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器工业与适应行为 作者:李意愿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价: 98.00元 本书是对长江中游澧水流域晚更新世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新发现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文中探讨和构建了这一区域更新世时期的地层发育模式和末次间冰期以来较高分辨率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通过对出土石制品的技术类型学分析,总结阐述了澧水流域晚更新世石器工业的特征和技术演变轨迹。同时,就古人类对石器原料开发与利用、栖居形态的发展变化、适应性生存策略和区域行为模式等相关问题展开了重点的分析和讨论。书中还力图将澧水流域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这一区域个案研究置于华南乃至东亚、东南亚等全球性学术视野中进行观察,以进一步丰富和展现世界不同地区早期现代人文化和行为的多样性。 李意愿,1982年出生。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博士。2007年至今,任职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副研究员。主持过乌鸦山、条头岗、伞顶盖、枫树嘴、福岩洞以及华垱、杉龙岗、宋家岗等旧、新石器遗址的考古发掘,近年参与中孟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联合考古发掘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和考古简报20多篇。 2 秦封泥集存 作者: 刘瑞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3 定价: 568.00元 秦封泥是复原秦代职官制度、地理制度极为重要的出土文献。由于其多为盗掘出土,分散收藏于靠前外公私藏家,陆续发表在各种图书、期刊、报纸、网,造成学者利用的巨大困难。有鉴于此,《秦封泥集存》对已公布的秦封泥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并根据封泥拓片、照片等内容进行去重处理,以求获得迄今为止很全面的封泥品种、数量等信息,这将对秦的职官郡县构成、变化以及秦的历史研究等产生重要影响。 刘瑞,1996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西北大学历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0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系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先后参加甘肃武威百塔寺遗址发掘(1999)、河北邺城潜伏城门遗址发掘(2000)、河南洛阳汉魏故城宫城阊阖门遗址发掘(2002)、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2000、2002—2007)、澳门圣保禄经学院遗址发掘(2010)、海南汉代遗址调查(2010)等工作。2011年起开始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进行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的相关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汉唐考古发掘与研究,积极开展历史学、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地理学研究。对秦汉隋唐建筑布局、陵墓、职官制度、玺印、封泥制度,建筑史、民族史等有一定建树。 3 考古印史 作者: 周晓陆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0-3 定价: 198 《考古印史》从考古学分析切入,对古代玺印的基本分类、材质、制法、印面、用法及其鉴定、辨伪等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并对古玺印从商代至清末的考古学分期及其演变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对古玺印的鉴定与辨伪,以及篆刻的学习,具有实用性的指导。 本书展示了685个图例,绝大部分为原大尺寸,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印章,以及典型的印面布局、印钮的形制、泥封拓本、印陶等,均为收录。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周晓陆,1953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地从事考古学、文物学、汉字学、博物馆学、艺术史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汉字艺术》《步天歌研究》《元押》《秦封泥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中国消失的文字》《考古印史》《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甲骨文》《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战国封泥》等,在《考古》《文物》《史前研究》《农业考古》《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成果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古籍整理二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等。 4 西暨流沙 作者: 吴玉贵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隋唐突厥、西域历史研究 出版年: 2020-5 页数: 156 定价: 98.00元 书稿为吴玉贵先生有关突厥、回鹘、突骑施以及隋唐与西域关系的专题性文集。书稿“突厥”编,就史书中对东西突厥的记载、记入史籍的几个突厥首领(阿史那弥射、阿史那贺鲁)的事迹、出土文书中的突厥进行了探索。“西域”编则对史书中有关回鹘、突骑施、高昌、伊吾、吐蕃与隋王朝、唐王朝的关系以及目前尚令人困扰的问题进行了钩稽。“胡人与胡风”编则考察了粟特胡人安氏家族、杜甫“观兵”诗和白居易“毡帐诗”中的胡风等历史史实和社会风尚。“附录”则梳理了隋朝与西域关系。具体篇目如下:西突厥新考、阿史那弥射考、阿史那贺鲁降唐诸说考异、高昌供食文书中的突厥、回鹘“天亲可汗以上子孙”入唐考、《唐故突骑施王子志铭》再探讨——兼论突骑施黑姓及其与唐朝的关系、试论两件高昌供食文书、隋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隋唐伊吾史二题、吐蕃“求分十姓突厥之地”辨误、杜甫“观兵”诗新解——唐乾元二年西域援军再次入关史实钩沉、凉州粟特胡人安氏家族研究、白居易“毡帐诗”所见唐代胡风、隋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吴玉贵,1956年生,新疆奇台县人。1981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获硕士学位。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文史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突厥史、中外关系史(隋唐时期)及历史文献学。 5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作者: 冯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0-9 页数: 471 定价: 59元 古人如何理解“礼”,是礼学思想史叙述的基本视角。礼是人为创作,还是自然生成?圣人制礼的实质是制作经典,还是保存历史制度?礼如何实现教化的意义?对这些核心议题的不同探讨,构成了传统礼学演进发展的张力。 礼学发展到唐宋之际,以文本解释为主的汉唐注疏传统日渐枯竭,宋人开始在“追法三代”的信念下,为“礼”重建思想根基。本书梳理了从赵匡、杜佑、聂崇义、刘敞、陈祥道,再到李觏、王安石、张载、二程、吕大临的礼学研究,最终落脚在朱熹对于不同礼学方法与思想的统摄上。这些唐宋之际的思想家对礼的规范性来源和人性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由此实现了礼学思想与礼仪实践的历史转型。 冯茜,1988 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现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经学文献、礼学与礼制史的研究。 6 历史学的真相 作者: 张耕华 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20-6-2 页数: 400 定价: 69.00 历史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它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有的认知形式和知识品种,如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的规律概括、历史意义的评价等。这些不同的认知形式生产不同的知识产品,体现不同的学科属性。 本书系统整理了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经典理论和优秀成果,梳理出人类理解历史研究活动的逻辑脉络,将历史认识活动划分成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史实与史家的相互关系、历史真实性的检验、认识历史的途径、历史叙事与想象的联系、总结历史规律的条件以及历史学的人文性等,比较完整地呈现出历史学的本质特性。历史是什么?历史能否重演?历史是否是虚构的?历史学有什么用?这些日常所见的基本问题都将本书中获得严谨的解答。 张耕华,1952年生,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历史哲学引论》、《人类的祥瑞——吕思勉传》、《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合著)、《大学中国史》(合著)等。长年致力于吕思勉先生遗稿和旧作的整理工作,已编辑出版吕思勉著述十余种。 7 清代的信息传递与科道监察(1644—1820) 作者:常冰霞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定价: 66.00元 书稿对清代嘉庆朝吏治治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勾勒出嘉庆一朝吏治治理的方方面面,对于考察有清一代吏治问题的前后贯通,以及当今的反腐惩贪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书稿通过对嘉庆帝、中央官员、督抚、士人等不同阶层对吏治的差异认知,考察督抚制下官僚体系的上下遮掩、彼此回护对皇权的冲击以及治吏的阻碍,揭示嘉庆帝不仅难以纠正制度的积弊难返,更无法应对官僚体系的惰性与颓势。深入反思嘉庆朝这一承上启下时期的吏治问题,借助法律学、社会学、政治学的概念与框架重新解析吏治问题,不仅有助于清代吏治问题前后贯通的考察,而且还可为当今的反腐惩贪提供历史借鉴。 常冰霞,女,山东聊城人,1998-2005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15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清代政治史、清代法律史。主持中央高校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京控制度与嘉庆朝吏治治理”及山西省社科规划课题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当代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在《清史研究》《中南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8 华北考古记 作者: [法]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译者: 袁俊生 出版年: 2020-5 页数: 1344 定价: 398.00 沙畹是第一位运用现代考古技术对中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的学者,通过大量拓印、抄录遗址文物中的碑文题记,收集整理了一千七百余张图片,并对遗址文物进行了艺术、政治、宗教、社会等多角度的阐释。这些遗迹在后来的战乱过程中或损毁或流失,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图片及资料对于后世的研究就更显弥足珍贵。 《华北考古记》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文献,同时也是中西学术交流的历史见证。1909年本书法文版面世,中国的登封三阙、孝堂山、武梁祠、龙门石窟等遗址由此进入西方学术视野,成为世界汉学及东方艺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金石学也首次被纳入法国汉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西方现代考古学方法也为中国学界所重视和运用,推动了中国传统金石学研究的发展。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1865—1918),简称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沙畹在国际汉学史上承前启后,在许多领域卓有建树,对中国的佛教、道教以及中国的碑帖、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地理等领域都颇有研究,且成就斐然,更是法国西域学、南海学、敦煌学、简牍学、甲骨学等学科分支的奠基人。 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与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继他之后成为法国汉学与敦煌学大师的伯希和与马伯乐都出自他的门下,被弟子伯希和推许为“第一位全才的汉学家”。 9 歐亞混血 作者: 鄧津華 出版社: 中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副标题: 美國、香港與中國的雙族裔認同(1842-1943) 出版年: 2020-6 页数: 400 十九世紀後半,貿易、帝國擴張、傳教運動、全球勞工遷徙和海外留學,使中國與西方的接觸空前密切。縱橫交錯的跨國移動引發各種跨文化邂逅,從而產生跨種族家庭,然而這些家庭的故事多不見於世。在那段跨種族婚姻是禁忌,「歐亞混血」甚至為貶抑之詞的時期,他們如何掙扎著自我認同? 本書闡述眾多這樣的歷程,以檢視在更早的全球化年代,各種關於種族與文化混融的觀念。這些觀念可分兩類:認為種族融合有害,衍生出雜種退化與畸變;相對地,認為異種交配符合優生學的想法,則衍生出雜種優勢和種族改良。 鄧津華(Emma Jinhua Teng)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博士,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領域為中國研究、中國移民史、亞裔美國人研究,及女性研究。著有《臺灣的想像地理》等書。 10 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 作者: 黄宗智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实践与理论 出版年: 2020-5 页数: 636 定价: 98.00 本书是作者在已出三本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主要关注点:一是说明中国农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当中至为关键的“新农业”革命及其特点。二是根据中国的经验实际来论析现有关于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目的在于说明部分西方理论的误区和盲点,也在于介绍与它们不同的、比较符合中国经验实际的农业经济理论,并对中国“新型的小农经济”的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三是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农业发展三大主要模式的利与弊,进而提出有关学术性的思考和具体建议。 黄宗智,1940年生,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Above Scale),2004年荣休。先后担任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1975年至今)创刊编辑,《中国乡村研究》(2003年至今)与国际版Rural China(2010年至今)创刊编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农村社会经济史领域——《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英文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英文版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以及最新出版的《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法律史领域——《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以及最新出版的《中国的新型正义体系:实践与理论》;理论与方法著作——《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 11 或躍在淵 作者: 黃文齡 出版社: 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 副标题: 種族困境下的美國黑人女性,1920~1950 出版年: 2020-2-1 页数: 332 定价: TWD $480 本書從性別、階級、種族等面向,探討1920年代到1950年代之間,美國黑人女性在面對種族困境時所做的努力與貢獻外,也深入剖析她們在處理種族議題時的策略,機動調整,因地制宜,因時設事。妥協與反抗猶如天平的兩端,而種族、性別與階級等因素則是居間的砝碼,影響她們彈性運用妥協與反抗的空間,或相互為用的程度。但無論黑人女性採取何種處理方法,都反映出她們絕非貿然行事,謹慎判讀當下情況,面對現實,堅守種族立場底線,但保留種族合作空間,順勢而為,選擇最有利的方式,達成她們的既定目標。 黃文齡,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非裔美人研究、美國婦女社團組織、美國婦女史,著有相關論文多篇。 12 歐亞帝國的邊境 作者: 里博(Alfred J. Rieber) 出版社: 貓頭鷹 副标题: 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 译者: 李易安 出版年: 2020-6-24 定价: NTD 800 近五百年來,歐亞大陸上曾有過五個大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俄羅斯帝國、鄂圖曼帝國、伊朗帝國以及清帝國,他們在不斷變動的軍事邊境上進行擴張,並以戰爭、外交和文化手段彼此對抗,而受統治的臣民也努力維繫自身文化、捍衛自主權。這些帝國的統治相當實際且有彈性,懂得利用征服、移墾、改宗與收編菁英來讓帝國延續。不過,既然各大帝國能在歐亞邊境上彼此對抗好幾世紀,又為何在進入二十世紀後,短短十年間一一崩解? 里博Alfred J. Rieber 專長是俄國與蘇俄史。在賓州大學擔任歷史教授三十年後,於1995年至中歐大學重建歷史系,教授無數來自歐亞邊境地區的學生。 過去五十年間他持續在歐亞大陸進行學術訪問和旅行,出版過無數蘇聯對外政策、俄羅斯社會史和現代邊境史等類著作。其中的邊境研究著作被翻譯成俄文、波蘭文、烏克蘭文等語言。 他曾在美國和匈牙利獲得多次教育獎項,以及美國哲學會獎。其研究也得到了福特基金會、古根漢基金會、蘇維埃和東歐國家研究委員會、國家人文基金會、牛津聖安東尼學院和牛津大學間委員會等單位的支持。 近年來的著作除了本書之外,還有2015年的Stalin and The Struggle for Supremacy in Eurasia ,此書榮獲普希金俄語圖書獎,也即將有新的作品將發表在New Cambridge History of Communism。 13 失去的年代 作者:陈庚辛 杰弗里·A.弗里登 著 译者:张慧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20年4月 定价: 48.00元 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体中*的债务国,近6.4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掌握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手中,这些靠别国提供的大量的流动性形成美国房地产和消费市场的虚假繁荣,直到经济危机爆发。波及美国和全球的经济危机影响深远,而经济危机的原因又是复杂和多变的。本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了美国当前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及期长期后果,认为美国长期对外举债形成大量的财政赤字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这一财政政策的恶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对美国经济带来痛苦。这种清晰、富有洞察力的综合解释将成为理解经济危机的标准范式。 陈庚辛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是颇具影响力的“经济纵览”博客的合作撰稿人。 杰弗里·A.弗里登 哈佛大学教授,著有《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 14 迷失在翻译中 作者: [美]伊娃·霍夫曼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在一种语言里新生的故事 译者: 吕芳 出版年: 2020-1 页数: 391 定价: 49.00元 作为一份对进入新大陆与另一种语言的旅程的描述,作为一种对自我分裂但却因流放而丰富了的人物肖像的呈现,《迷失在翻译中》可说是一个充满洞察力、独异风格与微妙神韵的文学奇迹。它思考每个生命的独特性,思考文化对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渗透性,思考一个人完成自我的跨文化转型究竟意味着什么。本书分三个部分:“天堂”回溯了她在波兰克拉科夫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流放”描述了她在加拿大温哥华度过的迷茫困惑的青涩岁月,“新世界”则讲述了她逐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一个美国人的漫长同化过程。整本书极富穿透力、抒情性以及哲学洞见。 伊娃•霍夫曼(Eva Hoffman):美籍波兰裔作家,1945年出生于波兰的克拉科夫,十三岁时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她从哈佛大学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纽约时报》。目前她居住在伦敦,专事写作 。出版有《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1993)、《希德特尔:一个小镇的存亡与波兰犹太人的世界》(1997)以及 《了解之后:记忆、历史与纳粹大屠杀的遗产》(2004)等。 15 法律、文化与社会 作者: [美]罗杰·科特雷尔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社会理论镜像中的法律观念 译者: 郭晓明 出版年: 2020-6 定价: 52.00元 为了研究社会中的法律,本书通过关注法律观念的社会学解释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进路。本书探讨了法律研究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一进路同时与社会-法律研究和法律哲学联系在了一起。本书通过论证主张对法律的概念进行反思,并且思考了法律多元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的新形式以及日趋重要的跨国法。此外,本书通过阐发一种原创的进路,从理论上说明了法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给比较法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凭借着一系列密切相关且相互依赖的具体研究,本书把法律社会学与其他各种法律分析整合在了一起,并试图解决法律理论和比较法中的普遍争论。
罗杰·科特雷尔(Roger Cotterrell),英国人文和社会科学院院士,是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法律理论周年教授(Anniversary Professor)。他在伦敦大学研究法律与社会学。在加入玛丽皇后学院以前,他在莱斯特大学执教。作为法律与社会协会的前任理事,科特雷尔曾在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瑞典、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的多所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他的其他著作包括:《法律社会学导论》(The Sociology of Law:An Introduction)、《法律的共同体:社会学视角下的法律理论》(Law's Community: Legal Theory i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等。在2003年,科特雷尔荣获了文学、科学和艺术学会所颁发的社会-法律共同体(socio-legal community)年度贡献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