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展史上,唐宋时期极为重要,这主要源于该时期社会整体经历了大变革。从范围来看,此次变革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因此不管基于什么视角来分析,都离不开政治、经济、城乡发展、阶级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这样才能保证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更加全面,从而奠定了构建唐宋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
笔者针对唐宋社会变革进行研究后著成此书,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整体形态的成果之一。大致思路是,从国内外学者关于唐宋时期社会各层面的研究入手,了解百家之见解,吸取经验,借鉴成功之处,然后结合本人研究和观点,先后对唐宋时期的经济、制度、社会礼制、城乡发展尤其是乡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需要说明的是,提起唐宋,大多数人的第一认知是诗文艺术达到了史上顶峰。不可否认,唐宋时期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词赋,都为后人称道,其绝妙之处独具时代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过本书中并未详细提及该方面,主要原因在于诗文艺术自启蒙时期便进入教育领域,作为每个人必学内容之一。尽管非研究者关于其的了解,停留在耳熟能详的若干大家及其作品上,不过相比于唐宋时期社会其他方面,已远远有余。再加上本书字数和时间有限,因此经过慎重考虑,笔者最终决定将重点放在其他几个方面。全书的理论核心是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书中多处均能看到关于经济的描述。
根据上述大致思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全书重点考虑了以下三点:首先,基于历史哲学视角,争取全面、系统地考察唐宋社会变革与发展,用历史学理论,来合理解释唐宋社会变革。根据历史学相关理论,唐宋社会变革中,我们能看到经济经历了恢复、繁荣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为加强中央控制,制度的流变与调整;结合前代关于社会礼制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结果,形成更适合、更科学的礼制体系;城市的崛起,兼具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城市的脱颖而出,在经济需求驱动下和乡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及我国生存之根本——农业,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概况,劳动力自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造成的结果,还有当时乡村居民带有魔幻色彩的思想和中央对地方治理方式的不断变化等。
其次,在具体分析每个领域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记载的当时社会的种种历史现象,来深挖该领域进行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结果,以便全面、科学、合理地解释唐宋社会的变革。关于唐宋社会变革,不少学者都展开了研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文学、艺术以及周边民族关系等。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其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唐宋时期哪个领域,在当时,这些内容都是动态变化的。当然,也有少数学者并不认可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观点,但从整体上看,“变化”的观点还是得到了普遍支持。另一个共性在于,多数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变化”上,而很少有人能明确地指出“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该方面仍存在较大研究空间,而笔者正想从该方面入手,借助有限的资料和研究,找到唐宋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源。
最后,采用对比,但重点不在对比,而是希望在对比中窥探社会变革的过程。每个时期的变革,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见证了变革的唐宋人。正如《宋史·食货志》所言:“国朝兵农之政,大抵因唐末之故。”由此可见,唐宋社会变革是一个以小见大的过程。如果撇去过程,只截取其中某个部分来研究,势必陷入片面误区。但是,根据大多数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往往借助宋代社会与唐代社会的不同,来验证变革导致的结果。无疑,这样有利于了解从唐到宋,社会变革的具体体现,然而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对立角度来看待唐代社会与宋代社会的问题。其实从唐到宋,社会变革是一个延续、发展的过程,合理的动态变化不存在对比下的正确与否。
所以,本书中虽然也有关于唐宋的划分和对比,但目的是揭示社会变化的过程,而并非侧重对比结果。
当然,正如读者将要看到的,笔者在论述社会各领域变革时,都是针对重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并不空泛。致力于推动唐宋变革问题的研究向更深层面的发展,这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分析中不仅参考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而且难免会有不当之处,烦请专家学者与读者批评指正,笔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也适合研究古代史或具体唐宋史的师生及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阅读、学习、借鉴。期待共进步!
作者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