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文史动态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8)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0-08-14


1

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

1.webp.jpg 

作者: []陈汉生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一种哲学解释

译者: 周景松

出版年: 2020-7-1

页数: 772

定价: 145.00

本书作者从道家的立场出发,考察先秦诸子思想并对其哲学成就及特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中国思想的理解。他认为道家思想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指引的特点。同时,他对墨家、名家乃至法家给予更多同情,而明确反对把儒家置于中国思想中心地位的正统理论。本书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结论等多方面均极具启发性,引起了中西方比较哲学领域多番争论,把西方的先秦哲学研究带入更深的层面和更高的水准。

 

陈汉生(Chad Hansen1942—),著名汉学家,曾任香港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现已退休。他是以西方语言哲学为工具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颇有影响的学者。除《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一种哲学解释》外,其专著还有《中国古代的语言与逻辑》(Language and Logic in Ancient China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3)等。张丰乾,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学社20062007年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及比较哲学。出版《出土文献与文子公案》《训诂哲学》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2

中国逻辑的发现

 2.webp.jpg

作者: []顾有信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陈志伟

出版年: 2020-6

页数: 604

定价: 98.00

本书考察逻辑学在中国的发展源流,既有对中国逻辑思想史和西方逻辑学传入过程的细致梳理,又有对相关史实的钩沉和评价。作者不带偏见地将西方逻辑学传入中国的坎坷历程与中国本土逻辑思想的发展相结合展开论述,从这个角度切入对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演进和近代以来逻辑学如何扎根中国学界并为汉语言创造新概念新术语提供强大助力进行多角度的考察,这一考察大大丰富了中国思想史的内容,并揭示了近代以来汉语言在概念术语上创新演化的历史脉络。全书结构清晰,文献征引广博,考证精详,而其结论落实于中国现代话语体系的建构上,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和延伸了中国逻辑学的研究路径。

 

顾有信(Joachim Kurtz),汉学博士,德国哥德堡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埃默里大学副教授和德国马普所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史,尤其关注论战、逻辑、政治理论、修辞、翻译、历史语义学、书籍史等。他曾在中美欧三地学习、任教,有着丰富的国际背景。

 

译者:陈志伟,哲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哲学与汉学。出版译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3

“天人秩序”的重建

 3.webp.jpg

作者: 张俊杰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5

秦汉时期的国家礼乐思想是对先秦礼乐思想的总结,它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对道、法、阴阳等各家的思想学说进行融会吸收,形成了以“王权宇宙论”为特质的新的理论形态,促成了国家祭典的定制,为“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支撑。郊天礼”是古代承受“天命”的一种宣示礼仪,它产生于上古时期,经历了“生殖崇拜”、“自然神崇拜”、“战神崇拜”、“祖先神崇拜”几个阶段。经过颛顼“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使得祭祀权力,特别是“祭天”的权力成为了人间的专属权,确立了次“天人秩序”。“天命观”的思想,在商周时期开始定型,周人提出“天命转移”和“以德配天”的思想,使得“天命”突破了血缘的,并成为了政治秩序的合法性来源,而“郊天礼”正是体现“天人秩序”的逻辑起点。“受命改制”是秦汉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

 

张俊杰,男,汉族,19844月生,山西洪洞人,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艺术美学、中国艺术思想史研究。

 

 

4

从西郊到南郊

 4.webp.jpg

作者: 康乐

出版社: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北魏的迁都与改革

出版年: 2020-7

页数: 400

定价: 75.00

 “西郊”与“南郊”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祭典——“西郊”是拓跋人的祭天大典,代表北亚草原游牧文化的一支;“南郊”则是汉族王朝国家祭典的核心,同样也是祭天仪式。从西郊到南郊,意味着游牧之俗向华夏之风的转变。  在北魏史的研究中,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历来为史家所重视。本书追根溯源,从嘎仙洞鲜卑石室的发现讲起,对北魏内部势力进行细分,极具创见地提出“代人集团”这一重要概念,指出其居于北魏政权的核心地位,再以统计学的方法,揭示改革前后各方势力的消长。在讲述孝文改革之前,作者首先回顾了文明太后的崛起之路与统治手段,她推动的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实为孝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孝文改革,作者则详人所略,另辟蹊径,敏锐地抓住以祭典为代表的礼制改革,并着力探讨孝道与北魏政治间的关系。  孝文帝热烈推动的迁都与改革,对后世影响甚巨,改变了中古史的走向。何以如此?本书洞幽察微,对这一复杂问题进行了解答。

 

康乐(1950—2007),台湾台南人。大学就读于东海大学历史学系。1973入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得傅乐成指导。1978 入耶鲁大学历史系,师从余英时。1983年博士毕业,此后长期就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著作有《从西郊到南郊》《佛教与素食》等,并曾担任《新桥译丛》总主编,与妻子简惠美合作翻译马克斯韦伯著作十余种。

 

 

5

宋元通俗叙事文体演成论稿

 5.webp.jpg

作者:徐大军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本稿认为宋元时期是叙事性讲唱伎艺文本化而演成或融入书面文体的集中时期,由此各通俗叙事文体中遗存有隐显不同的故事讲唱形态特征,它们所反映的故事讲唱形态文本化问题,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典型、普遍的意义。本稿将宋元通俗叙事文体置于故事讲唱形态文本化的框架上来考察,其立足点不是把通俗叙事文体、故事讲唱伎艺作为关系的静态两端,而是充分认识到二者形态之间的过程性和不对应性:一方面,故事讲唱形态的文本化是个动态的过程,存在着多种形态、多种结果;另一方面,通俗叙事文体的形成是个长期累积、变异的过程。

 

徐大军,男,1970年生,江苏赣榆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两方面的研究:一是中国戏曲史论,二是中国古代小说史,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研究、中国文学中的故事讲唱形态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戏剧艺术》、《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元杂剧与小说关系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等专著。

 

 

6

敦于实行

 6.png

作者: 张卫红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邹东廓的讲学、教化与良知学思想

出版年: 2020-5

本书通过考察明代大儒、阳明弟子邹守益之学术思想与历史活动的互动,展示了阳明学者思想与实践的一体性特质,再现了一个理学家以“天理、良知”之价值来传播学术、引导现实政治的理想追求。以此深入揭示了阳明学者的思想与社会历史实践的密切关联,探寻了哲学史与社会史、文化史视野相融合的解释路径。

 

张卫红,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教授。著有:《罗念庵的生命历程与思想世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邹东廓年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整理古籍有:《龙溪会语》,收入《儒藏精华编•子部儒学类》。专注于明代儒学研究。

 

 

7

女性与近代天津

 7.png

作者:侯杰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定价: 40

本书以近代天津妇女为研究对象,借助对近代华北地区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关系、文化、观念及其权力关系的考察,挖掘其地域特征、系统构成、传承流变等。剖析近代女学兴起与发展中的性别权力关系,女学生群体发展及其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女工、女报人、女编辑、女作家在内的职业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的崛起,女性媒体、女性团体、妇女运动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萌生、发展与演变,阐释天津城乡社会与妇女、性别的互动以及妇女、性别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社会变动之间的多重复杂联系。本书以妇女为主体,在研究天津独有的妇女议题的同时,也探究那些中国其他地区普遍流传的妇女问题在天津发展演变的实际状况,并作适当的比较性研究,从而更深刻地论述天津妇女生存与发展的传承性、时代性及开放性。在分析天津妇女的整体性、系统性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社会群体所体现的不同价值与意义;结合女学生、女工等个案,深入研讨地域、阶层、民族、国际等因素与天津妇女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多样性和差异性。此外,本书也通过考察天津妇女的内在系统性、探寻主体性的过程中,与海内外学者展开对话。

 

侯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韩国《中国史研究》编委,英国Gender & History编委。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性别史的教学与研究,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芬兰、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合作研究、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在海内外50余所高校发表演讲。以中、英、韩文在海内外知名期刊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等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台湾硕士博士历史学术文库》第一辑(妇女性别史),获得海内外奖励20余次。

 

 

8

世纪的诞生

 8.webp.jpg

作者: 汪晖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0-6

作者延续《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最后一卷的问题意识,将“有关中国革命及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作为全书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将中国20世纪的思想和历史建构为思想的对象。全书共三卷,主题分别为:第一卷“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第二卷“世纪的多重时间:帝国、革命与跨体系的运动”;第三卷“世纪的绵延:重新政治化与齐物平等的哲学”,展现了他长期以来对“短20世纪”的中国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社会、从政治到信仰之巨变的宏大研究。  本书为第一卷。开篇即开宗明义,对于“世纪”这一新时势概念的“诞生”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宏阔又纵贯的阐释与分析,其余篇章主要聚焦于从“世纪诞生”时期的系统性断裂与置换、民族国家危机、“一战”与“亚洲觉醒”、五四启蒙运动、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结点中寻找“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探讨民族国家如何在传统帝制中艰难地脱胎而出,其间国家与政治、文化与政治、大众与政治,尤其是革命与政治之间上演了怎样的分合缠斗,又如何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面貌,诚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不断变革与革命的世纪;是激烈反对旧世界也激烈反对着自身的不断自我否定的世纪;也是将他者的历史纳入自身内部,同时将自身的历史置于全球范围内的世纪。‘短世纪’和‘漫长的革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最显著的特质。”

 

汪晖,1959年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理论等。

 

 

9

文明的“双相”

 9.webp.jpg

作者: 夏明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灾害与历史的缠绕

出版年: 2020-7

页数: 394

定价: 68.00

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

 

夏明方,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及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灾荒史、环境史、生态史与社会经济史。著有《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等。

 

 

10

万物

 10.webp.jpg

作者: [] 雷德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国艺术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

译者: 张总 等译 / 党晟

出版年: 2020-6

定价: 59.00

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教授,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本书一经面世即引起西方汉学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汉学界有相当影响,书中的观点被广泛引述。  雷德侯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按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他们不寻求忠实地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的官本位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本书揭示了中国艺术家是在一个多么复杂的体系之中,生产出成批的艺术品。这个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之思想观念——宇宙是由万物所构成。

 

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1942712日出生于慕尼墨。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日本学。1969年以《清代的篆书》论文获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  19751976年供职于柏林国立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1976年在科隆大学任教授,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任系主任兼艺术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哲学历史学院院长。  雷德侯还是德国东方学会会长(19841990)、柏林学术院院士(19831984)、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会员,海德堡学术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曾任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其主持的展览有“紫禁城的珍宝”(柏林与维也纳,1985)、“兵马俑大军”(多特蒙德,1991),“日本与欧洲”(柏林,1993)、“中国明清绘画”(巴登巴登,1985)等。著《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1979)、《兰与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Gund-H1998),《万物》(2000)于2002年获列文森图书奖(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  200597日,雷德侯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Prix Engenio Balzan)。

 

 

11

刺猬、狐狸与博士的印痕

 11.webp.jpg

作者: [] 斯蒂芬·杰·古尔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弥合科学与人文学科间的裂隙

译者: 杨莎

出版年: 2020-6-15

页数: 364

定价: 65

本书探讨了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用狐狸与刺猬形象的比较提出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关系的核心意向:和而不同、紧密联系。本书从对比康拉德·格斯纳《动物志》中的狐狸和刺猬形象开始,讨论伊拉斯谟对阿尔奇洛克斯箴言的引用:“狐狸有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从而引出对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关系的看法。科学的诞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它与人文领域最初的冲突,早期博物学家尼希米·格鲁和约翰·雷也曾对以格斯纳和阿尔德罗万迪为代表的人文主义传统提出严正的批评,但是,正如牛顿的名言 “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对立的,海克尔、纳博科夫、塞耶、艾伦·坡的实例恰恰证明了学科融合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斯蒂芬·杰·古尔德(1941200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工作。1972年,他与纽约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尼尔斯·埃尔德里奇(Niles Eldredge)共同提出“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进化理论,由此享誉全球。作品有《生命的壮阔》《熊猫的拇指》《自达尔文以来》等。

 

 译者:杨莎,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学史、植物学史和意识哲学。译有《探寻自然的秩序》(商务印书馆,2017年)

 

 

12

地狱与良伴

 12.webp.jpg

作者: []理查德·罗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西班牙内战及其造就的世界

译者: 李阳

出版年: 2020-6

页数: 320

定价: 48.00

西班牙内战(1936-1939)吸引了数量惊人的天才艺术家和作家,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如巴勃罗·毕加索、胡安·米罗、玛莎·盖尔霍恩、欧内斯特·海明威、乔治·奥威尔和约翰·多斯·帕索斯等。当时的欧洲阴云密布,正日益滑向又一次世界大战,捍卫民主、反对法西斯的崇高理想和残酷的战争现实,催生了他们最优秀的作品,如《格尔尼卡》《收割者》《丧钟为谁而鸣》《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西班牙的土地》等。  这场战争也促成了军事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新飞机、新武器、新战术和新战略都在激烈的西班牙内战中浮现。炸弹像雨点般不分青红皂白地从天上落下,首次成为可怕的现实;而进步也在恐怖中产生,志愿为西班牙保卫者服务的医生和护士,推动了战地手术和火线输血技术的飞跃。西班牙内战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整个20世纪的实验台

 

理查德·罗兹,美国堪萨斯州人,和妻子、临床心理学家金格·罗兹博士住在加州半月湾。历史学家、记者、纪录片主持人,著有二十余部作品,其中《制造原子弹》一书曾获普利策图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在《地狱与良伴》一书中,他透过一些亲历了西班牙内战的记者、作家、艺术家、医生、护士的眼睛,别开生面地讲述了一个激动人心而又启人深思的故事。

 

 

13

双重结构与俄罗斯的地区一体化政策

 13.png

作者: 顾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20-4

定价: 98.00

书稿以俄罗斯为对象和切入视角,探析俄罗斯在冷战后近30年对后苏联空间发展一体化政策的影响因素,归纳和总结其政策变化特点,进而判断俄罗斯的政策走向和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作者从层次分析、地区、地区主义和地区一体化等国际关系基本概念入手,在全面梳理国家参与或支持地区一体化发展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以更好的解释俄罗斯的政策和行为。作者将研究视角落于结构因素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她认为“一超多强”的体系结构和“一强多弱”的地区结构共同影响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意愿。近30年来尽管地区结构和体系结构的基本形态没有发生明显的质变,但体系结构和地区结构的不同变动情况,以及俄罗斯在每一结构中的相对权力地位存在的不平衡变化,分别对俄罗斯的地区一体化政策和意愿提供不同的激励或者制约,从而影响了俄罗斯的态度立场和政策选择。在搭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书将1991年以来的近30年划分为6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中俄罗斯地区一体化政策的特点,把握双重结构中俄罗斯的相对权力地位和主导观念的变化,从而阐释俄罗斯在不同的阶段节点改变或调整其地区一体化政策和立场的原因。

 

顾炜,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国际政治专业);2009年和2014年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国际关系专业)。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欧亚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区合作与地区战略、俄罗斯对外政策和中俄关系。2017年获上海社科院“张仲礼青年学术奖”,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类)。著有《中俄战略协作与欧亚地区秩序的演进》(专著,2018)。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国际问题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14

软制衡:从帝国到全球化时代

14.png 

作者: [[加拿大] T.V.保罗

译者: 刘丰

出版年: 2020-6

页数: 106

定价: 52.00

均势是国际政治界最经久不衰,也是蕞具争议的概念和战略。本书探讨了从19世纪的欧洲开始,大国及其盟友如何运用软制衡来达到均势的目的。作者在书中指出,全球化为几乎所有国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繁荣,使得为争夺资源而展开的零和竞争比以往时代更加艰难。各国越来越依赖国际制度、有限的协约以及经济手段来制衡权力、抑制有威胁的行为。军事实力仍然很重要,但它已不再是当今世界唯*可行的制衡手段。

 

T.V.保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于20162017年担任国际研究协会(ISA)主席。

 

 

15

话语如刀

 15.png

作者: []艾蒂安·昂埃姆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西方知识暴力的历史

译者: 王吉会 / 李淑蕾

出版年: 2020-6

页数: 236

定价: 98.00

本书是从横纵两个侧面对西方语言暴力进行的分析,分为五部分,汇编20余位法国学者的文章。全书中心词是知识分子的暴力,但这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情况非常复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知识分子通过语言暴力进入某个知识群体圈子,扬名立万,击败权威,为此他们在语言使用和表达形式方面不惜哗众取宠。知识分子矛盾的地位问题:他们自恃博学而自我感觉居高临下,不同于蒙氓;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文字、学术层面的一争高下,而会积极参与到社会斗争中,完成从思想理论的设计者到社会变革的实践者的转变,甚至对其他知识分子进行攻击迫害。他们对当权者既抱有批判的态度,又心存主动结交的心思。而其介入政治的目的往往首先是打击学界的同行。因而当权者往往乐于鼓动他们之间的争论、笔战,以此为借口介入知识圈子,名正言顺地去为知识领域制定规则。

 

[]樊尚.阿祖莱(Vincent AZOULAY):巴黎东马恩-拉瓦勒大学希腊历史讲师,目前致力于研究古雅典时期的政治及礼仪文化。2004 年发表著作《色诺芬以及权力的特设:从领导力到超凡的能力》。  []帕特里克.布舍龙(Patrick BOUCHERON):巴黎第一大学中世纪历史讲师及法国学术研究院的成员。中世纪意大利城市与政治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认识论及历史写作方面的专家。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轶事》,聊聊湘湖明朝那些事儿 2024-12-16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城市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 2024-12-12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出版 2024-12-10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图录》出版 2024-12-10
书讯|“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出版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