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1380—1420),字希范,号毅斋,钱塘(今杭州)人。八岁能文,稍长从训导胡粹中学《春秋》,日记数千言,才思颖发。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授行人。永乐初,擢吏部给事,入翰林院为检讨。历官修撰、侍讲,为《永乐大典》副总裁官。明成祖颂《佛曲》于塞外,命洪为文,逡巡不奉诏,为同列排挤,不再进用。著有《毅斋诗文集》《毅斋词》。
湖墅为大运河南部终点处,由此入余杭门,与城内河道相通。湖墅一地舟帆云集,商贸发达。为四达之衢,市廛殷阜,肩摩踵接之地,向有“十里银湖墅”之称。旧有“湖墅八景”“夹城八景”之说。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九《诗文类·夹城八景词》云:“吾杭市井,夹城巷口其一也。永乐间,其地有翰林侍讲王希范洪,号毅斋,一时学士推重之。……尝以其地为八景,作《卜算子》八章。成化间,仁和教谕临川聂大年,亦有声当事者,又每题作《临江仙》一章,皆工致也。然王、聂二集少刻板,志收亦不全,今录于稿。”据郎瑛所述,一是王洪尝居其地,对其地风土熟稔,“尝以其地为八景”,则“八景”之目或为王洪所提出,而其《卜算子》词《夹城八景》出,而夹城八景、湖墅八景之说遂风行矣。稍后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二《北山分脉·城外胜迹》:“国初,有为夹城八景巷者,名流题咏甚多”,即录王洪八词。田汝成所录王洪之词,与郎瑛文字有异,今从郎瑛《七修类稿》本。
王洪《卜算子·夹城八景词》其一为《夹城夜月》,词云:“孤月泛江秋,露下高城静。期着佳人夜不来,坐转霜梧影。吹彻紫鸾箫,宝篆烟消鼎。桂子飘香下广寒,银汉秋波冷。”夹城今为巷,西起湖墅南路中段,东至德胜桥接长板桥。夹城之名,田汝成言:“第夹城名义,不知何所取也。故老皆言,元有总兵杨完者,与张士诚筑垒相拒,此其遗基。”可备一说。此词写秋日月下夹城美景,十分切题
王洪的这首词,题为《夹城夜月》,这不是平时的月,而是“秋夜的月”。古人创作诗词,多写秋月,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写的“秋月”。
古人作词,多写男女情爱,王洪尽管是个平日正襟危坐的老夫子,临到作词,也难免不能脱俗。这首词正是写湖墅夹城一带,一个秋夜,喧闹的尘嚣终于安静下来了,独有一多情男子“期着佳人夜不来”,只见天上的秋月,在着霜变红的梧桐树转移。而他自己,依然是期待着佳人的来临,哪怕是惊鸿一瞥也好。箫声呜咽,宝鼎烟消。在静谧的秋夜中似可听到广寒月空飘下的桂子的声音,然而佳人没有出现,迢迢银河,沉沉秋波,万千思绪,尽在不言和期待之中。这首词极写了湖墅的秋月,是别开生面之作,使人引发无限的遐想。
其二《陡门春涨》:“惊雪喷高崖,雷响青天晓。刚道吴胥驾海来,势压沧溟小。两岸是渔舟,泼乱飞春鸟。谁信神鱼去不留,五色祥云绕。”“陡门春涨”也是“湖墅八景”之一,前一景是“秋月”,而此一景为“春水”。前一景是静谧,而此一景“惊雷”一般的“动”了。陡门即斗门,就是拦水闸门,指圣塘闸附近之斗门。每当春时西湖桃花水满溢,开闸放水泄于运河,河水猛涨,出现“惊雪喷高崖,雷响青天晓”的情景,形成“陡门春涨”奇观。当然,文字有夸张之处。
其三《半道春红》:“宿雨涨春流,晓日红千树。几度寻芳载酒来,自与春风遇。弱水与桃源,有路从教去。不见西湖柳万丝,满地飞风絮。”半道红,据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二载:“相传旧时夹路栽桃花,故名。”因西湖放水,“惊雷喷高崖”,两岸灼灼桃花,自是佳景。
其四《西山晩翠》:“斜日照疏帘,雨歇青山暮。白鸟鸣边一半开,香霭和烟度。楼上见平湖,影隔青林雾。吹断鸾箫兴未阑,月照芙蓉露。”西山指城西之山,平湖指西湖。旧时建筑无高层,在今湖墅路一带登高或上楼可远眺城西翠山,又可遥见碧波荡漾的西湖。西山晚翠自是一景。
其五《花圃啼莺》:“旭目照花林,莺啭春风早。一片红云暖不开,无奈春声搅。乘兴且闲游,莫待韶华老。随意飞红点绿苔,休着家童扫。”花圃指东西马塍艺花之地。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二称该地“土细敏树,杭城花卉于此出焉”。自南宋以来,即为杭州艺花之地,故有“花圃”之称。有南花园、北花园。该地原属湖墅。上片写春早花未开。下片写乘兴闲游,“飞红点绿苔”,色彩艳丽,为惜花爱此情此景,故“休着家童扫”。其六《皋亭积雪》:“积玉映空青,蓬岛人间近。珠树瑶花满眼开,缥缈仙台影。便欲跨青鸾,直上三山顶。鹤氅披云看下方,月白银河冷。”皋亭山,在杭城东北,即今半山一带。此词咏皋亭冬雪。词人浮想联翩,以此为神仙蓬岛。下片为浪漫想像,跨青鸾,回首下视“月白银河冷”,真是飘飘欲仙。此为湖墅遥眺东方皋亭。
其七《江桥暮雨》:“淅沥带秋坰,两岸蒹葭响。何处渔舟暝未还,隔浦闻清唱。撩乱下枯槎,一夜苕溪涨。天目应添翠色重,回首看晴嶂。”江桥指湖墅江涨桥,在卖鱼桥北,跨大运河。此写江涨桥暮雨晩景。上片写淅沥秋雨中,两岸蒹葭簌簌作响,河中点点渔火,渔歌时时隐约传来,静谧而有声,真若水墨画。下片写一夜夜雨,苕溪水为之上涨,那么天目山更加增添翠色,明日又可放眼看晴嶂了。赵尊岳《明词提要》评此词以为“景中弥有情致,而雅怀若契,闲韵欲流,以久历台阁之人,作此萧然物外之语,此非文行兼致者,不易有此造语也”。
其八《白荡烟村》:“绿树绕清流,草舍人家远。几处牛羊晚下来,烟外闻鸡犬。禾稼满秋原,路向桑麻转。箫鼓从教乐社神,岁岁常相见。”白荡,即白荡海,可见当年水面之宽阔,通余杭塘河。其地在湖墅之西,旧日为乡村民居。上片写白荡村落人家,牛羊下来,鸡犬人家;下片写白荡人家丰收后的喜悦。
王洪这位居住在湖墅的文人,他的这8首《卜算子》词的意义是第一次以生花妙笔为后人留下夹城(湖墅)八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南宋以来文人写运河,多为单篇诗词,而王洪却创作了一组词,全面地描绘湖墅景色,这是个突破。
聂大年(1402-1456),字寿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博学,善诗词及古文辞。宣德末(1435)荐授仁和(今杭州)县学训导,后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1455),荐入翰林修史,次年卒。有《东轩集》《东轩词》。
据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一一《才情雅致》称:其为人“襟怀坦率,有清才,文章流丽,诗复俊逸”。尝作《西湖十景诗》,为人所重。在仁和时,山西、湖广、广西咸以秋闱校士相聘,辞不往,寄荐者诗云:“名藩校艺遣征书,使者频烦走传车。老大难行太行路,平生厌食武昌鱼。五羊城古仙游远,八桂云寒树影疏。寄语天涯好知己,莫因词赋荐相如。”
聂大年在杭州,除培养杭人子弟读书求学外,曾步王洪之后复作《夹城八景词》。郎瑛《七修类稿》卷三九《诗文类》叙王洪作《夹城八景词》后曰:“成化间,仁和教谕临川聂大年,亦有声当时,又每题作《临江仙》一章,皆工致也。”录其《临江仙·夹城八景》词于次,以飨读者。
其一《夹城夜月》:“万里碧霄云散尽,长天孤月流辉。城阴空阔柝声稀。试登高处望,露湿五铢衣。不见辽东华表鹤,人民昔是今非。惊乌三匝正南飞。银河风露冷,骑得彩鸾归。”其二《陡门春涨》:“西北城闉如铁瓮,夜来春涨崩奔。惊涛拍岸撼昆仑。桃花三级浪,何处觅桃源。仿佛鸱夷乘白马,潮头日落云昏。渎祇川后亦消魂。琴高骑赤鯉,随水到龙门。”
其三《半道春红》:“记得武林门外路,雨余芳草蒙茸。杏花深巷酒旗风。紫骝嘶过处,随意数残红。有约玉人同载酒,夕阳归路西东。舞衫歌扇绣帘栊。昔游成一梦,仍问卖花翁。”
其四《西山晚翠》:“一抹夕阳低远树,分明翠敛西山。苍苍松桧锁禅关。疏钟残声里,倦鸟亦知还。谷口樵苏归路晚,六桥流水潺潺。行人指点有无间。天风吹散尽,露出豹文斑。”
其五《花圃啼莺》:“芳圃万花围绕处,软红晴点香泥。金衣公子羽毛齐。为怜春色好,终日往来啼。记得早朝花底散,金河草色凄凄。数声只在御桥西。东风回首处,香雾满长堤。”
其六《皋亭积雪》:“昨夜孤峰如泼翠,今朝玉立巑岏。琼林琪树间琅玕。蓬莱尘世隔,弱水竟漫漫。玉宇琼台千仞表,群仙飞佩骖鸾。不知何处倚栏杆。洞箫吹一曲,鹤氅不胜寒。”
其七《江桥暮雨》:“一叶渔舟吞暮景,夜来江涨平桥。蒹葭两岸响萧萧。水村烟郭外,隐隐见归樵。鸿雁欲归愁翅湿,谁怜万里云霄。空濛山色望中遥。钟声何处寺,白鸟没林腰。”
其八《白荡烟村》:“北郭秋风禾黍熟,牛羊晚食平田。一村桑柘起寒烟。田翁邀社饮,击鼓更烧钱。处处鸡豚泥饮罢,瓦盆浊酒如泉。往来东陌与西阡。虽言淳朴俗,自有一山川。”
王洪和聂大年的《夹城八景词》,咏的同是湖墅八景,然各别出新裁。这两组词的传播,使“湖墅八景”之名不胫而走,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