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
成明明|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
南宋臨安古都與中國城市文化精…
访吴越文化博物馆馆长:经典背…
 
特别关注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
江元祚和他的横山草堂
城雕拾遗 | 踩高跷
明于谦撰镇河铁犀铭文考
钱塘人物
 
培养天才的“泥土”——龚自珍的启蒙老师宋璠
来源:《江山自古多才俊——三江两岸历史人物》  作者:  日期:2021-03-25

鲁迅先生曾经呼吁少做在产生天才幼苗的土地上快意驰骋的“恶意的批评家”,而去做培养天才幼苗的泥土,因为天才不常有,但泥土却人人皆可以做。宋璠,就是培养出一代思想家龚自珍的“泥土”。


龚自珍是批判封建末世、开启一代新风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力量激励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在思想界引起了钟鼓波涛,成为一代思想界的巨人。

 

龚自珍生活的嘉道年间,“康乾盛世”的余光已经过去,老大帝国日渐走向没落,统治者却仍然盲目地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塞僵化,拒绝一切新事物,对内加紧压迫,对外闭关锁国,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思想界沉重窒息,读书人感到苦闷彷徨,这是一个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黑暗的时代,亟需惊雷闪电炸开这压抑的空气,龚自珍的思想犹如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当时的思想界。梁启超曾经说过:“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说出了龚自珍思想的震憾力量。在这位启蒙思想家的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到潇洒俊灵的严州山水的影响,字里行间洋溢着新安江不平的巨浪和乌龙山震耳的松涛。


启蒙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为深刻也最为深远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作为启蒙老师,宋璠影响了龚自珍的一生。因此,阅读龚自珍,研究龚自珍,启蒙老师宋璠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题目。

 

宋璠,字鲁珍,严州州城(今梅城镇)东门街宋家人,生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


宋家是严州的名门望族,早在晋朝时宋兴因护卫晋室南渡有功,被封为开国公,封居于建德东乡(后称“宋公村”,即今三都镇镇政府所在地,后人称为“翁村街”,其实是“公村街”之讹)。旧时三都称为“新亭乡”,新亭之名即由东晋首都南郊地名移用而来,以示不忘故土之意。唐代名相宋璟出守睦州,曾来归宗认祖;明代有山西巡抚宋贤,清代有宋楠、宋维藩等,可说是世代簪缨,诗礼传家。宋璠的父亲宋圻安,是一个拔贡生,未曾中举,因此对宋璠的期望很高,盼着他高中科举,光耀门楣,对他督责很严,宋璠也很用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攻读,直到深夜才上床休息。在父亲的督促下,宋璠“总群书以进,博览而精治”,打下了札实的基础,这为他日后到龚家坐馆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嘉庆七年(1802),宋璠以拔贡生的资格从家乡来到北京,准备参加两年后的乡试。当时,他受聘于刑部员外郎戴敦元家,一边教书,一边准备考试。戴是衢州开化人,与龚、宋同为浙江同乡。当时龚家正在为小自珍寻觅一个老师,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戴敦元就向龚家推荐了宋璠,这一年,宋璠24岁,龚自珍才10岁。

 

龚家是杭州人,“以科目起家,称浙右族”。龚自珍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京官,母亲是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的女儿,家学渊源十分深厚,到这样的人家去当教师是要有相当的功底的。


宋璠到龚家不久,就以他出色的人品和学问赢得了龚家上下的敬重,大家都客气地称他为“宋先生”。他对学生很爱护,但要求也很严,不仅教他学问、知识,还教导他为人处世之道。


严州一带的浙西地区是山水之乡,有着浓郁的道家文化氛围,出现过彭祖、桐君和严子陵这样回归自然、崇尚自由、批判现实的道家代表人物,这些文化因子对宋璠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并通过宋璠对龚自珍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姑射肌肤,多逢小劫;玉清名氏,合足前身……姿既嫮乎美人,品又齐乎高士。妍佳冷迈,故宜涤笔冰瓯者对之。”


这篇龚自珍13岁时在宋璠指导下写成的《水仙花赋》中的句子,运用庄子笔下的艺术形象来阐发高洁的志趣,透露出浙西山水自由之风对少年龚自珍的影响。

 

另一篇宋璠命题的《辨知觉》,是一篇很有深度的哲学论文,通过对“知”与“觉”的区别和剖析,发挥自己的观点,文风犀利,观点鲜明,充满道家学派的雄辩之风。这篇文章奠定了龚自珍认识论的基础,对他的一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嘉庆九年(1804),宋璠考中举人,中举后,仍然在龚家坐馆,继续教龚自珍读书。后来,宋璠回了严州老家。嘉庆十五年(1810),因为感染时疾,突然逝世,年仅32岁,可谓盛年夭折。

 

启蒙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宋璠以他的才情、性格、风度给龚自珍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师生间的深厚情谊,给龚自珍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百字令·投袁大琴南

放学花前,题诗石上,春水园亭里。逢君一笑,人间无此欢喜。


幸福的童年,温馨的师生之情,带来对老师不尽的思念。


宋璠逝世时,龚自珍才18岁。第二年,在一个风雨如晦的日子里,龚自珍检视老师留下的遗墨,但觉满目凄凉,不由勾起对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挥笔写下了一首感情深沉的《水调歌头》:

 

风雨飘然至,竟日作清寒。我思芳草不见,忽忽感华年,忆昔追随日久,镇把心魂相守,灯火四更天。高唱夜乌起,当作古人看。


一枝榻,一炉茗,宛当前。几声草草休送,万古遂茫然。仙字螬饥不食,故纸蝇钻不出,陈迹太辛酸。一掬《大招》泪,洒向暮云间。


对于老师的英年早逝,龚自珍十分痛心,24岁时,又写了《宋先生述》一文,详尽地记述了宋璠的生平和身世,寄托了深深的哀思。直到晚年,在叹息“故人不见”,知音难求的时候,还想起儿时的老师:“更说风流小宋,凄绝白杨花草,谁哭墓门田!”

 

谁哭墓门田!龚自珍对老师的思念贯穿了他的一生,这是因为老师对他的影响太大、太深刻,以致终生难忘。他在《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中提出了“山中之民”的概念,警告统治者要关注民生,不可欺榨过甚,否则,“山中之民”便会揭竿而起,推翻你的统治。这“山中之民”的形象,就有着严州人陈硕真、方腊的影子。

 

“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已亥杂诗》)在这振聋发聩的疾呼声中,我们仿佛听到龚自珍对具有真才实学而不幸英年早逝的宋先生痛惜的呼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宋播是化作春泥的落红,是培育天才的泥土,他用自已的心血培育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落红和春泥是不朽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


相关内容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自视为一个农民”的校长、教师 2024-09-11
施肩吾:开发澎湖第一人 2024-09-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