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1)
一、框架与视界 (2)
二、“文本化”与多维框架 (11)
三、内容与结构 (19)
第一章 依相叙事源流论
———宋元故事唱演形态的演进 (34)
一、敦煌变文的依相叙事思维与格式 (35)
二、北宋影戏、傀儡戏的依相叙事形态 (38)
三、宋金大曲、连厢词的依相叙事形态 (44)
四、宋元“说话”伎艺的依相叙事形态 (50)
五、元杂剧演述的依相叙事形态 (54)
结语 (60)
第二章 叙事与嘲调:宋元说话伎艺的两脉 (62)
一、说话伎艺嘲调一脉的存在 (63)
二、说话伎艺嘲调一脉的形态流变 (71)
三、说话伎艺嘲调一脉的形态转化 (83)
结语 (88)
第三章 宋元书面白话著述的自觉
———以元代直说作品为中心 (90)
一、元代标举“直说”的白话作品 (91)
二、直说作品的基本属性和承传脉络 (96)
三、直说作品渐成面向民众阅览的白话著述 (103)
四、直说作品作为书面白话著述自觉的开启 (110)
结语 (120)
第四章 宋元“讲史话本”的伎缘与学缘 (123)
一、伎艺讲史与经筵讲史的关系 (124)
二、经筵讲史—伎艺讲史关系框架内外的通俗 历史著述 (135)
三、书面编写领域主导的讲史伎艺文本化 (145)
结语 (156)
第五章 宋元话本与说话伎艺的文本化 (158)
一、说话伎艺文本化的书面编写立场 (159)
二、书 面 编 写 对 说话 伎 艺 口 演 内 容 的 主 动 选 择 (168)
三、早 期 话本 生 成 的 书 面 白 话 编 写 观念 与 环 境 (174)
结语 (181)
第六章 元代平话文本的生成 (184)
一、平 话 文本 需 要 的 书 面 白 话 编 写 环 境 与 观念 (185)
二、平话文本的据史书编写的方式与成分 (196)
三、“ 平 话” 词 义 及其 蕴 含 的 平 话 文 本 生 成 信 息 (204)
结语 (210)
第七章 从伎艺话本到文体话本 (213)
一、从伎艺话本到文体话本的三种文本形态 (214)
二、录本、拟编本是说话伎艺文本化的两种形态 (226)
三、说话伎艺文本化朝向文体话本发展的促动因素 (235)
结语 (248)
第八章 元杂剧“一人主唱”体制的生成 (250)
一、 “一人主唱”体制的两个层面:脚色扮演体制和曲文叙事体制 (251)
二、一个脚色主唱的体制非由脚色体制本身生成 (256)
三、一个人物主唱的体制来自散曲套数的曲文叙事体制 (263)
结语 (270)
第九章 金元叙事散曲与早期杂剧剧本的编写形态
———以散曲的叙事主人公与杂剧的主唱人比较为中心 (273)
一、散曲的叙事主人公及其身份设置 (275)
二、散曲的叙事主人公与元杂剧的主唱人 (283)
三、叙事散曲与早期杂剧剧本形态 (291)
结语 (302)
第十章 我们能读到怎样的元代杂剧
———“依相叙事”形态演进路径上的元杂剧考察 (304)
一、“扮词话”与“扮乐府”:两种词曲叙事的角色扮演形态 (306)
二、“依相叙事”与散曲唱演形态演进线上的一人主唱体制 (314)
三、伎艺领域与书写领域不对应状态中的杂剧词 (326)
结语 (332)
余 论 (333)
一、作为一个文学现象 (335)
二、作为一个考察立场 (339)
三、作为一个文学生态 (344)
主要参考文献 (350)
后 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