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小名玉姑,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秋瑾自幼热情而倔强,最敬佩花木兰、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巾帼英雄,又爱读陆游、辛弃疾等先贤的爱国诗文,从中受到鼓舞。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瑾的父亲秋星侯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结识了湘潭义源当铺老板王黻臣,将女儿秋瑾许配给了王黻臣季子昭兰(册名廷钧),次年秋瑾远嫁湖南。后来,王廷钧捐了个户部主事的京官后移居北京。 在北京,秋瑾目睹外国侵略军的野蛮暴行,进一步激起她对清政府及其洋主子的憎恨,决心以实际行动挽救祖国的危亡。三十年,她孑身留学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曾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学,发起组织“共爱会”,自己任会长。组织“演说练习会”,创办《白话报》。三十一年初,经徐锡麟介绍在上海加入光复会。七月,重去日本,入青山实验女校师范科。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此后她曾来杭州进行秘密活动。 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回国。三十二年,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设锐进学社。同年,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宣传革命,提倡女权,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三十三年初,她回绍兴接替徐锡麟主持大通学堂校务。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筹募军饷,组织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同年七月,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被捕牺牲。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秋瑾临危不惧,于七月十三日在大通学堂被捕。在残酷的刑审中,她始终保持革命的节操,留下“秋雨秋风愁煞人”这一悲愤的绝命词。七月十五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辛亥革命后,战友们根据她的生前遗言,把她的遗骸移葬于西子湖畔。秋瑾善言辞,工诗词,笔调雄健,感情奔放。著有《秋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