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史动态 | |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7)(上) |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3-04 |
作者:习近平著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 26.00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汇编为《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间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作者:张昌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海外及港台地区收藏的中国青铜器研究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 128 自20世纪初以来,日本、欧美地区开始成规模地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这些青铜器虽然没有考古出土背景,却因其精美程度高、数量大、在许多知名博物馆收藏等原因,为社会和学术界所关注。作者实地调查海外及港台地区中国古代青铜器,了解目前的收藏情况,关注青铜器的流传与保护,考察学者对青铜器研究的学术史。同时,基于这些青铜器所反映的学术问题,如相互关联的器形、纹饰、铭文、铜器群,甚至藏家,进行分类研究,兼顾研究的社会性和学术性。 作者: Ann Heirman / Stephan Peter Bumbancher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原作名: The Spread of Buddhism 译者: 董韵宜 / 盛宁 出版年: 2020-8 定价: 180 本书聚焦语言接触,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并辅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采用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方法,一方面从语言学角度考察汉语与周边语言的相互借用和影响;另一方面从民族学角度解析语言所折射的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总之,在民族交往的历史大背景下考察语言接触,又从语言接触反观历史,宏大叙事与细节考证相结合,相得益彰。 曹利华,汉族,河南濮阳人,攀枝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副教授。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西域所出法制文书语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校注、语言文字研究及语料库建设”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的语言学考察研究。 作者: 孟国栋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传记文学视域下的唐代墓志铭研究 出版年: 2021-01 定价:56.00元 本书为“有学”之一种,在进一步考察墓志铭传记文学属性的前提下,对前人措意较少但又关乎唐代传记文学发展和演变的新材料——新出土唐代墓志铭,从传记文学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阐释。全书由上编、下编和附录三部分组成:上编集中对唐代墓志铭的传记文学价值进行全面阐释。下编选取了几方较为重要的墓志铭进行专门研究,上编论述的部分问题在下编得到进一步强化和阐释,可进一步彰显唐代墓志铭的传记文学价值。最后以示例的形式附录新出土墓志铭与唐人传记的订补资料,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孟国栋,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18年担任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员驻访学者。曾在《光明日报》《唐研究》《浙江大学学报》《文献》《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贵州省国学单列课题、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作者:[美] 马克梦 副标题:从宋到清的后宫生活与帝国政事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 作者充分利用古籍官修史书和时人笔记小说,兼及当代国内外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梳理了宋朝至清朝历代后妃的典型经历与事迹,围绕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后宫关系和女性统治两个焦点,考察不同朝代选拔宫廷女性时的不同倾向、她们的生育与受宠情况、她们的品阶与晋封、她们与奴婢的关系、她们与娘家的关系等主题,探讨了宫廷后妃的生活和她们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使读者可以透彻了解古代后妃的真实生活情况。 马克梦(Keith McMahon),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历史学教授,曾任历史系主任。20 世纪 80 年代他留学中国,学习中文。研究领域涉及明清小说、中国文学中的男女人物类型、鸦片吸食与现代主体性、文学与精神分析理论、历代后妃及制度等。 作者:张祥明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65 本书主要探讨明代军政考选制度产生的原因、起源、主要内容及社会影响。 张祥明,1967年4月生,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人。2009年获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曾入职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现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 作者:张雪莉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 78.00元 评点本、改编本、戏曲选本及演出底本,是明清传奇文学戏剧批评的直观文献,以此从相对静态的文学结构来考察动态的文学批评流变。明清文人传奇经由汤沈论辩,形成所谓吴江、临川两大流派,即通常所说的文辞派和曲律派。《牡丹亭》引发的争论和变革,与当时的批评流派形成复杂的联系,对17—19世纪乃至中国近现代戏剧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起到潜在的作用。本书以文学戏剧环境为共时坐标,以批评文献出现先后为历时坐标,对《牡丹亭》评点本、改编本、戏曲选本及舞台实录为原始材料作精读比对,以批评的话语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批评学派的批评理论、判断及话语体系,考察17—19世纪明清文人传奇文学戏剧批评的实证轨迹及演变,其批评特质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戏剧批评史中的价值。 张雪莉,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田汉研究会正式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上海)学术专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戏曲点评批评》项目组成员。 作者:安尊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定价: 137.00元 本书聚焦清水江流域土地契约文书,全面梳理田地、林地、房地和阴地等的交易价格和经营方式;揭示土地价格变化大体规律,即由低到高、由高到低、再回高、急剧下降、再降、较平稳升高的总趋势;概括土地经营方式有典当、断卖、招佃、股份制、拨换、赠送、分关、讨要等。该流域土地契约文书再现了明末至民国土地买卖和地权流动的实态,是近代中国区域经济的鲜活案例。其合理的经营方式和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作为历史智慧,在当下仍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者: 张昭军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 出版年: 2021-1 本书注意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以章太炎的儒学思想为线索,凸显清末民初儒学发展的特点。本书没有停留在就人论人的水平上,而是把章太炎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指出其政治性、时代性和社会性;把章太炎儒学思想融入近代儒学史、中国儒学史中考察,指出章太炎儒学思想自身特点的同时,又看到与近代儒学所存在的共性;注意把握章太炎儒学思想与其他思想的关系,以及在他整个思想中的位置。因此,本书有助于较为客观地对章太炎儒学思想作出评价,也有利于深化近代儒学研究和章太炎思想研究。 张昭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作者: [美国] 柯文 出版社: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副标题: 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 原作名: Speaking to History: The Story of King Goujia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译者: 董鐵柱 出版年: 2021-2-19 页数: 336 定价: 138 從晚清時期開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廣為傳頌,著名歷史學家柯文(Paul A. Cohen)提出,這一文化現象的原因實與中國人一百多年來飽受國難、蒙受國恥有關。在本書中,他探賾鈎深,剖析了不同敘事方式中勾踐形像與內蘊之異變,由此而呈現了中國二十世紀政治文化的風雲變幻,其獨到的視角,使人能從多角度理解二十世紀政治文化的變化。 柯文(Paul A. Cohen),美國學者,1934年6月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衛斯理學院亞洲研究中心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1953年入芝加哥大學接受本科教育,1955年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John K. Fairbank)教授和史華茲(Benjamin I. Schwartz)教授,開始致力於中國思想史和中西關係史研究,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62年至1965年,先後在密歇根大學和安默斯特學院任教。1965年到麻州衛斯利學院任亞洲研究和歷史學教授,兼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衛斯利女子學院歷史系主任,並將其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教學之中。著作包括《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等。 作者: [日]楠川幸子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副标题: 16世纪人体解剖和医用植物书籍中的图像、文本和论证 译者: 王彦之 出版年: 2021-2 页数: 378 定价: 118.00 本书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关于16世纪自然知识中的图像维度的扎实研究。在16世纪上半叶,学者们开始在自己的研究和著作中使用图像,作者首先探究了文艺复兴时期主导书籍印刷的技术、经济、艺术、政治条件。但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些图像应该如何被使用,应该被赋以何种程度上的权威性,它们能够证成哪类真实,等等。作者以富克斯的《植物史论》和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等为例,仔细追踪科学家们对图像的处理方式,并对当时印刷书籍中的图像、文本与自然知识的论证和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展示出科学技术史中的一个独特侧面。 楠川幸子(Sachiko Kusukawa),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科学历史和哲学研究员,专注于科学史、图像史,著有《为自然书籍制图》等。 作者: 安妮.格雷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维多利亚的饮食与王室秘辛 原作名: Eating with Victoria 译者: 祈怡玮 出版年: 2021-1 定价: 78.00 在英国大幅扩张领土的维多利亚时期,作为世界上在位第二长的女性君主,维多利亚女王的饮食与英国国势的兴衰紧密关联。本书作者从个人日记、当代畅销书、王宫工作人员的工作札记,甚至禁书等资料,展现食物及大英帝国之间关联,以及皇家饮食如何影响英国,甚至世界历史。 安妮.格雷 ,历史学家、厨师、广播节目主持人和作家,专攻公元1600年至今的英国食物史,不止在图书馆,也在厨房进行她的研究。她曾任职于奥德莉庄园厨房等历史悠久的厨房,并在全英各地授课。她主持了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维多利亚烘焙师》(Victorian Bakers)在内的历史纪实节目,并出现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广播电台(BBC Radio 4)的《厨房橱柜》(The Kitchen Cabinet)节目中。现居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 作者: [希腊]斯塔西斯•阿拉珀斯塔提斯 / [英]格雷姆•古戴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副标题: 英国关于电气技术及其发明者身份的诉讼 原作名: Patently Contestable: Electrical Technologies and Inventor Identities on Trial in Britain 译者: 何钧 / 杜玉娟 / 赵群 译 / 施劲成 校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314 定价: 75.00 本书全方位考察了19世纪末英国电气发明时代关于电话、发电机、电报、电灯等电气技术的专利争执,涉及对专利归属的争 执、奖励发明的不同功绩体系、不同的专利管理策略等。这些争执发生在法庭里、报刊上,对确定发明者的身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本书挑战了传统的唯一发明人的理念,展示了发明的集体方式,这对于框定今天的政策至关重要。 斯塔西斯•阿拉珀斯塔提斯(Stathis Arapostath),希腊雅典大学科学哲学与历史系科技史副教授。著有《专利争执》、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等。
格雷姆•古戴(Graeme Gooday), 英国利兹大学哲学、宗教与科学史系科学技术史教授,著有《专利争执》(合著)、Managing the Experience of Hearing Loss in Britain, 1830—1940(合著)、Domesticating Electricity: Technology, Uncertainty and Gender, 1880—1914 等。与他人合编有Patent Cultures、Oliver Lodge: Continuity and Continuation, 1875—1940 等。 作 者:[美]埃里克·韦茨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希望与悲剧 原作名:Weimar Germany: Promise and Tragedy, New and Expanded Edition 译者:姚峰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定 价:80.00元 页 码:526 前承一战战败,后启第三帝国,魏玛共和国经历了逾14年动荡不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无法摆脱战争赔款重担,经济危机不断,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四分五裂,最终极端右翼崛起,民主共和国消亡;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和妇女选举权得到确立,大众消费兴起,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众多德国人沉湎于柏林式五光十色、充满刺激的现代化都市生活。在本书中,韦茨引领读者在魏玛时代的柏林漫步,辗转于咖啡馆、夜总会、电影院、百货商场和公共住宅,观察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变迁。我们也将邂逅各领域的杰出人物,与小说家托马斯·曼、建筑师埃里克·门德尔松、评论家克拉考尔、哲学家海德格尔等同行,见证那些伟大作品的诞生,聆听他们对现代性的反思。纳粹上台后,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流亡海外,将锐意创新与反思的魏玛精神播撒至全世界。时至今日,在日本、土耳其、美国,于建筑、电影、思想中,仍能看到魏玛遗产闪耀的光芒。韦茨强调,我们不应总从历时12年的第三帝国出发,将魏玛共和国简单视为纳粹时代的前奏,而应从全球视角出发,重估其历史成就和丰富遗产。 埃里克·韦茨(Eric D. Weitz),美国历史学家,现任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和研究生中心历史学杰出教授。曾任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主任、德国与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德国与欧洲史、种族大屠杀等。著有《种族灭绝的世纪》等书。 牛津大学史学名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从历史和集体记忆、个人认同、国族主义、记忆与遗忘、专业史家的职责等面向切入,剖析人们如何利用历史来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和想象未来。她提醒我们,历史往往是一个陌生的国家,重新审视对历史的理解,避免在思维上落入太过常见的陷阱,甚至成为牺牲品。麦克米伦是以研究国际关系史著称的史学名家,她在本书中撷取近现代人物史事,从罗伯斯庇尔、希特勒、丘吉尔到克林顿和小布什,皆是引领一时风骚的政治外交巨子,本书是其浸润在政治外交领域笔耕多年的心得集成,展现了她非一般历史学者所能及的国际视野。其文字精辟、诙谐、雄辩有力,本书可说是一份历史如何被扭曲、美化和政治化的最佳总结。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