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震武(1854-1930),原名震川,字伯定,号涤庵,学者称他为“灵峰先生”,富阳里山镇人。清同治二十年(1873)考中举人。次年,进京会试考中进士,但因病未参加复试。光绪二年(1876),夏震武进京补行复试,殿试置三甲第五名,赐同进士出身。六年,补行朝考二等,奉旨引见,签分工部营缮司,任主事职。夏生性耿直,为国事一再直言进谏,弹劾大臣,因此触怒权贵,不受重用,遂于1900年春告病回乡。 宣统元年(1909),夏震武被选为浙江教育总会会长。浙江巡抚增韫又任命他为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他到校之后,主张尊孔读经,鄙视科学,反对立宪、革命,以致遭到该校进步教师鲁迅、许寿裳等的反对,教师、学生相继罢课,一时社会舆论哗然。夏震武被迫辞职离校,转任北京京师大学堂教席。对于夏震武,两级学堂的师生称他为“夏木瓜”,师生把这场与夏的斗争称之为“木瓜之役”。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他又束装回乡。夏震武把清帝退位、共和告成称为“国变”,惶惶不可终日。从此,束发古装,足不入城市,以清王朝的孤臣孽子自居。浙江都督朱瑞、吕公望和袁世凯的政事堂,先后请他出山做官,都被拒绝。创导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旧礼教、旧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夏震武深感有切肤之痛,声嘶力竭地对蔡元培、胡适、陈独秀等人,进行诽谤和攻击,说是“有圣王作,不待教而诛者也”。 夏震武晚年,在家乡聚徒讲学,以孔、孟、程朱之道为天下倡。讲学宗旨,以居敬、穷理、力行为主。由于他在清廷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人民国后,更能谢绝袁世凯之聘,因而在一些旧知识分子中有较深影响,所以各地慕名来学的人不在少数,在全国范围内除西藏、新疆、青海三个省区外,都有他的学生,甚至有不远千里而来的日本、朝鲜学者,连私淑弟子在内约有七八百人。 1930年5月,夏震武在家病逝。其著作有《人道大义灵》《<资治通鉴后编>校勘记》、《悔言》、《悔言辨正》、《衰说考误》、《寤言质疑》、《大学衍义讲授》、《孟子讲义》、《论语讲义》、《灵峰先生集》等,先后由他的学生分别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出版,流传颇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