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方闻艺术与考古学术讲座第三十二讲“再现经典——从《宋画全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主讲嘉宾为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晓明老师,讲座由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研究员张震老师主持,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赞助。
本次讲座是“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浙大站)”相关学术讲座第一场,金老师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这一重要思考点出发,带领观众在讲座开端就意识到:“全面梳理优秀文化遗产,清晰了解整体状况,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那为什么大系项目最终与杭州结缘、由浙大担起?金老师指出两个因素:其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标志性项目,才能为构建中国艺术史的话语体系做出一流的贡献;其二,杭州是南宋故都,从宋画开始,保护和传播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是这座城市和这所大学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
2005年,“大系”的编纂出版率先从《宋画全集》开始。宋代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从创作主体看,翰林图画院画家、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工,创作了大量名垂画史的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从绘画本身发展状况看,宋代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分科格局,山水画、花鸟画、道释人物画各自发展,绘画技法高度完善和成熟;在画学理论上,宋代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绘画著述,与创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讲座现场 历史原因导致了古代书画的分散和失传,而宋元及以前的绘画又因为年代久远变得非常脆弱,这些都给保存、传播和研究这些珍贵遗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中国古代书画进行抢救性整理和集中式研究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宋画全集》和“大系”编纂的特色和意义是什么呢?金老师作了如下介绍:第一,编纂特色:主要体现在入编的全部作品图像版权通过了海内外260余家机构(海外约占55%)的正式授权;大多数作品按照目前最高技术标准重新拍摄;高精度高水准的制作印刷,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面貌。由于宋元及以前的作品存世数量稀少,尽量做到了应收尽收,并按照收藏区域或者收藏单位进行分卷,这也是与之后的明清两部全集以画史发展脉络、画家及风格类型分卷所不同的地方。第二,学术影响:《宋画全集》和“大系”补充了以前学术界因为资料缺少对画史认识的一些不足,给艺术、历史和相关学科提供了高层次的研究平台。《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出版后已被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其中包括美国近30所著名大学图书馆。此外,20多家中央和专业媒体多年来的深度报道,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宋画全集》和“大系”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重大影响。第三,文化意义:以《宋画全集》为代表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中国古代绘画或者更大范围说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研究,建立了全面、系统、准确的图像档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走出去建立了重要平台;解决了中国古代绘画作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的二难问题。第四,国际合作:《宋画全集》和“大系”项目所积累的与国际著名大学和博物馆的学术合作关系,为“大系”编纂及之后的浙大艺术学科在国际平台上展开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基于《宋画全集》编纂的坚实基础,其后“大系”的各部全集环环相扣、陆续展开:2011年《宋画全集》编纂后期,《元画全集》开始编纂;在编纂《元画全集》的同时,余下先秦汉唐、明、清三部全集初目和资源收集工作同步展开。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出版《宋画全集》(收录1100余件作品)、《元画全集》(收录605件作品)及《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的大部分卷册,全部编纂工作将于2022年年底完成。
“作为图像和文献集成,作为开放的研究平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对于中国绘画、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研究,建立文化自信,已经显示出它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前瞻性和引领性。衷心感谢所有帮助‘大系’编纂的机构和专家学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属于大家,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