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来被世人称为“文献名邦、藏书胜地”,私人藏书楼甚多。到晚清,士大夫藏书之风仍盛,著名的藏书楼有宁波范氏天一阁、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等等。中国传统的藏书楼重藏不重用。清末至民国,封闭、保守性质的传统藏书业开始缓慢地向传播、开放性质的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演进。 ∆文澜阁 ∆南浔嘉业堂藏书楼 在清政府推行的预备立宪中,各省设立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是一项重要内容。1909年4月,经巡抚增韫奏准,归并浙江藏书楼、浙江官书局,加以扩充,建立浙江图书馆。1911年5月,西湖孤山浙江图书馆馆舍动工兴建,次年夏落成,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文澜阁《四库全书》移藏入内。1913年3月,孤山新馆正式开放。 ∆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藏书室 ∆浙江省立图书馆新民路分馆 1917年,前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遗嘱捐银元20万元充作浙江省教育事业。1927年,汤寿潜之子将此款捐出,作为建造省立图书馆之用。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舍于1931年3月竣工,蔡元培先生题写馆名,又经过添置设备和布置,1932年9月15日正式开放,定为浙江图书馆总馆。 ∆1932年落成开放的浙江省立图书馆大学路总馆
30年代初,浙江省图书馆事业已日显发达。在此基础上,1936年4月19日,浙江省图书馆协会宣告成立。浙江图书馆强调其社会服务的功能,编有刊物《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图书展望》《文澜学报》等多种,定期组织学术演讲,还于1936年11月举办了颇具影响“浙江文献展览会”,18天内参观人数达8万人。
∆浙江省立图书馆刊物——《图书展望》 1929年,省教育厅规定各县原则上应单独设立县图书馆。县立图书馆大多继承旧时书院和府学、县学所藏的线装书。从总体上看,受人才和经费原因的制约,各县立图书馆发挥的教育作用十分有限。 ∆诸暨县西江乡西斗门村民众图书馆 到1936年,全省图书馆数有1927年的80余所扩充至334所,各类图书馆总藏书量达225万册以上。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