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飞(1789 -1841), 字鹏起、凌台,号雨田。萧山进化镇人。生于行伍家庭。父承升,武举出身,嘉庆九年(1804)任长淮卫邦领运千总。受家庭的濡染和熏陶,他十六岁能挽强弓射箭,顾念“家计薄”,“且以知民生之艰”,遵父嘱,从小读书、习武和种田。 葛云飞曾悉心研究历代名将修身、治军、作战的经验,从两汉至明代末年的历代名将中精选了十一位名将的事迹撰成《名将录》,他特别敬慕岳飞,推崇岳飞的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他最终弃儒为将,二十六岁考取武秀才,三十一岁中武举人,道光三年( 1823)中武进士,次年受任营守备,发宁波提标右营试用。先后在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镇守东南海疆十六年。由于治军严明、辑盗有功,先后五次升擢,并受到道光帝的接见。 道光十八年出任定海镇总兵,撰“持躬以正,待人以诚;任事惟忠,决机惟勇”的联句以自勉。特制了“昭勇”、“成忠”佩刀两把,并作《宝刀歌》明志。歌日:"快逾风,亮夺雪,恨斩佞臣头,渴饮仇人血。有时上马杀贼贼胆裂,灭此朝食气烈烈。吁嗟乎,男儿是处一片心肠热。“歌词铿锵有力,抒发抗敌保国的壮志豪情。次年,葛父病逝,云飞回家守丧。 1840年7月定海失陷,葛云飞应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飞书急召,回镇海共商军务。他呈上《灭夷十二策》,提出“先言守,后言战”的战略。乌接受其建议,并叫葛云飞负责镇海军务。经过一番收编整顿,招募扩充、训练和布防等紧张工作,葛云飞会同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率军收复定海,安抚难民,惩办汉奸,重建防务。 1841丰9月26日上午,英军4000余人、军舰29艘再犯定海。尽管当时淫雨连绵、军粮短缺,但葛云飞临危不惧,集合部队宜誓:“城亡与亡,不离定海半步。”勉励将士誓死保卫国土,他亲自坐镇道头土城,指挥战斗。 当日下午,在海岸游弋的英军船舰突然转向竹山门水道。葛云飞赶到那里,亲自点火放炮,击中一条英军三桅大船,打死英军十余人,迫使英军溃退,初战告捷。 分守城西制高点晓峰岭的王锡朋和扼守要隘竹山门的郑国鸿也率将士屡挫英军。 10月1日早晨,英军趁大雾,调集船舰四十多艘,用炮火开路,三路夹击定海城。已苦战四天的晓峰岭守军拚命抵抗,一直打到所用抬炮红透不能装弹药,最终伤亡殆尽,王锡朋手刃敌兵数人后英勇牺牲。英军顺势进攻竹山门,占领晓峰岭的一支英军居高临下,从背后俯攻竹山门阵地的守军。守军上下受敌,郑国鸿单骑赴敌,身负重伤仍挥刀冲杀,直至中炮身亡。 晓峰岭和竹山门相继失陷后,英军涌向土城。葛云飞知大势已去,决心以身殉国,将印信交给随身亲兵,叮咛道:“此乃朝廷信物,不能陷入敌手,请交大营,并请速速发兵进剿,我若死而有知,当化厉鬼协剿夷寇。“又告之同乡亲兵:"是我尽忠的时候了,请代慰老母,节哀保重;转告儿孙,要奋发图强,继我杀敌国志向。”交代完毕,命受令者迅速离去。他自己身先士卒,率部与数倍之敌展开肉搏,当他发现英军头目安突德正挥绿旗驱兵冲锋时,怒不可遏,奔过去大喝一声:“逆贼终污我刃!” 话停刀落,将安突德劈成两段。因砍杀过猛,大刀折断,他拔出“昭勇”、“成忠”两佩刀,冒着枪林弹雨,转战二里多路,到竹山门,不幸左眼中弹,被敌劈去半边脸,最后身中四十余弹壮烈殉国,定海再度失陷。 定海之战是鸦片 战争中最悲壮的激战之一,它充分显示三总兵及所部将士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在当时及对后世都有鼓舞作用。 葛云飞虽是个武将,却“兼娴文艺”,著有《名将录》《制械制药要言》《全浙沿海险要图说》及诗文等,共数十卷,可谓文武双全。 光绪年间曾在定海建三忠祠,1983年修复前殿,供后人瞻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