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特别关注
 
建党百年 杭州故事·穿过硝烟看见你——寻访新四军两渡富春江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郑晖  日期:2021-08-10

1945年的初夏,是破晓前最黑暗的时刻。

76年前,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人,为了他们所热爱的山河,抛却个人的欢喜悲伤,奉献热血和生命,成为丰碑。

76年后,更多普普通通的我们,寻访、纪念和守护这一座座丰碑,颂扬、传承他们的精神。

日月星辰,100年已然让一个国家从屈辱苦难走向民族兴盛。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的起点线上。




红色档案


新四军两渡富春江

极大改变了浙江抗战形势

“使游击战争极广泛地发展到上海周围、杭州周围、京沪线两侧,使沪、杭两城及沪杭路完全在我们游击战争紧紧包围之中”“东向深入杭嘉湖,打通与浙东、海北的联系;南向进至富春江,打通与金萧支队联系”……

为贯彻中共中央及苏浙军区上述战略部署,1945年5月17日,苏浙军区四纵政治部主任曾如清率十一支队,从孝丰县出发,经余杭县黄湖、临安县横畈,于18日晚进至富阳县境内。与此同时,浙东新四军第二纵队政委谭启龙率三支队主力,渡曹娥江西进,与金萧支队会合,跨越浙赣铁路,进至富阳县大章村,相机策应十一支队渡江。5月19日,十一支队抵富春江北汤家埠渡口,点火与对岸联系,驻汤家埠村东的日军慑于新四军势大,未敢轻动。二纵三支队迅速赶至富春江南岸诸佳坞,夺取顽军扣留的民船;向企图以密集火力封锁江面的国民党顽军挺进三纵队发动进攻,占领中埠渡口附近的山头高地和滩头阵地,同时派一部分战士冒弹雨驾船过江,接应十一支队先头部队过江。先头部队过江后,立即协同二纵三支队攻占了龙山制高点,歼敌100多名,完全控制了渡口。20日上午,苏浙军区四纵十一支队1700多名指战员和军区派往浙东工作的同志全数过江,与浙东部队会师,打破了日伪顽军对富春江的封锁,连通了浙西、浙东两大抗日根据地。

微信图片_20210810092222.png

新四军勇渡富春江(焦俊 作)


浙西第三次反顽自卫战胜利之后,为了会同浙东第二纵队组织会稽山战役,扫除浙赣路两侧之敌,实现挺进浙南和闽赣战略计划,苏浙军区命四纵主力再渡富春江。1945年7月27日,四纵司令员廖政国、政委韦一平、参谋长夏光和政治部主任曾如清率纵队部、第十、十一两个支队和部分去浙东任职的干部共5000余人,南出孝丰,于31日进至富阳县西北,在侦知日伪顽军动向后改变行动方向,冒着日伪顽军的炮火,取道新昌岭,当晚抵达程坟渡口。等候于南岸接应的金萧支队一个排和路西武工队与四纵取得联系后,乘夜幕过江接应。8月1日晨,四纵顺利渡江,进军场口镇。驻富阳县日军知得新四军渡过富春江后派出一部兵力渡江截击。当日晚,纵队部及十支队宿营于龙门镇,十一支队前往环山宿营。晚8时许,十一支队二营在芳泉村附近遭遇日军,激烈交战。此战共歼日伪军30余名,新四军10名干部战士牺牲。8月4日,四纵与前来接应的二纵三支队、金萧支队再度会师于富阳县大章村。此后,二纵三支队返浙东,四纵机关及十支队南下金华、义乌、浦江,十一支队则在当地武装配合之下,分散活动于诸萧富边区广大乡村,继续歼灭反动武装,协助建立地方政权,巩固和扩大路西根据地,形成以富阳窈口、场源等区为中心的东西80华里,南北100华里,人口20余万的广大区域,先后建立过5个区委、区署及20个基本乡,3个游击乡。


微信图片_20210810092233.png

环山抗日英烈纪念亭(碑)(张之冰 摄)

新四军两渡富春江,是苏浙军区、浙东纵队分别开辟浙西、路西抗日根据地后,为浙江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出发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行动,使得浙西、浙东两大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极大地改变了浙江的抗战形势,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抗日斗志。



红色寻访

寻访:老式台门里的秘密

微信图片_20210810092240.png

环山抗日英烈纪念亭(碑)(张之冰 摄)


富春江两岸青山,秋冬也不显凋敝之相。我们跟随富阳区史志办原副主任、区历史学会原会长、区新四军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张建华,踏上了寻访新四军执行发展东南战略的两渡富春江红色印记之路。

经过龙门镇、上官乡,翻石板岭便是常绿镇了。一鸡鸣三地,一镇闻三语,说的就是常绿。

“大章村三面环山,翻岭是必经之路,此地进可攻退可守。”张建华说,因此,这里是富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的乡镇。常绿镇的红色印记颇多,其中,又以大章村的祥号台门最为出名。

跟随张建华穿梭在大章村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之间,在老街拐了几个弯,就到了祥号台门。1945年5月,时任中共浙东区委书记兼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政委的谭启龙,在率二纵与四纵会师后,其办公和住宿就设在祥号台门后三间楼上。

祥号台门为前后三进四合院,前门正对铁匠街,前宽后窄。后厅为主人厨房、起居用房。后门与弄堂相通,出入隐蔽且安全。主人章小多原是亲贤乡乡长,思想开明,积极支持抗日,与蒋忠等共产党员关系密切,值得信任。楼下是秘密为新四军加工粮食的地方,章小多安排了他的堂侄和侄孙用木砻加工粮食。两人都是质朴的农民,每日只管加工粮食,从不过问楼上住着的是谁。直到1984年5月,原四纵十一支队二营代理营长刘锡文重访常绿故地,大章村人才知道谭启龙曾在祥号台门秘密办公和住宿的事。

台门是老式砖木结构的房子。过道两边挂有到过大章村的团级以上领导人的照片。正厅的门楣上挂有“谭启龙办公地”的牌匾,内墙上挂着《苏浙军区一渡富春江路线图》,这是村民自发布置的,以纪念这段历史。

小天井里,草木葱茏。我们遇到了章小多的后人章相昌。“当时主要领导就住在这里。”他说,他依稀还记得这个小小的天井里,拴过指挥员们来开会时的六匹马。

战火硝烟虽远,青砖黛瓦故景如旧。那些草木和故旧,那些音容和谈笑,从书中、照片里走出来,栩栩如生。



铭记:两渡和那一夜的激战

富阳区环山乡中埠大桥南端的一小山坡上,一座坐东朝西,紧靠沿江公路的“新四军渡江会师纪念碑”,与左后方的纪念亭遥相呼应。多年来,它们一直眺望着不远处的富春江和北岸渡口汤家埠,静静地铭记着76年前新四军两渡富春江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新四军渡江会师纪念碑,碑体和碑座由两块黑色花岗岩组成,正面的碑名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题写。碑前摆有花束,想必是瞻仰的人以表哀思。纪念碑的背面,碑文概略记叙了新四军两渡富春江的情况。

往山坡拾级而上,就来到纪念亭。它坐西朝东,为双层垂檐八角石亭,亭名“渡江亭”。亭柱上刻有两副楹联,前联为“强渡会雄师,江上至今腾浩气;壮游歌盛世,亭中先此礼丰碑”,后联为“当年劲旅南来,气壮山河寒敌胆;此日春江东去,浪翻今古振民心”。

“这就是当年两军会师的地方。”张建华面朝富春江,立于此间,仿佛江面上枪林弹雨间,帆影浮动,隐隐有战场杀伐之声。

在新四军第二次渡过富春江后,一场战斗不得不被提及。那一场战斗,是张建华心中永远的高地:“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以敬仰的心情永远缅怀烈士,以逝者教育和激励生者。”

在环山中学校门左侧,“环山抗日英烈纪念碑亭”静静屹立在公路边,它铭记着76年前的那个夜晚,新四军与日军展开的激烈恶战:

8月1日晚,四纵第十一支队二营四连在去宿营途中,与从富阳县城出来阻拦新四军渡江的日“樱”特攻队及伪军遭遇激战一夜,新四军以少胜多,击毙日伪军30余人,迫使日军向桐庐方向流窜。此战,二营教导员张自来等1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当地群众将英烈埋葬于环山八亩墩。

“张自来经历了江西五次反围剿战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基层指挥员,在抗战胜利前夕却牺牲在了这里。”张建华一边跟我们解释,一边抚摸自己撰写的楹联:赤胆丹心照青史,红旗碧血染环山。

在张建华的建议和操持下,2000年,环山抗日英烈纪念碑亭落成,以示纪念。

一位学者、一脉江水、一座碑亭、一座城市,就这样彼此见证,亦出一脉。


讲述:父子跨越时空的对话

说起常绿镇的革命斗争史,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蒋忠。

蒋忠,原名章仲尧,常绿镇木坞口村人,是解放战争时期金萧(路西)地区杰出的党政军领导人之一。蒋忠早年参加革命,大多时间活跃在路西地区。1945年1月10日支队接到上级来电,称苏浙军区主力将南下,要求金萧支队予以配合。于是,金萧地委派出张子敬、蒋忠、陈中祺组成路西工委,开辟路西抗日根据地。

回到路西,对蒋忠来说就是回到了老家。他发动群众,建立基层组织,设立联络点,建堡垒户,如鱼得水,路西工作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浙西主力两次东渡富春江的作战行动中,蒋忠担任侦察联络任务,在侦察、联络、带路、筹粮等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

“1948年6月17日,我父亲牺牲了。那时我尚躁动于母亲腹中。幼年时我知道父亲蒋忠是革命烈士,就有了解父亲革命一生的渴望。”蒋忠的次子章诚华,是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金萧分会副会长。

他们这一代人的上下求索,或许都是从父辈的传奇中开始的。章诚华给我们讲述了一段蒋忠乔装盐商越敌哨的轶事:

1945年5月16日,为了摸清富春江两岸敌情,为渡江主力担任向导,蒋忠带领当时中共富阳中心支部书记何益生,一起去苏浙军区司令部驻地孝丰县白水湾井村,沿途要通过不少敌占区的关卡。为了对付检查和盘问,出发之前,除了带上一张普通老百姓用的通行证外,还各自更换了衣着。蒋忠穿了一套“帮会式”的短衫衣裤,何益生穿上一领市侩样的青布长衫,以盐商的身份,结伴同行。

路西工委领导派了武工队护送他们到小源菖蒲岭上,当天下午到里山渡口,进入国民党军队的控制区,就碰上了国民党军的检查哨。在未到步哨面前时,蒋忠早就把通行证拿在手里,走到跟前,故意将通行证颠倒地交给他查看。敌哨兵拿到手,没有将通行证颠倒过来,装模作样地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蒋忠识破哨兵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于是在被盘问时,机智地将了一军:“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干什么事情,通行证上不是明明白白写着?你看完就知道了,何必还要问呢?”见到他们对答如流,没有任何嫌疑之处,哨兵也就放行了。就这样,当天晚上,蒋忠一行顺利到达当时受日伪控制的东洲沙茅庵庙。

章诚华说,母亲当时也是地下工作者,结婚后投身革命事业,与父亲两人聚少离多。这段光辉灿烂又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章诚华虽没有亲见,却从各种故事里,树立起一个别人无可替代的父亲形象。

章诚华出生后被送到乡下寄养,成长路上颇有些少年人的不羁、叛逆和调皮。16岁时,第一次回到家乡,回到父亲成长和战斗过的地方。“我一回来,几位父亲的旧友就上来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了许多父亲的故事。他们看我的眼神,就好像看到了旧时的父亲。这让我特别震动,胸口有一点发烫。”忆起少年时代,章诚华的眼中隐隐有些泪光。

“我十分感谢和怀念父亲的战友。他们不顾高龄,参加党史宣讲,撰写回忆文章,为党在这些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史料。他们努力向我展现了父亲鲜活、丰满和崇高的革命者形象,使我一生受用。”有时候,少年的长大,只有一瞬间。其后,他不断研究、寻访、宣讲,一生都在追寻父亲的身影,了解父亲战斗的一生,继承他的革命精神与品质。

如果说“世道”理应一分为二,那么“道”是人心所向,“世”就是万家灯火下的一粒米粮、城郭万里中的一块青砖。

我们无法想象,这些先辈们为了信仰、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怎样地抛妻别子、不畏艰险、不惧牺牲。我们必须铭记,他们终其一生,前赴后继,皆是为天下昌平孜孜以求、百死无悔,将一个平平稳稳的“世”放在“道”中。

珍惜他们,如同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现世幸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23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2025-01-23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