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来峰青林洞口处,济公床沿边刻有一排十八罗汉像,在玉乳洞中和冷泉溪南岸大肚弥勒周围也雕刻有十八罗汉像,它们全都是宋朝时期的作品。 “十八罗汉”这四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若是仅知道十八罗汉的,那只能算作是“青铜”,知道“十六罗汉”的才是“王者”。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降龙”和“伏虎”。其实,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的,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相传,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分局各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据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带回的《法经记》记载,庆友尊者在涅盘时将住世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号告知众生,十六罗汉随之广为流传。 但“十六”是怎么演变成“十八”呢?“十八”是一个吉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数量的表达都用“十八”,例如 “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或许与这种“十八”情结有一定关系。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五代的张玄和贯休所画。杭州的“老市长”苏东坡分别为这两幅画题了十八首赞,并在贯休的画中标出了罗汉名称。
到了北宋,十八罗汉开始盛行。因此,也就有了文章开头讲到的飞来峰中那两处宋代十八罗汉石刻。到了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
自此,十六罗汉逐渐沉寂,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据说,到了清乾隆年间,由乾隆帝钦定,将第十七、十八两位罗汉命名为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降龙”和“伏虎”罗汉。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