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1034-1115),字仲阳,北宋神宗和哲宗时期的儿科医学家,是钱鏐孙子吴越国王钱弘俶的曾孙。钱乙在幼年时期其祖父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向北宋纳土称臣后就举族归京师,曾北迁至郓州定居,(今山东东平县)。其父钱颖,善长医术,曾出游东之海不返,长期外出以游医为业。 钱乙年方三岁,母亦亡故,失去双亲照顾,自幼有其姑母收养成人,长大后,姑母告以家世,钱乙泣请姑母准其外出寻父。历经数年方迎父返归,传授医术,遂成父业。尤其精于儿科,始以《颅䪿学》(小儿科)著名。 钱乙有高超的医术,还与其家庭教育分不开,因其姑父亦是位当地出名的乡间医生,由于钱乙从小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学到许多医学知识,终于成为儿科名医。 宋神宗元年(1081)长公主的女儿患病,经他治愈后,长公主非常感激,推荐他任翰林医学。次年宋神宗的儿子代国公患瘛疭(小儿痉挛症)不断抽搐,宫廷内国医都未能治愈,长公主推举他去访治。他只开了一服《黄土汤》就给治好了,神宗感到很惊奇,除了褒扬以外,并问他:“黄土何以能治病?”钱乙既诚恳又谦虚地回答:“以土胜水,木得其平,水得到平衡,所以抽风也就停止了,则风自然止住。”况且皇子的病已经过多位国医的治疗,正趋向好转,我正碰上这全愈时刻。这一回答给在场和没在场,已给皇子治过病的国医脸上增添了许多光彩。神宗见他既有高超的医术,医理又精通,人又和气谦虚,因此十分赞赏他的回答。就给钱乙擢升为太医丞(主管医药的官员)赐紫金冠,从此更是名扬京城内外。 钱乙在哲宗时再度担任过太医丞,后因年岁已高有病就告老返乡居家,此后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潜心用在博览医书、整理医案、著书立说上。当时他虽右手偏废,仍悉心整理临床验证过的秘方集成《婴孩论》一百篇;《钱乙小儿方》等著名儿科著作。并搜集编纂有《伤寒指微》(可惜失佚)由于他所著医书既不墨守陈规,又精于《本草》。其辨正用药多根据《藏象》(系中医学名词)而辨正应用。 钱乙的名著《小儿药证直诀》三卷完成于公元1114年,是他根据内经及诸家学说,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的儿科专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儿科著作。比欧洲最早的儿科专著早出三百年。其中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及辨正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见。 钱乙认为:“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因此在处方用药时,需要恰到好处,不可疏忽大意。不然,毫厘之失将造成千里之缪。 有四十多年儿科经验的钱乙,他的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三卷,是他的弟子阎季忠集成的,这部书其所以有代表性,主要因为它是一部理论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的著作,所以一直受到后世很高评价。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