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是小丛书,读的是厚历史,懂的是最杭州。”杭州城址是如何变迁的?南宋临安城的商业是怎样一种状况?当年又用怎样的纸币?那时的酒事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风韵?号称“北宋第一全才”的杭州人沈括有多神奇?心学大师王阳明与杭州的关系为什么是“予梦西湖湖梦予”?你听说过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杭州之行吗……这些和杭州息息相关的故事,在《杭州文史小丛书》中都能找到你可能不知道的答案。小切口,大人文。钱塘人物、武林旧事,名水名山、诗词戏曲,古迹遗存、考古发现,经济活动、特色风俗,吴越文心、故地沧桑,等等等等,小丛书涉及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方方面面。
丛书中,“宋韵文化”呈现最充分,其中第四辑为“南宋临安专辑”,包括陈野著《追忆繁华昔梦耶——南宋宫廷画院》、孙跃著《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杭州诗词》、顾志兴著《熠熠生辉双子星——南宋京城临安的藏书与刻书》、徐吉军著《十里东风吹市声——南宋临安商业》、杜正贤著《后院深沉景物幽——恭圣仁烈皇后宅漫话》等12种。此外还有卢英振著《行在盖起太平楼——南宋都城房屋兴修与分配》、王宇著《最是难言父子间——南宋孝宗与光宗的恩怨》等多种,分布在不同辑里。
即将出版的第六辑,有张涛著《流落人间有石经——南宋御书石经史话》、卢英振著《操觚弄翰为用大——宋高宗书法人生》、张翼飞著《杭州宋韵话东坡——苏轼的诗里杭州》,还有孙跃著《雷峰又映夕阳红——雷峰塔的前世今生》、张志云著《西湖无日不入梦——张岱笔下的杭州影像》等。
文史小丛书,十年大手笔——从2012年12月启动编撰以来,十年辛勤不寻常。丛书由杭州文史研究会、杭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和杭州出版社合作出版。丛书的不断推出,是为杭州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地做实实在在的事、做功德无量的事。上世纪50年代末,著名历史学家吴晗领衔动员各路史学专家撰写《中国历史小丛书》,兴起了史学大众化、通俗化浪潮,极大推动了中国历史常识的普及。而今《杭州文史小丛书》陆续批量出版,异曲同工,以多维视角展现了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读者受众好评如潮。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这是“软人文”的“新活化”,与历史遗存遗迹的“活化”不同,那是硬的、有形的,此是软的、非物质的。文化需要“软保护”,软的人文历史,最需要“软活化”,否则就是沉在故纸堆里死了。
小丛书是大家小书——“大专家写小著作”,具有史实性、专业性、文学性、开放性、普及性,特色很鲜明:每一本篇幅不大,其实是精品,短小精悍,以小见大,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选题选点选得好,而且是研究性的历史写作,重史德,有史才,拥史学,见史识;在写作风格上,既秉承严谨的学术作风,也兼顾受众的阅读感受,将趣味性、知识性、学术性融为一体,体现文化的“人化”和“人话”;表达深入浅出,语言简明,质朴生动,而且每个书名都是一句七言诗,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概而言之,小丛书好看有用,有启思启示,有资料价值,值得收藏保存。
作为精品读物,《杭州文史小丛书》太让人喜欢了。在我看来,小丛书有“五好”:选题好,作者好,编者好,内容好,形态好,如果再加上“发行好”,有“六好”那当然就更好了。丛书的“酒”很香,文史的“巷子”也很深。从学者到作者的距离近了,从作者到读者的距离也得拉近,小丛书要让更多的人读到。
以文化人,文化的功能是强大的——文化能铸魂,文化可塑形,文化必赋能。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图景,文化是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为了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杭州文史小丛书》在做应有而独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