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桑兵 | 《觉醒年代》的觉醒
来源:杭州文史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6-01

5月20日,第22期杭州文史小讲堂在杭州市文史研究馆举办,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桑兵应邀主讲,题为“《觉醒年代》的觉醒”,杭州文史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袁成毅主持。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师生,部分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市政协委员,中学历史教师以及文史爱好者齐聚一堂,聆听讲座。

1.png

主讲人桑兵教授

2.png

讲座现场


讲座上,桑兵教授从新文化运动史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联、《新青年》同人对新文化运动的不同态度、少年中国学会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新青年》的思想启蒙与新文化运动的行动路线对中共建党的影响等,并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现将讲座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联

在现行的历史叙述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事实关联,被表述为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五四运动。然而,这一叙述逻辑与历史事实存在出入。遍查文献资料,五四运动之前,并没有“新文化运动”的说法。“新文化运动”的概念最早由国民党人吴稚晖于1919年7月提出,紧接着在1919年9月,戴季陶对新文化运动作了阐释。1919年10月,江苏教育会即着手组织全省中学以上学生举行以“新文化运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并在比赛通知中就新文化运动的内涵作了专门解释。


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在国民党和江苏教育会的联手推动下出现的,直接的政治目的是延续五四运动的未竟之业,打倒掌握中央政权的段祺瑞及安福系,是以文化运动的形式推动国民革命的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

3.jpg

戴传贤:《革命!何故?为何?

——复康君白情的信》

4.jpg

《演说竞进会演题之解释》


《新青年》同人对新文化运动的不同态度


《新青年》同人中,陈独秀最早响应新文化运动,时间是1919年12月。不过,《新青年》同人对待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存在分歧。胡适明确表示不赞成新文化运动,认为“现在并没有文化,更没有什么新文化”,倾向于开展思想启蒙而不是政治运动。《新青年》大部分编辑人和撰稿人与胡适态度相同或相近,对新文化运动不敏感,甚至内心有排斥。只有后来的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赞成新文化运动,并作出了热烈响应。

陈独秀、胡适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被捕入狱,1919年9月出狱后,他敏锐地把握到新文化运动正在全国蔓延的动向,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多篇呼应文字。陈独秀离开北京南下后,在上海连续举行多场以“新文化运动”为主题的演讲,由一个支持者变为一个领导者,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巨子”。陈独秀与胡适的分歧,在于要不要搞社会运动。李大钊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和鼓动,凭借的舞台不是《新青年》,而是少年中国学会。

7.jpg微信图片_20210601101101.jpg

《新青年》第7卷第1号

少年中国学会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少年中国学会虽然在以往的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受到普遍关注,但是一个事实没有得到明确,即少年中国学会是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组织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的时间刚好是新文化运动发生之时,其成员普遍对新文化运动表示支持并积极参与。该会在全国多地建立了组织,其成员成为新文化运动向各地发展的推动者,在新文化运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少年中国学会内部反对直接参政为官,对是否参加包括政治革命在内的政治运动,存在分歧,这最终导致少年中国学会走向分裂。其中,主张坐言起行的一派,以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参与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然后逐渐走向政党活动,不少人后来加入共产党和国民党。

8.jpg

1920年,少年中国学会部分会员合影

(李大钊,右三)

少年中国学会创办的《少年中国》《少年世界》


余论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带偏了中国的思想启蒙,使得大批青年投身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但是,如果按照胡适的路线走下去,中国就不会有一批坐言起行,将文化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者合为一体的青年,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党的改组,也就没有后来的国共合作和中国革命。中国20世纪大概不会是一个革命的世纪。这一历史发展的脉络,需要认真厘清,才能明白“觉醒年代”的先驱者究竟是如何觉醒。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