,实在不易。在合众馆筹办前后,各处拟办和创办私立图书馆的不少,有的根本没有办成,有的办成之后,或不久即呈停顿状态,或不数年,书尽售去。众众图书馆能维持下来,都由于叶景葵、张元济等先生的苦心支持、尽力协助,特别是顾廷龙先生的精心筹措、积极应对,才度过了合众图书馆开办后最艰苦的十年。
      
由顾廷龙先生主持长达十年的合众图书馆,称得上是中国近代以来私立图书馆的典范,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开辟了私立图书馆的新篇章。


重点为专家服务的历史文献图书馆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合众图书馆也获得了新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合众”普通阅览室在1951年5月10日对外开放。1952年5月,“合众”就开始酝酿向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捐献事宜。12月14日,“合众”召开董事会第十四次临时会议,会议通过决议:将“合众”捐献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局,俾成一专门性之大规模图书馆。
      
1953年2月,顾先生拟就“上海市私立合众图书馆捐献愿书”,经董事长张元济核定,内容如下:“我馆创设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也得若干藏书家的热心捐助,但在反动政府时期处处碰到阻碍,以致不易发展。解放后,我政府在英明的毛主席领导之下,逐步走上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民族文化遗产,搜罗不遗余力。我馆欣逢盛世,思贡献出一分力量,故由董事会议决,捐献上海市人民政府,俾可作有计划的发展。”
      

接管后,各级领导对合众图书馆的方针任务有了明确的规定。文化部指示:“根据该馆收藏性质应作为收藏历史文献资料(包括通史、专史、近代史、地理史料)的专门图书馆。”
      
1955年3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正式下达关于合众图书馆改名为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的通知:“为符合你馆蒐集保藏有关历史图书的专业性质,业经我局报请上海市人民政府以(55)沪府文字第五七八六号文批准,将馆名改称为[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希自即日起,正式改用新名称。另随文颁发你馆印信本质长、圆戳各一颗,文到五日内应将旧印信截角缴销。”
      
合众图书馆改名历史文献图书馆后一个月,顾廷龙馆长旋于1955年4月10日下午主持召开了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第一次读者座谈会。出席的有周谷城、胡厚宣、周予同、吴杰、徐德嶙、魏建猷、束世澂、张荫桐、赵景深等专家。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合众”的工作,对改名为历史文献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许多建议,如:
      
束世澂:希望把《左传》稿本印出来,阅览时间希望延长。
      
周谷城:专业化是太好了。我们搞历史的很高兴。“合众”的工作效率很高,应继续下去,书不必送上门,只要到了图书馆,就能看到书就好了。在整理方面,这里有很多条件,将来能不能为专家方便,除对为一般读者服务外,预备一间房子为专家服务,如以前海光图书馆为顾颉刚备一间房子供他作专门研究,这是图书馆的一种光荣。专题编目外,最好能将上海八个图书馆所藏的历史文献编一个总的联合书目,稿本可能出版的把它出版。
      
赵景深:我是弄戏曲小说的,在这里得到很大的帮助。这里的特点,人少书多,拿起书来很快,不像上海图书馆那样门禁森严。
      
魏建猷:1、要及时收集史料,以免散失。2、专业化,这个方向是好的,应当创造条件,把历史文献图书集中在一起。3、专题目录,对从事历史工作的人很有帮助。4、普及方面,可以中小学教师作为我们的对象。
      
出席座谈会的称得上是上海市一流的文史专家。历史文献图书馆甫告成立,顾廷龙馆长立即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表明新成立的历史文献图书馆继承合众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将服务的重点放在文史专家身上。
      
历史文献图书馆不仅做好来馆借阅图书的专家服务工作,而且以馆藏的文献史料,做好很多机关团体及个人的参考咨询工作,读者遍及全国各地。全国各地之专家教授,或是来馆阅览,或是通信咨询。就著名学者来说,有地质学家章鸿剑,生物学家秉志,文学家冒广生、郭绍虞、钱锺书、钱南扬,历史学家周谷城、周予同、蔡尚思、李平心、顾颉刚、郑振铎、牟润孙、陈寅恪、陈垣、陈乐素等。亦有各大学学生来馆研究或写论文者,如冯其庸、沈燮元、王运熙、黃永年、洪廷彦、陈左高、陆萼庭、贺卓君等。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借阅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珍贵图书《攈古录金文拓本》,就是突出的一例。郭于1956年4月20日致函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您馆有(古文字,上白下大)生钟拓本(刻本见攈古三之一,三十页),请借我一阅,或摄影见寄亦可。因正整理《两周全文辞大系》,急于需要。专此  顺致敬礼!”历史文献图书馆接函后,经请示文化局,即及时将珍贵图书《攈古录金文拓本》第十二册及时寄给郭院长。收到寄件后,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室又于6月19日给历史文献图书馆来函,称:前承寄来之攈古录金文拓本第十二册一本已收到。谢谢你们。郭院长还想看看金文拓本攈古录金文拓本的其余部分,不知是否能全部借给。历史文献馆收到来函后,又及时将另外十三册一并寄去。郭院长看完后,中国科学院于7月19日将两次寄去共十四册拓本全数奉还,并专函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再次表示感谢。
      
1958年10月,上海市委宣传部决定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图书馆(合众图书馆)、上海科技图书馆、上海报刊图书馆(鸿英图书馆)四馆合并,仍名上海图书馆,各馆馆长分任原职,实行联合办公。1962年11月,上海市政府任命顾廷龙为上海图书馆馆长,以及后来任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顾先生都继续积极以位于长乐路的历史文献书库馆藏,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史专家服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顾廷龙先生作为一个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著名图书馆事业家,生前令其耿耿于怀的就是某些学者对“合众图书馆”的评价。
      
那是缘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卷》出版后,内里的“上海合众图书馆”条目下注云:“见上海图书馆”6字。顾先生见后,大不满意。他曾对来访的时在苏州大学任教的潘树广先生说:“(这)不免太简单了。合众十五年经历,最为艰难之日,开办时在空无一物、空无一人的情况下进行,到捐献市人民政府时聚书30万册,捐献后改名历史文献图书馆。十四年的时间不短,而且经历了困难时期。‘见上海图书馆”一语,太简单了,太轻松了。”先生希望潘先生暇时写一篇对“合众”评价公正的文章。可惜的是,潘先生也于2003年去世了。
      
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卷》,即使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中国图书馆史》《中国图书馆发展史》等也都没有“合众”的一席之地,至于《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著作,仅有私立东方图书馆、私立上海鸿英图书馆、私立松坡图书馆、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私立北京木斋图书馆、申报流通图书馆、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中央地质调查所图书馆之介绍,而无一字涉及“合众”。


640.webp (2).jpg

      
是时候了。在纪念顾廷龙先生主持创办合众图书馆80周年的时候,向学界特别是图书馆界论述合众图书馆以及上海市历史文献馆的业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合众图书馆和上海市历史文献馆的名字应该彪炳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史上。
      


本文据《顾廷龙文集》《顾廷龙年谱》《顾廷龙先生纪念集》《私立合众图书馆十四年小史》和上海图书馆档案室等有关资料编写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自视为一个农民”的校长、教师 2024-09-11
施肩吾:开发澎湖第一人 2024-09-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