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他参加抗金义军,曾任掌书记。四十二岁他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的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但不久就被罢归。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但均未被采纳。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为我们后世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在他的《把栏杆拍遍》中曾经评价:“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辛弃疾虽然是宋人,却出生在金国,他的祖父受限于族人过多,无法随着赵构南下,被逼无奈在金国出仕以保全族人。尽管如此,他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收复宋朝的失地。这也是为什么辛弃疾一直坚持主张与金国交战收复失地,而不是偏安一隅。
辛弃疾21岁时带领两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后来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23岁那年,在当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这次有胆有谋的壮举,让23岁的辛弃疾一夜天下闻名。
辛弃疾后来回忆自己曾率领一万多精锐的士兵策马于战场,向着金兵发起攻击,那时的他正值年少轻狂,豪气干云,面对数万人也如入无人之境。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那时的辛弃疾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是“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辛弃疾23岁就已经达到了许多人这辈子都达不到的巅峰。他本可以像17岁封侯、21岁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一样,完成自己的抱负,但最终23岁的辛弃疾到了他抗金生涯的终点。
为了更好地抗击金兵,辛弃疾曾经提笔写下《议练民兵守淮疏》以供操练兵马,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但是这一切只是显露了他出众的军事才能,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采用。
辛弃疾年少成名,剩下的40年却一直无法再次走上抗金的前线。这40年辛弃疾一直在各地任职,先后出任滁州知州、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湖北转运副使等各地的职务,有擢升,也有罢黜。他一直尽力当好各个地方的地方官,轻徭役、薄赋税、教化流民、操练民兵、屯田、平贼,积极向朝廷建言献策,甚至还组建了一支军纪严明、军备精良、军力强大的劲旅飞虎队,力求早日收复失地。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他还是提笔写下了这首充斥着绝望与无可奈何的《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执着于为国家收复失地的辛弃疾,尽管刚刚新婚不久,却又再度披挂上阵,前往战场为国杀敌。但对新婚妻子的思念却是难以抹灭的,他便作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用绕指柔肠的笔触,寄托对妻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这也是辛弃疾金戈铁马的词作之外,非常少见的关于儿女情长的作品。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收复河山一直都是辛弃疾的夙愿,报国无门使他只能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诗中,即使是醉酒了身处梦中,也仿佛在曾经的军营,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词以寄之》道尽了他被迫远离战场的满腔不平与悲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宁宗即位后,著名的权相韩侂胄专权,他起用了已经64岁的辛弃疾,希望他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但是没过多久,辛弃疾就因为遭人嫉恨被免了官,他北伐的路尚未开始就结束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佳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年后,战争的情况愈发恶化,韩侂胄试图再次启用辛弃疾,可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67岁高龄了,他病重躺在床榻上,曾经的英雄豪杰已经成了“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的白发老翁了。即便如此,在辛弃疾生命的最后,他还是高喊着“杀贼!杀贼!”才于家中去世。
辛弃疾以英雄自许,也以英雄许人,他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不懈的斗争,在他的诗词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远大抱负,看到他的壮志难酬,也能强烈地感受到他满腔的爱国热情无法抒发和人之将老的忧虑。辛弃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人物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熠熠生辉,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