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钱塘人物
 
晚唐才俊诗笔健——江东文翰话罗隐(中)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笛  日期:2021-08-02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602.png

(罗隐碑林)

罗隐的节操是刚毅激昂、崇高特立的。常年在江湖上漂泊,长期接触社会底层,增添了他对百姓度日艰难的感性体会。为民代言的济世情怀成为罗隐内心的道德自觉。

唐景福二年(893),刚被朝廷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兼润州刺史的钱镠要上表谢恩,初稿写成,征求节度掌书记罗隐意见。罗隐发现这初稿按照常规套路自赞自夸浙西富庶甲天下,不禁对钱镠说:“现在咱们这边刚刚停息战火,百姓正待休养生息,而朝廷对于钱财的胃口也是不小,如果按这初稿上奏的话,朝廷恐怕会要求我们加大进贡吧?”于是乎,将初稿相关文字一变而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罗隐不愧为文字高手,兼具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笔就扭转了自顾自吹不计黎民的谢表风向,避免了给朝廷送上要求输贡的口实。

天祐元年(904),唐昭宗李晔被朱温杀死在宫中的消息传至江东,吴王钱镠深感棘手:一方面朱温有弑君之罪,于理应该回以一纸檄文,但另一方面,吴王的封号正是靠朱温当年在朝廷斡旋而得,且时值朱温势力正炽,于情于势似乎难以兼顾。钱镠在两难之际征求罗隐的意见,罗隐大义凛然地回复道:“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就是说,身为大唐命官,怎能曲意侍奉弑君的盗国贼,而背负千古骂名呢?他告诉钱镠,应该高举义旗,发兵征讨朱贼,为昭宗报仇雪恨。

难道李唐王朝给了罗隐莫大的好处?要知道,罗隐人生最灿烂的年华就耗费在赶考长安的路途之上,而新建的朱温朝廷在封钱镠为吴王时,还欲招罗隐为谏议大夫。但却被罗隐拒绝,耿直的他岂能为一个官职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呢?虽然钱镠最终并未听从罗隐的建议,但罗隐心不忘唐的凛然大义令钱镠深生钦敬之心。明末大儒王夫之有感于此事,在其《读通鉴论》中论及五代人事之时,多次提到罗隐在唐末乱世的节操,叹曰“伟哉其言”。

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钱镠,罗隐则常对其加以劝谏。钱镠定都杭州时,规定西湖渔民必须每日向钱王府缴纳湖鱼数斤,不足数量的必须到市场去购买来充抵。大概在钱镠的心目中,虽然不认为“此湖是我开”,但百姓要从此处打鱼,还是要留下“买路钱”。百姓将这种官府强迫缴纳的变相捕鱼税称为“使宅鱼”,一时怨声载道。

一日,罗隐陪同钱镠观赏壁上悬挂的《磻溪垂钓图》,应钱王之命赋诗一首。此时,文人的济世情怀从罗隐心中油然而生,他应声道出: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得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钱镠听罢,不禁莞尔:“太公当年在磻溪钓得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如果他今天在西湖垂钓,我可不敢向他收取使宅鱼啊!”罗隐乘机进言:“大王焉知当今在西湖垂钓的就一定没有如太公一样的贤者呢?”钱镠感悟,从此取消了“使宅鱼”。


江东文翰话罗隐

眼光犀利,堪称毒舌


罗隐不是那种局限于象牙塔之中的文人清客。他曾周游于诸侯、节度使之间,又有多年浪迹江湖的经历,加上熟稔史书、天资聪颖,自然眼光独到犀利,诗词文章多是敢说敢写。后世民间流传称罗隐之口为“皇帝嘴巴”,就是比喻他所说的话好像皇帝金口圣旨,一说即中,不容更改。

唐景福二年(893),钱镠征集二十多万劳力、用时四个月修建了长达七十余里的杭州罗城。这罗城起自钱塘江边的秦望山,沿着江干,将钱塘湖、霍山、范浦等都包围在内。面对着雄伟霸气的浩大工程,钱镠喜不自禁,感觉河清海晏、江山永固,于是带领属臣宾客喜看新城,一时称赞附和之声不绝于耳。在一行人转到城头楼橹的时候,罗隐指着那用以瞭望的高台问:“请问这楼橹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正在兴头上的钱镠哈哈大笑:“罗先生,你呀真是读书太多了,居然连这个干什么用都不知道?这当然是用来防备攻城之用的啊!”

“既然是用来防备的,那为什么不朝内设置呢?”

“先生这就糊涂了,既然是用来防备敌人攻城,当然需要朝外设置啊!”钱镠被问得一头雾水,心想平时机敏多才的罗隐这是怎么了?

“但以我陋见,却以为这楼橹正要朝内设置才好。”

原来,这是罗隐借用城头楼橹的朝向问题,提醒钱镠防止内贼作乱。

果不其然,十年后的天复二年(902)八月,当年的宣州降将徐绾、许再思趁钱镠外出到衣锦城巡视之机起兵作乱。

罗隐一语成谶,十年前的预言得到应验。

微信图片_20210802094656.png

魏嵩山所绘之杭州城垣变迁示意图

从此,罗隐“毒舌”的名声就开始在江湖上慢慢传开,以至于今天在民间还有关于罗隐“毒舌”的故事。传说罗隐曾经到过芦田,因为嗔恨他的叔父,说“罗隐芦田宿,蚊虫去叮叔”,蚊虫听错了便去叮咬毛竹,所以毛竹山里蚊虫特多。还有传说,罗隐曾走过一块田塍,见农民在吃面,他只乞讨得一些面汤面脚,于是生气地把面倒在田水里,说“大的变牛蛭,小的变蚂蟥”,于是这些面汤面脚就变成了牛蛭、蚂蟥,专门咬种田人。

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罗隐“毒舌”形象已经超过了他的文笔,甚至被记载到《吴越备史》《十国春秋》等史书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自视为一个农民”的校长、教师 2024-09-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